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人类将火种,易爆物和激光等带入行星,可能引发整个宇宙再次大爆炸?

发布日期:2018-09-14    浏览次数:5481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火是文明之源,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火密不可分,如果人类将火将(苗),易爆物和激光等带入行星(其它星球),可能引发整个宇宙再次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认为宇宙曾经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球环境的恶化,人类对地球以外可宜居的行星探索越来越深入,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可宜居行星将大大缓解地球本身的巨大压力。但是,火是文明之源,如果想在其他行星上制造人类文明,那势必要将火种引入其他行星,再加上易爆物、激光等的进入,宇宙大爆炸是否会再次发生呢?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 火种 易爆物 激光 行星 宇宙 大爆炸
赞同(1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沈高涛2023-05-03

激光(美国)。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氖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他们为此发表了重要论文,并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0)

淡泊的疏影2023-02-15

第一章 死里逃生。睡梦中,易拓夫被急促而又持久的警报声惊醒。 他半撑着身体,揉了揉惺忪的眼晴。床头上的电子钟显示:2029年4月14日,凌晨5时51分。 他习惯性地摸到还在充电的手机。屏幕上多个APP弹出相同的文字,把他直接从床上吓得跳了起来: 全球警报!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请立即逃生! 半明半暗的天际下,对面的居民楼已经陆续亮起了灯,一些人在慌不择路地往下跑。防空警报持续响起,薄雾和乌云笼罩的城市如同一头正在叫嚣的怪兽。这是自1938年遭受日军大轰炸以来,重庆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之中。 前几天易拓夫在手机上得知,一颗小行星会运行到地球附近,科学家将改变它的轨道,他漫不经心地将这条新闻一滑而过——可眼前“撞击地球”,这是什么情况!? 易拓夫今年33岁,曾经是一名特种兵,转业后成为“铁血”户外拓展俱乐部重庆地区的负责人。虽然他不知道这场警报意味着什么,但多年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让他飞速穿上衣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储物间奔去。 “完了!”易拓夫惊道,双手在储物间里胡乱摸索。他以前准备的逃生背包居然不见了。 逃生背包(Bug Out Bag,BoB)又称为72小时生存背包,里面装有精心准备的物品。灾难来临的时候,一个逃生背包能满足一个成年人72小时的生存需要。 他擦了擦头上的冷汗,终于回想起一个月前,他给一家公司做培训时,把逃生背包放在了“铁血”户外拓展基地。他得赶紧过去把背包带上,逃离处于慌乱的城市。 易拓夫跑到楼下,发动了他的长城“坦克”越野车,快速向基地赶去。街上的车辆和路人乱作一团,易拓夫一边忙着避让,一边给父亲易阳打着电话。 然而手机拔通,却一直没人接听。他们最后一次联系是在两天前,易拓夫的父亲到黄水森林公园旅游去了。 来不及多想,易拓夫把手机扔到一边。 开了十多分钟,地面突然颠簸起来,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也在晃动。 一些玻璃和广告牌从天而降,砸到停靠路边的车辆和四处逃窜的人们。建筑物坍塌声,汽车防盗报警声,管道爆裂声,人群尖叫声,充斥着大街小巷。地震了!......(千哥)

(0)

宋濤2023-01-11

破界思维:追问本质vs心智边界。1995年,互联网刚刚兴起,25岁的马斯克从斯坦福退学,创办了Zip2,这个超前的模式后来变成了“大众点评”。 1998年,马斯克又盯上了互联网交易,创办了PayPal,5年后,支付宝诞生。 虽然这两次选择已经让埃隆·马斯克身价暴富,但让他真正封神的还是Space X,他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私人火箭的人,也是第一个成功实现太空运营的企业家,从此,浩瀚星空不再遥不可及。 2011年,还没有成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就向世界宣告了“造出可重复利用的重型猎鹰火箭”的疯狂想法。10年后的11月13日,一枚搭载了53颗星链互联网卫星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 然而,在Space X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成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波音公司采购用于发射卫星或者宇宙飞船的大型运载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高达16亿美元,因为“运载火箭只能进行一次性使用”,这在传统的火箭运载技术中基本是“行业共识”,而这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外太空进行探索的速度与效率。 要想实现“到2050年将100万人送往火星工作和生活”的伟大理想,埃隆·马斯克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呢? 第一步:“挖”思维盲区。“运载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一传统火箭运载技术中的“行业共识”被马斯克从思维盲区中揪出来了。在普通人看来,这种集体共识、信念与假设,就是隐形存在的教条,而马斯克在心里反复追问:“这个共识成立吗?总是成立吗?有没有例外?能打破吗?除非……”用层层追问的好奇心与逻辑思维抓住了火箭升空成本问题的本质,他说: “只能使用一次的消耗性运载火箭,看起来就像是航空公司在每次完成飞行时丢掉他们的客机,而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则可以节省巨额成本。” 第二步:“破”思维边界。找到火箭升空成本问题的本质后,SpaceX经历多年艰苦研发与巨资投入,在一次又一次推迟发射与试飞失败,并面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下,终于在2018年2月实现了可重复利用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试飞,创造了航天领域的奇迹。 第一,三个核心推进器在升空后可飞回着陆点,重复利用; 第二,返回的推进器能够被翻新,并在另一次发射中重新利用。 猎鹰重型火箭成功试飞,让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从16亿美元降到了9000万美元,只有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成本的5%。这为马斯克移民火星的伟大理想助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面对移民火星火箭发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马斯克深挖“成本”背后真正的阻碍问题,破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心智界限。抓住问题本质,针对问题找到方案,破除边界。这与克里斯坦森所著《创新者的基因》和混沌学园所著的《创新力》中提出的“追问与破界”不谋而合:问题比答案更加重要,发问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来源 | 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创新力》)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