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为人类创造的神话还在继续,如今,人、数据和互联网联系地越来越紧密,互联网的力量正呈指数增长,这也就催生了万物互联的概念。
万物互联(IoE)定义为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基于此,共绘网提出自己的见解:未来已来,大数据“管人”、区块链“管财”、物联网“管物”、云计算“管企业”, 使人、财、物管理(治理)进入一个全新的新时代,而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和统一化的万物互联将畅享全球,谁能提前占领数字经济制高点谁就是全球治理乃至世界未来的主宰者。对此,您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算法训练数据形成的特定算法模型,成为新的数字化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在以往,抽象的意识形态往往是通过具象的社会结构建构着自身,且发挥着作用。“不是到人们的观点或谬误、世界观或思想概念体系中去找出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在另一过程中去寻找。这一过程就是指合理化、商品化、工具化等完全是准规范性的程序所有层次上(人体和感官,精神状态,时间,空间,工作过程和闲暇时间)对日常生活重新进行全面有系统的组织”[10]。随着算法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算法模型的再生产功能使其成为了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的数字表现形式。不同社会关系和个体正是在算法模型的运行中,接受算法模型承载的意识形态询唤,从而在算法模型的循环中实现个体的再生产,同时也是个体的意识形态关系的再生产。 总之,正是由于算法的技术特性,使其成为了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应用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算法在生产方式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使其在两条路径上都深刻影响了意识形态的生成。于是,从算法技术和算法的应用出发,我们廓清了算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即原有的意识形态在算法技术逻辑中会实现自身的再生产,并出现新的意识形态现象。这一过程恰好表现为算法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算法两个方面。刘伟兵,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尤其是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从融合走向深度融合的目标是: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引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互动融合是进一步释放数字化红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抓手。在宏观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观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应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可以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生产流程的效率,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在微观上,数字技术创新及其扩散可以帮助企业大幅增进对需求的感知和挖掘能力。围绕这些目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充分性与均衡性,着力解决“不能融合”和“融合不全”问题。由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设施不健全,重大科技设施和创新平台不完善,存在“不能融合”问题。还由于数字技术在企业、产业和地区覆盖不全造成的“数字鸿沟”,存在“融合不全”问题。需要深化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研发创新、生产加工等全环节的渗透和应用,加快数字技术研发与突破,摆脱数字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数字经济在技术方面的自立自强。在数字技术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的领域进行细分,开展预研并推动示范性应用,力争在全球数字竞争中抢占先机,解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能融合”和“融合不全”的问题。 第二,构建智能制造体系,解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的问题。由于数字技术没有形成对中国实体经济全产业链的赋能机制,工业软件和控制系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存在“融合不深”的问题。需要深化数字科技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把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层次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实现产业链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服务平台、产业应用等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把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结合起来,降低产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进行资本投入,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加快 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和建设。打造数字、智能、信息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实体经济”。形成由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工业互联网、云制造、柔性生产等构成的智能制造体系。 第三,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愿融合”问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高,导致企业积极性不强,存在“不愿融合”问题。为此,要推动企业顺应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重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业务运行模式,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构建企业数字竞争力,不断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创新。提高对企业业务创新的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体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推动深度融合的微观机制构建,解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企业层面的“不愿融合”问题。 第四,完善融合生态系统,解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便融合”的问题。由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治理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不完善,融合生态系统不健全,存在“不便融合”问题。需要搭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治理体系的结构,设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治理机构,统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策制定并协调政策执行。完善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围绕发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作用,破解经济融合发展的底层问题,解决数据资产属性和数字技术标准问题。突破现有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产业分割、政策分割的体制约束,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数字生态系统。洪银兴,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物联网。 在2045年,最保守的预测也认为将会有超过1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包括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汽车,以及服装等。它们所创造并分享的数据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场新的信息革命。 人们将可以利用来自物联网的信息来加深对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了解,并且做出更加合适的决定。 在此同时,联网设备也将把目前许多工作,比如监视,管理,以及维修等需要人力的工作自动化。物联网、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之间的合作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巨量的商业交易。 但是,虽然物联网会提高经济效率、公共安全,以及个人生活,它也会加重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恐怖分子,犯罪集团以及敌对势力将会利用物联网作为新的攻击手段。而物联网中所包含的大量数据也会诱惑政府去实施针对人民的监控,从而进一步的引发隐私和安全之间的对抗。
从“整体智治”到“整体布局”: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实现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再突破。 整体智治,是对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的示范先行,对于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的核心就是要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在这方面,浙江省通过应用场景开发,实现多跨协同的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的理念、思维、技术,对原来的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从制度层面着手,从底层逻辑上改变了制度构建、制度运行方式,推进了多主体高效协同,形成一套新模式新机制和一种实战管用的打法,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代经济社会运行的全面融合、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因此,与其他地方相比,“整体智治”让浙江率先找到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主抓手。 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在这点上,浙江省围绕整体智治不断强化数据优质安全,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建立集约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严格落实分级保护、评估预警、应急处置等制度,初步构建起安全屏障,确保了系统稳定运行、数据安全可控。(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数字领域立法规划,及时按程序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数字化标准工作指南,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提升治理水平,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治理能力,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净化网络空间,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创新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新华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数字全球化深入推进,数据显示,2015年—2021年,国际带宽从155Tbit/s升至932Tbit/s,固定宽带普及率从11.4%升至16.7%,3G及以上移动网络人口覆盖率从78.3%升至95%,互联网渗透率从40.5%升至66%。2011年—2021年,跨境数据流动规模从53.57Tbps扩张至767.23Tbps,增长超14倍。2011年—2021年,全球跨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从2.15万亿美元增至3.81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76%。2021年,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跨境数字服务贸易实现逆势上扬,同比增长14.3%,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达到63.6%。 与此同时,数字全球化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国家间数字基础设施鸿沟表现明显。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的4G网络人口覆盖率仅为5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7.6%和发达国家的98.6%。全球数字平台“极化”的非对称格局进一步加剧。截至2021年底,全球前5的数字平台企业全部是美国企业。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存在较大不均衡,发展中经济体参与跨境数字服务贸易的程度普遍较低。2021年,发达经济体数字服务出口在世界的占比达到77.8%,远高于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占比22%和0.2%。 此外,数字技术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数字恐怖主义通过加密货币筹款、社交网络联络、无人机袭击等方式,对国家、社会和个体安全构成巨大挑战;大型科技公司垄断扰乱市场秩序;部分金融科技公司过度收集用户数据,掠夺性放贷侵害消费者权益;地缘政治冲突放大新兴技术风险,数字安全治理的紧迫性更加突出;各方将数字治理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源:人民邮电报
没有人意识到,《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是一个思想引擎,相当于掌握世界未来的核。好多发动机,轰鸣声挺大,光有声响,跑两下没劲了。 只有不断地给发动机增加排量(融资),才能跑得足够远。 看到这点,我就说这《共绘网》将来后劲一定非常大,因为“共绘网人”敢下注信息数据,早于别人下注。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别人都在忙活打市场战,打融资战,“共绘网人”在踏踏实实做这个信息化思想管理系统的事。今天的共绘网人寻找更大的使命,而《共绘网》不仅仅是一家智库,还是一个用户数据的公司,在未来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投入,创造价值,成为世界级的公司,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