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祈祷、忏悔、赎罪、上帝保佑等宗教词语,与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西方是愧疚的心理,而东方是以理服人?

发布日期:2020-08-29    浏览次数:6925

  

          仁义礼智信,汉语词汇,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为历代儒客推崇。

           仁,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礼、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信,是做人的根本,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以此来对比西方祈祷、忏悔、赎罪、上帝保佑等宗教词语,说明西方是愧疚的心理,而东方是以理服人。您是否赞同呢?如果您有何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词语 中国 仁 义 礼 智 信 西方 愧疚 东方 以理服人
赞同(33)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格拉2024-11-23

三个儿子。 人欠你,天还你 有道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地无限,重在均衡,你所获得的福报,都会与你的德行保持平衡。 人若欺你,天会护你;人若欠你,天必还你。 宽厚待人,是一种智慧,更是在给自己积累福报。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徐子阔,他有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 徐子阔的母亲早早离世,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只爱自己的儿子,对他和妻子万般苛待。 积怨已久的徐子阔想找继母理论,却被妻子劝下来。 后来,父亲去世,继母将家产据为己有,留给自己的儿子。 徐子阔忍无可忍,要找继母要回家产,却又被妻子拦下来。 几年后,继母的儿子沾染恶习,败光全部家产,母子只能靠乞讨为生。 此时,妻子却让徐子阔将其母子接回,好生照顾,还帮助继母的儿子戒除恶习,还清了欠款。 继母感动万分,内心愧疚不已,从此对待徐子阔夫妇视如己出。 不久,徐子阔的妻子生了三个儿子,为徐家延续了香火。 多年以后,三个儿子都考取了进士,还娶了漂亮的妻子。 一家人在和睦融洽的氛围中,幸福的生活。 荀子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 人这一生,是忠是奸天会辨,是恶是善天会判。 世上最聪明的人,便是宽厚之人。 不精于算计,只会为他人让利,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 每一份宽容的背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所谓:人厚道,天不欺。宽厚之人,必有厚福。

(0)

正大光明2024-03-25

中国的经典之中皆有关于圣人的描述。孔子所崇拜的圣人是尧舜文武,所谓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之前的圣人有伏羲氏、神农氏、轩辕黄帝。这些人物今人却试图把他们理解为神话虚构人物。华夏文明的起源于圣人,没有圣人何来华夏文明。 孔子之后,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崇拜孔子的圣人有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二程、朱子、王阳明等。孔子之前的圣人,人们试图把他们理解为神话传说虚构人物,孔子之后的圣人,人们却试图把他们理解为知识分子。这便是天底下最大最无知的笑话。 古人虽然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但敬畏圣人,学习圣人。如司马迁引用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来表达对孔子的崇拜之情。古代读书人皆以孔子为目标,只要踏实学习圣人,虽不至于成圣,亦可成为君子。而当今世界之人,可谓井底之蛙以观天,蜩与学鸠之笑大鹏。以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试图贬低圣人以抬高自己,人云亦云。今人不乏根本从未接触儒家文化者,却可以大言不惭,口若悬河的批判着儒家,因为其人不知孔子所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今人不乏张冠李戴,把封建糟粕与儒家思想混为一谈者,因为其人不知孔子所教‘不迁怒’。今人不乏四处批判他人而从不批判自己者,因为其人不知孔子所教‘求诸己而后求诸人’。今人不乏父子不亲,夫妇无别,长幼无序,朋友无信者,因为早已忘记孔子所教‘仁义礼智信’。 可悲的是有人妄想全盘否定儒家,否定儒家,意味着否定华夏文明万年所禀有的价值观。其人妄想否定仁义礼智信,妄想否定恭宽信敏惠,妄想否定温良恭俭让,妄想否定孝悌敬谦诚。全盘否定儒家意味着想要持有与儒家相反的价值观,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价值观。那么圣人所创造的价值体系将会从人类社会直接进入蛮荒时代。听过蛮夷变华夏从未听过华夏变蛮夷,试图把华夏变为蛮夷者,便非我族类,其心必诛。这些妄想又怎么可能变成现实呢,不过是无知可悲可怜之人的臆想罢了。复心同然

