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美国霸权逐渐削弱,美元和美债还能坚挺多久?

发布日期:2016-11-20    浏览次数:5421

         霸权是指在国际关系上,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超越国际法、国际政治格局现状一味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操纵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武装侵略和占领,称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强权政策。

         二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进入21世纪,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虽说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之前的金融危机不仅进一步加速了国际体系中权力流散与转移的进程,也使得国际权力出现了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逐步转移。并且近些年,受到新兴大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等因素的冲击,美国霸权渐趋衰落。那么您觉得在此情况下,美元和美债还能坚挺多久呢?请您把脉开出药方。

相关热词搜索:霸权 美元 美债
赞同(1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英子2025-02-19

如果我们中国怀有自己的历史使命,认为中国应当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并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多级格局的话,我们就应当积极的进行合纵连横,和其他二级强国的结盟(俄、法、德、日、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被削弱的不应该是上述二级强国的任何一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国家的势力应当被削弱的话,那就是美国。因此中国最重要的对手不是我们东边的邻居,也不是我们北边的邻居,而是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家,那个天上、地上和海洋都想要独霸的国家。Sven

(0)

柳裕森2024-02-15

美国债务的构成: 1、美债的持有者结构。 截至2023年9月份,美国境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余额为7.6万亿美元,仅占美债总额的22.5%。其中,日本是美债境外投资者中的第一大持有者,中国大陆排第二。剩下的约26.2万亿美元的美债,约占美债总额的77.5%,都是由美国本土投资者持有的。 扩写: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份,美债的整体持有者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余额为7.6万亿美元,占到了美债总额的22.5%。其中,日本作为美债的最大持有者,持有额最大;中国大陆则位居第二。而剩下约26.2万亿美元的美债则是由美国本土投资者持有的,占到了美债总额的77.5%。这个数据说明了美国本土投资者对美债的持有量较大,也反映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和对美债的投资意愿。 2、美国外债的构成。 美国外债总额突破25万亿美元,但其中以其他国家、地区货币登记的外币外债只有1.56万亿美元,占美国外债余额的比例仅为6.24%。相比之下,中国的外币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高达56%。换言之,与中国外债的构成不同,美国外债核心是“内币外债”,也就是以美元登记的外债,占比超过90%。 扩写:美国外债是由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持有的,是美国负债的一部分。然而,有趣的是,尽管美国的外债总额突破了25万亿美元,但其中以其他国家和地区货币登记的外币外债只有1.56万亿美元,仅占美国外债余额的6.24%。与之相比,中国的外币外债占外债总额的56%。这说明美国外债的核心是“内币外债”,即以美元登记的外债,占到了总外债的90%以上。这个差异说明了美国债务结构上的独特性,也反映了美国自身货币的全球地位。小文子的财经之路

(0)

王小东2023-05-17

我们和日本联手了吗?抛不抛弃美元不是古特雷斯能说的算的!

(0)

NKIUIFT2022-05-15

历史上,帝国灭亡的轨迹几乎是同一个模板刻出来的,前期积极进取,中期问鼎巅峰再无对手后,统治帝国的精英阶层转向贪图安逸的生活,内部各利益集团趁机坐大,侵吞发展红利。等掌权者们反应过来后,利益集团的势力网络已经盘根错节,尾大不掉;国家财政被掏空;内部矛盾空前激化,难以调节,进而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倒塌! 美国也是这样。 前期锐意进取,积极奋斗,在英国的围剿下,从殖民地发展成世界霸主只消一百多年时间。虽然手段和用意不善,但拼搏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生长在那个时代的美国产业工人,规模之庞大,技术之精湛,除了中国,至今还没有国家能达到他们的高度。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打败苏联,疯狂给工人们让利,航空工业、航天工业、海洋装备工业、核工业,等各个军工部门百花齐放,傲视寰宇。 可镰刀锤子旗一落下,美国的统治阶级立马翻脸,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大量军事工业说砍就砍,熟练的技工体系说抛弃就抛弃,丝毫不在乎那些曾为美国霸权为之奉献一生的产业工人,在失去工作后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结局怎样?产业断带,技术人才断层。 比如F22,苏联解体后美国国会嫌它过于先进,太烧钱,性价比不高,大手一挥便把生产线全部关闭。 后来发现中国发育起来了,准备重启F22,结果发现F22很多关键的零部件生产线没了,重新凑建的成本高得离谱。转手又用F35代替,但由于F22产线的停滞,有隐身战机生产经验的新一代工人几乎没有,也找不到,搞得F35的产线工人全是上一代的大爷大妈。 等这批人没了,美国想维持隐身战机生产线的话,只能花重金招年轻人和搭建培训系统,成本又得蹭蹭蹭地往上涨,到头来削弱的仍然是美国军工体系的整体竞争力。其实,美国技术人才的困境,中国如今也有些苗头了,比如近些年我们毕业的大学生,从事金融、法律、内容等文科性质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愿意扎身工厂的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迟早步美国的后尘。好在咱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并敢于付诸行动去解决。因为我们深知,一个由世界上最庞大的理工科人才库和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组成的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工业,才是战胜美国的终极武器,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寻。(作者戎评说策)

(1)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