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看起来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知道,核武库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而云时代的大数据也和核武库一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否同样也应国有化呢?您说是不是呢?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对于数字中国建设而言,“整体”这个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特别深刻的内涵。 整体相对局部,是辩证的统一。整体包括局部,局部构成整体。从整体视角看,整体要大于局部之和;从局部视角看,局部也不简单就相加为整体。人们总是生活在局部的世界,但社会的发展又要求人们要跳出局部,更多从整体上思考和活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中国先贤在从整体到局部的道路上探索的一种结果,正式这样的结果使得中华文明迥异于西方文化而带有某种“超验”的成分。现代科学的发展强调局部思维能力的强化,而现代科学本身就是人的局部思维高度发达的产物。但这种局部在进入数字时代、网络社会后,激发着从局部到整体的跃升,也使得人类社会再次步向从局部到整体重塑的关口。 这次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在标题上定位为“整体布局规划”。之所以特别强调“整体”这个定位,或可理解为针对近十多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大量存在的“局部”问题。包括前述大数据发展《纲要》、数据要素《意见》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对这份文件而言仍然是“局部”的。另外,中国作为为全球数据总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12年至2021年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截至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但这些成绩也仍属“局部”和表面以及现象化的。在整体上,在核心和关键要素和环节上,中国的数字经济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面临着被“卡脖子”的被动和危险境地。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局部”的繁荣、局部的成功而陶醉,让局部的领先掩盖了整体的后发。(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人工智能是数据安全的倍增器,广泛应用到数据安全各个方面。在数据分类分级的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案可以对更加 复杂的上下文进行分析。在认证访问控制以及检测响应的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攻击者的异常行为,提 高检测的精准度和系统应对攻击的响应能力。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 ,当前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目前业界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领域成功的 应用经验包括: 数据分类和合规分析:人工智能在敏感数据挖掘、图片文件内容实时监控和标记、数据防泄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亚马逊推出 Amazon Macie Analytics 服务,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自动识别重要数据访问、复制、移动等可疑行为,并实 施精准实时的修复措施,防范重要数据暴露及共享业务中的数据安全风险;Netapp推出了数据分类分级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提升 了数据分类的精准程度,并且可以支持自动生成包括GDPR在内的多种法律法规的合规报告,提升了数据安全治理的效率;亚信 安全的数据分类分级发现系统可以在数据块维度进行多任务并行处理,利用机器学习+语义分析生成训练 模型,提高数据分类速 度和精度,并提供数据特性及变化趋势展示。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加密流量检测模型,对异常数据传输进行分析。思科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加密流量分析方案,使用 机器学习算法,在分析初始数据包特征以及后续数据包长度与时序等的基础上识别加密后的异常流量。 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来检测组织系统和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根据异常信息来检测网络攻击,自动形成应对的操作,减少 针对数据攻击的风险。目前IBM 推出 Resilient 事件响应平台,可提供响应流程定制功能,灵活编排响应活动并自动审计跟踪,实 现对威胁事件的快速响应;Palo Alto Networks推出人工智能安全平台 Cortex,致力于打破网络、云端、终端数据孤岛,并支持 对海量数据分析、威胁发现及响应策略快速编排。 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应用有巨大的潜能,但同样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中国信通院的《人工智能白皮书(2018)》对 人工智能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比如目前很多人工智能算法在设计之初普遍未考虑相关的安全威胁,使得人工智能算 法的判断结果容易被恶意攻击者影响,被污染的样本所误导,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判断失准。人工智能缺乏道德规范约束,可能导 致公众权益受到侵害。比如,2021年,我国315晚会上曝光部分商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搜集顾客信息的违法行为。 因此,如何保证人工智能自身安全和监管人工智能使用,是业界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内容来源丨华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1
共6条信息 |
1
共3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