(0)

杨德林2024-03-05

仁义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仁义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它也是社会价值。但是五常里面应该说不见得都是社会价值,比如五常里面讲“智”,它虽然也有超出个人道德的意义,但是它就不是一个社会价值。可是仁和义,它就是,除了是个人的道德,也是社会的价值。 今天我们回顾关于仁义礼智的意义,我们也要给它做一个说明,我们今天怎么概括、把握他们作为个人道德的意义。首先是仁,仁的意义在历史上争论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唐代以后,因为韩愈讲,“博爱之谓仁”。当然孔子已经讲“仁者爱人”,这个爱人,应该说孔子所讲的仁,已经超越了亲属间的亲缘关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它已经变成一个大爱无疆,有广阔、深厚的含义。 四德里的礼,本来是强调仪式、礼节,而且特别注重行为面貌的修饰;因此四德里的礼,作为道德就是遵礼守礼。义,它早期是对亲属以外尊长的尊敬。义的进一步普遍化,就变成对所有的长辈,包括亲属长辈和亲属以外长辈的尊敬。可是因为后来礼的条目它涵盖了对长辈的尊敬,所以义到了孟子以后,就越来越变成一个跟羞恶有关的德行,义的含义越来越变成坚持道义、去恶扬善。智是比知识更高一级的认识层面。作为一个道德的德目,是对道德知识的一种辨识、一种掌握能力。所以对个人道德的德目来讲,仁就是敦厚慈爱,义就是坚持道义,礼就是守礼敬让,智就是明智明辨。 我们说作为个人道德,仁义礼智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刚才也讲了,仁义礼智里边的仁义,它不仅仅具有个人道德的意义,它还是社会价值。比如说仁义有更广的社会意义,孔子讲仁,仁是作为道德。可是孟子讲,“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卿大夫不仁,不保寺庙”,所以仁也是政治的普遍原则,所以在汉代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国的政治文化里,应该说在理论上仁都是一个主导的政治和行动的原则。这就不仅是个人价值,还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政治行政基本原则。所以你看,唐太宗《贞观政要》,以仁为本,仁义为首,仁义作为基本价值,这就是已经超出了作为个人的道德,也是社会政治的最基本的价值。仁再发展,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变成一个最高的社会理想。 义,《左传》里讲“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一个正义的概念,孟子说“杀一无辜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那是违反原则的。所以义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是作为正义来使用。 所以我们说仁义礼智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也是古代社会的社会价值、古代社会的基本价值。比如说就社会基本价值来讲,仁要强调仁政惠民;礼是强调文化体系,义就是社会的正义原则,和是和谐团结。除了我们讲的这些道德条目以外,还有很多跟这些德目有密切关系的修养方法,比如克己、反身、正心诚意、慎独等等。 除了在经典中的这些说法表达了我们的道德价值,另外在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里,也有一些流行用语表达主流价值。比如宋代讲究“节义廉耻”,明代后期讲“忠孝节义”,你看明清小说里充满了忠孝节义,它就是社会流行的。作者:陈来

(0)

KGHTY2023-01-20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并经历了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宋明理学、知行合一而传承下来又自成一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华文化屹立世界文化之林一道独特的标志。孔子提倡“仁爱学说,忠恕之道”,贵在落实“仁义礼智信”;孟子提倡“仁政之道,德治天下”,重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和“大丈夫精神”、“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讲“仁爱”提倡“爱亲人、爱他人、爱大众,进而爱世间万事万物”。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9年在巴黎集会时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呼吁“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可见孔子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仁爱学说,忠恕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落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孟子讲“仁政”既提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又提出了“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观点,且为了让理论落到实处还提出“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和“制民之产”的设想,同时提出“省刑罚,薄税敛”、“耕者九一”和“关市讥而不征”及“耕者,助而不税”的措施,让“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更让今人难以想象的是儒家思想竟然能在2600年前提出“小康社会和天下大同”的构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作者:许安平)

(0)

