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气候变化到资源分配,从科技伦理到社会公平等等,每一个议题都关乎着人类的当下与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哲学与思想的力量显得尤为关键,它们不仅是精神的灯塔,更是行动的指南。
然而,一种声音悄然兴起,质疑那些不直接触及社会重大和全局性问题,以及不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哲学家(思想家)的价值,甚至将其冠以“大忽悠”之名。与其阴阳怪气、虚无缥缈、不切实际谈论空洞的形而上学,不如解决世界乃至宇宙的实际问题。实质上,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哲学家都有此类通病,对现实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观点看似激进,实则触及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把握?诚然,社会上不乏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着边际),逃避问题的专家教授学者,面对世界乃至宇宙的实际问题,空洞的形而上学讨论似乎显得苍白无力。说不好听,其是在大肆收割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即愚昧无知民众的智商税。而人们渴望的是能够直接指导行动、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智慧。
但值得注意的是,哲学的魅力与力量,往往不在于它能否立即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或技术,而在于它能否激发人们对根本问题的思考,拓宽认知的边界,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并未直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他们通过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比如,康德对道德法则的探讨,虽然未直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却为现代伦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正所谓 “ 大道至简 ”,真正的哲学家应该是不仅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因此,评判一个哲学家( 思想家 )是否为 “ 大忽悠 ”( 无病呻吟 ),不应仅看其是否直接提出了解决方案,更应看重其是否提出了具有启发性、前瞻性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潜在贡献......而您对这些质疑声是何想法呢 ?请在此说一说吧!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自17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哲学与科学的分化,最终导致了霍金的一句“名言”:“哲学已死。”原本由哲学回答的问题现在都被划归给自然科学,“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在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成为高擎火炬者”。换言之,哲学已经完全被自然科学所代替了,而这也是海德格尔在《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中要表达的意思:哲学试图合理地描述宇宙,这一理想由自然科学和技术完满地实现了,因而哲学终结于自然科学。张志伟
作者的叙述实际上说的是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面对哲学研究停滞的现实困境,提岀了自己的看法,即哲学的研究趋势一一方法论,这实质上是又回到了认识论。方法是为解决认识问题,从而更好地实践服务的,因此,方法论仍然是认识论的范畴。但作者对哲学研究最终目的的质问,是有意义的。以个人初浅之见,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栖居这个世界,为人的存在找到普世性的意义,从而引领人类的生存发展。
思维逻辑回答的是:①这个事物是什么。即概念是什么,要具体表述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它同其他事物的区别。②为什么是(即成因)。③据此形成理性判断和推理(推理有前瞻意义)。④形式与内容互相附着,而不能互相脱离。換言:形式(这里指语言表述或文字表述)不能是浮夸.华丽的,如此:它表述不清上述所言的事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