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等于万事大吉,而对外开放不等于全面放开,对涉及军事、金融、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和价值观等国家安全领域的对外开放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

发布日期:2021-04-10    浏览次数:6463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开放的世界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实行开放政策,参与国际事务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各国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开放既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使我们的国家安全受到种种挑战和威胁。因此,《共绘网》提出: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等于万事大吉,而对外开放不等于全面放开,对涉及军事、金融、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和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国家安全领域的对外开放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对此,您是否赞同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主权 领土完整 对外开放 国家安全 慎重
赞同(3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outxrxs2023-12-22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很多年,国内三大高新行业,分别是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 后两者在前两年已被锤得不成样子,今年轮到了金融业,很多金融从业者应该也能明显感觉到。 今年以来,国内金融监管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虽然从宏观来看这种变化是连续性的,但从微观来看却是碎片化的:例如,最近各大金融机构都在压减开支,某城商行行长出差只能二等高铁差旅住宿每天只有400块,某省级金融机构领导连400都不到,只有380块。 很多人无奈道:去北上出差,连个快捷酒店都不够。 再是,近期频频出现监管重大处罚的案例,包括银行、信托、证券、私募等领域。 同时,大量金融机构干部被调查、被双开或开除党籍,并被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为什么国内金融监管出现如此大的转向?想读懂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的种种变化,恐怕先得了解什么是金融。 提到金融,很多人脑子里可能想到的是:高大上的学历背景、复杂的数学模型、晦涩的专业名词,很多人会被那些厚厚的教材、繁琐的数学公式,以及圈内人各种听不懂的行话吓住。 但是,让我们剥开这些花里胡哨的外在,金融本质上就是一些工具和技术,主要功能,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融通。 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主体募集资金,再借贷给其他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 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以称之为金融。因此,不仅是金融机构,有关政府的财政、行业企业的行为、个人的投资理财,其实都是金融的一部分。授信研究院

(0)

秋荷听雨2022-10-18

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

udfdf2022-01-31

金融同样也应该由国家掌控,因为金融是最高效的财富分配手段,金融对公应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利润能够全民共享,而不是借钱给私人去收购国有企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杨元庆这样的私人凭什么能够贷款几十亿购买企业股票?让企业为他担保贷款,再用贷款来购买企业,这不是抢劫是什么? 也就是说,金融应该放大全民利益,缩小个人困难,而不是缩小全民利益,放大个人利益。金融对个人的帮助是救济,遇到意外事件造成生存困难的时候出手相救。也就是说,金融对个人的意义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救济要靠金融,致富要靠劳动。个人获得巨额贷款去收购资产,只可能是腐败的利益输送。 (青云读历史)

(0)

天一家2021-12-01

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断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有力回击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政、损害我国利益的行径。妥善应对经贸摩擦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经济、金融、网络、生物等领域安全,防范和抵御外部风险冲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践行外交为民宗旨,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正当权益,构建海外中国平安体系。(作者:杨洁篪)

(1)

大海阳2021-08-12

1. 开放,是一个中性词,而不能视为褒义词。因为,开放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正确的应坚持,错误的应改正。如果将开放完全视为一个褒义词,那么就会认为无论开放什么、无论怎样开放都是对的。2. 开放,和其他事物一样,要有度, 不足与过度均有害。3. 过度的开放,比闭关自守还有害。如果说,闭关自守是慢性自杀,过度开放则是急性自杀。越开放越安全的说法,是违背常识的。殖民地是最开放的,它安全吗?连主权都没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以及世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付出了千千万万英烈生命的代价,就是为了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去,结束无节制无限度开放的被动局面。(林治波 ,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社长)

(1)

陈枫2021-08-02

国家主权划分也是与时俱进,传统三大主权领土领海领空,后来延伸到立法司法外交等独立自主的范畴,这部分可以合称基础主权。除了基础主权部分之外,还包括经济主权,精神主权,文化主权,思想主权,媒体主权,舆论主权,教育主权,学术主权,审美主权,繁衍主权等等,敌人不能在基础主权上颠覆我们的传统主权观,那么必然要在其它方面来进行温水煮青蛙方式的颠覆破坏以达到奴役我们的目的。