常青树2022-09-25

从正面看,西方哲学之成为反观中国哲学的参照背景,乃是以两者在哲学上的相通性为前提:作为智慧之思,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都包含哲学之为哲学的品格。后者不仅在实质的层面表现为跨越知识的界限而求其通等普遍的哲学向度,而且体现于形式之维的概念活动之上,后者包括概念的生成和辨析。哲学在形式层面的特点在于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这一方式乃是具体通过概念的运用而实现,中国哲学同样体现了类似特点。总体上,中国哲学家对名言的运用,可以从名言的生成与名言的分析这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从名言的生成来说,真正有创造性的中国哲学家,总是通过提出新的名言(概念)来形成自己的哲学系统,并通过概念之间关联的阐述来展开自己的体系。以墨家而言,其核心概念之一是“兼爱”,所谓“墨子贵兼”(《吕氏春秋·不二》),便涉及了这一特点,其思想系统的独特之处,首先也由这一概念而展示出来:墨子的整个哲学系统,即通过“兼爱”与“非攻”“尚贤”“贵义”“交利”等概念的相互关联而具体展开。在重视概念生成的同时,中国哲学家也注意到概念的辨析。从先秦开始,中国哲学的发展便与名言的辨析无法分离,这种辨析同时展开于不同学派、人物之间的相互争论之上,所谓“百家争鸣”,便以此为内容之一。概要而言,运用名言来展开“性道之学”,构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在这一层面,中国的“性道之学”同样体现了以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这一哲学的普遍特征。 当然,中国哲学具有与西方哲学相通的普遍品格,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各自的特点,在以西方哲学为反观中国哲学的参照背景的同时,需要进一步通过两者的比较,以把握这种特点。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哲学便对形式的层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与之相关的概念分析与逻辑推论也显得更为细致。柏拉图的哲学系统虽然以对话的方式展开,但其中又包含较为严整的逻辑结构,亚里士多德更是建构了形式逻辑的系统,其哲学也体现了逻辑严密性,这种哲学进路在西方哲学尔后的演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而注重逻辑形式则构成了其重要传统。比较而言,中国哲学固然也关注概念的生成和辨析,但在这一方面却显得相对薄弱。冯友兰曾区分形式的体系和实质的体系,从这一区分看,中国哲学更多地注重实质性的体系,其思想、观念首先围绕内在的宗旨而展开,与之相关的概念的明晰性及其逻辑关联常常未能在形式的层面得到充分展示。 引申而言,较之西方哲学之注重形式逻辑,中国哲学多少表现出忽视形式逻辑的趋向。尽管先秦的《墨辩》已形成了形式逻辑的系统,但《墨辩》本身在先秦之后便逐渐被遗忘。魏晋时期,随着名辩思潮的兴起,出现了鲁胜的《墨辩注》,但这一与逻辑诠释相关的著作,却在历史衍化中佚失,现在能看到的,仅为《墨辩注》的序文。隋唐时期,因明学这一源于印度文化的逻辑系统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开始传入中国,但相对于“不立文字”的禅宗,注重因明的唯识宗却并没有发生普遍的影响,如此等等。以上现象从不同方面表明,形式逻辑未能在中国哲学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在回顾、反思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引入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分析的研究进路,无疑有助于克服中国哲学传统中忽视形式逻辑的局限,从而更为深入地揭示中国哲学已有概念的内涵,并进一步阐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

(0)

医者仁心2022-01-30

共绘网人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0)

edfff2021-09-01

美国更像一个不受控的试验釜,能产生上天入地的高科技,也产生大量反智的废柴,不能否定其价值,至少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实验成果。

(0)

egjhuh2021-05-03

我们提倡爱国主义,首先要让青少年知道中国与世界的现状, 加以对比,祖国才可爱。 盲目的好之又好这种说法太片面, 经不起比较和事实的检验, 往往连真正的伟大之处, 也被后代轻易否定…… 什么叫爱国? 就是‘要在他的领域里赢得他的尊敬! 世界上什么事都有一套公认的规则, 不能关上门,老子天下第一”。

(0)

梦想依旧2021-04-29

非常赞同文中关于宗教与信仰的观点。

(0)

舟楫2021-04-09

五千年和两百年差的不是一大截,中国崇尚礼节,要是真使阴,历史上奸臣使的招数随便用两个就能玩死美国。

(0)
1 2 1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