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重要一环。而在周边国家先行先试人民币自由兑换或货币互换,采取渐进式推进策略,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能有效控制风险,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务实之选。
首先,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坚实基础。202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区域内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民币结算需求旺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已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为自由兑换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这种基于实体经济需求的货币合作,比单纯的政策推动更具可持续性。其次,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过渡安排。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超过4万亿元。这些协议既满足了贸易投资便利化需求,又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韩国央行行长李柱烈评价:“ 货币互换协议是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安全网。”......
总而言之,人民币自由兑换与货币互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周边国家先行试点到区域推广,再到全球使用,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种渐进式推进策略,既能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又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对此,您赞同吗 ?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故事跟中国改革开放有关。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跟李光耀探讨:中国必须要打开国门才有发展机会,但问题是怎样搞开放呢?当时,中国的对外关系存在着一种认知模式(预设A),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要让革命走出去,亦即输出革命思维。而另一种认知模式(预设B)是,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中国能否让原材料和商品走出去,让资本、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走进来。 李光耀说,中国要想赢得周边国家与外资的信任,首先要停止“文革”时期在周边国家“输出革命”的做法。邓小平采纳了这一建议,从而实现了中国外交思维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换。这对中国后来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家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初步的现代化国家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作者:包刚升
如果真的出现亚洲自贸区,我们只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导货币,就像美元先成为北美的硬流通货币,再成为全世界的硬流通货一样。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远远不止我们所说的人民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等等,它将与美元、欧元一起三分天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