(1)

闲鹤2021-07-28

数据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主权的高度,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数据安全不是单方面强调数 据的绝对安全,关键在于维护数据安全性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 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同时,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技术开发和管理管控,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技术的信任程 度。数据安全核心价值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安全促可信,以可信促发展”。(内容来源丨华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0)

梁林2021-07-26

李光满: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而严峻,我们的改革开放要适度,不是开放越大越好。在美国不断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不断对中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实施禁运的形势下,我们也需要对美国、日本等敌对国家的资本、企业进行严格控制,否则美日等敌对国家资本会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买办代理人大量收购、控制中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公司,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公司搞乱中国社会和经济秩序。我认为,对蚂蚁、阿里、滴滴等西方资本集团代理人公司的审查、处罚现在仅只是开始,我们要真正实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崛起与繁荣,就必须坚决抑制国内外资本大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巧取豪夺,就必须坚决控制国内外资本大鳄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唤风唤雨、兴风作浪。

(1)

白露(老周)2021-07-20

尹帅军: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依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细品巴菲特的这句话,再对照今天国内的许多互联网巨头们,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巨头的高层管理团队大都是中国人,他们中有不少人一边从自己的祖国身上、从14亿人民的大市场中赚钱,一边却又对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心存不满。在他们一些人心中美国才是芳菲之地。有些做媒体的互联网巨头很明显的表现出这一立场,有些则没有,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不过骨子里也还是偏向于此的。 我就纳闷,世界历史的常识已经多次告诉我们,除了欧美这些靠着对外殖民先发起来的国家之外,实行西式民主的国家几乎没有例外全部都是失败的。他们怎么就那么肯定中国实行西方民主后会是例外? 再说了,如果搞倒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顶梁柱,谁有能力收拾和整合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一个混乱的中国、破碎的中国,对他们这些靠着中国这棵大树吃饭的生意人有什么好处? 也许对发国难财的有好处,不过肯定对他们没啥好处。如果真的出大乱子了、战乱了,社会秩序出现问题,网络信号出现问题了,还怎么做生意,还怎么卖产品? 很明显,他们的经济立场和政治立场出现了明显的分裂。两者在干架。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大抵如此。 不仅立场出了问题,他们对于中美政治和世界形势的一些基本判断,又几乎都是错的。这一点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他们这批人多多少少都受过崇美公知的影响。 可惜的是,公知们从来也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美国,培植公知的美国人也不了解中国。公知多年前就在鼓吹中国崩溃论,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越来越好。虽然一次次预言都被历史和现实所证伪,但是他们还是拥有着谜之(蜜之)自信。 公知的思维模式和惯性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让他们承认失败、承认错误,那就是世界观的崩溃,那比脱胎换骨还痛苦。我了解那种痛苦,因为我也有公知朋友。现在这位朋友连美国新闻都不敢看,新冠疫情以来美国的种种乱象,让他无法接受。他觉得这不应该是现实。这种对于基本形势判断的失误,在过去这些年互联网的历史中已经被无数次验证。(此处删去300字)五年之后的2021年,如果有人认识这位老总,可以再问问他,他还有没有信心敢再放这样的豪言?经历过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后,某总有没有反思?他对中国政治、美国政治基本形势的判断有多少次是正确的?

(0)

毛华玉2021-06-29

以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提升开放的安全保障水平。总体来看,中国对于开放风险的管控是合理且有效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的渐进式路径设计以及中国体制机制中强大的行政动员力和执行力。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事件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增强了制度信心。三因素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的国际环境对正确处理扩大开放与维护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除了传统安全因素之外,大国竞争升级以及突发事件高发使得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显化。应对这一安全风险,要进一步完善贸易救济、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调查和执法以及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体系,不断创新安全保障的政策工具。同时,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引导中国企业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向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位置攀升。建立供应链安全评估与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因外交事件、技术封锁、金融危机、重大突发事件等因素引发的供应链安全问题预警,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开展压力测试,全面检验供应链体系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供应链安全信息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响应,强化产业链协同,危中寻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塑造中国主导、国内国际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作者:杨丹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0)
1 2 3 2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