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当你读一本张爱玲的小说时,有人很快就会说你文艺,当你周末泡在星巴克闲聊时,就会被说成是小资,你喜欢听汪峰的摇滚乐,人家又说你叛逆,仿佛周围总有这么一些人,不管你做什么,他们都可以把你划入一个类似的群体,好像很快就把他们自己跟你隔开一样,对于这种有的没的,有时让人很无奈。
其实贴标签是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古往今来,大家都热衷于分门别类,一开始的儒家,道家,到左派,右派,现在的网络上的更是泛滥,富二代,官二代,带路党,文艺青年,二逼青年,女汉子,其实在严谨的归纳的基础上帮思想学说流派定义命名,本来无可厚非,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抓住那么一点确有其事的事实就忙不迭的做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判断,面对那些漫不经心的嘲讽你会无所适从吗,算了吧,就像那句歌词: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最后发现,帮别人贴标签的那类人也难逃被贴标签的命运,他们是标签党,网络上所有的言行都可以被贴上某个标签,我们反对贴标签本身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我们对待别人的时候,可以宽容一点,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我们看到别人看一本书的时候或是听什么音乐,请在再考虑一下,别就这么云淡风轻的说一句,”你好文艺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看来“柳买办”是没少花心血,在“平常人”应当遵守得道德品质上为自己歌功颂德啊。各位看官也可以自己去搜一下“守时故事”,保准会蹦出来“柳传志的故事”。可是笔者不禁要问,“守时”不是每个平凡人都要遵守道德准则吗?怎么就变成了“柳传志”的专属标签了呢? 笔者其实也特别好奇。即便是为柳传志歌功颂德的写手被资本家、买办所收买,难不成负责编辑小学课本的相关教育部门、政府机构也被收买了吗?还是根本就是没有切实履职,玩忽职守给了漏网之鱼的机会。多亏具有正义感的广大民众火眼睛睛才没有让该等商业化的歌功颂德文章污染了中小学生的青春。 如有一天笔者家里的小朋友过来问“有没有听过一个叫柳传志的企业家?听说他具有守时的优良传统”。笔者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是应该追随着歌功颂德呢?还是应该披露“柳买办”的真实面目呢?至少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受到蒙蔽吧?所以请各位教育系统的教材编委们一定要擦亮眼睛、火眼睛睛,不要玷污我们祖国花朵的幼小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的是风清气正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而不是资本力量下的“洗白”标签。 (法律独角兽2022)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