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专精特新技术的“工匠”队伍,则中国第二大甚至第一大经济体将更加稳固持久?

发布日期:2021-10-16    浏览次数:4056

  

        中国第二个百年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正是因为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公务员、教师、医生、科研、工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军工等都有专精特新技术的“工匠”人才队伍,所以,中国制造才得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继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各行各业工匠人才,则中国第二大甚至第一大经济体将更加稳固、持久,美德日等国想超越中国难上加难。您赞同吗?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中国 技术 工匠 人才 经济体 超越
赞同(4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樱美2021-11-23

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把当官当做一种享受和炫耀,见了好处就上,遇到困难就让,追求权力多多益善,承担责任越少越好。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的,不能委以重任。 为官就得正“官念”。应当把权力视为一种负担,当官是受罪的,没有那么好当的,无官才一身轻。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是给了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要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以干事为荣,以避事为耻,尽到一个人民公仆的本分。 为官就得有担当。有职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要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尤其是急难险重的任务,善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 为官就得有作为。有的领导干部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事。要想收获、出彩,就必须付出耕耘的汗水,心甘情愿地消耗自己。要有“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境界,自觉走在前、做表率,苦干实干、主动作为,创造出一番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成绩,不负组织重托、人民期望。(李小三,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0)

阳光明2021-11-17

实践锻炼,是要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检验和锤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要注重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放在艰苦地区、基层一线中锻炼成长,在经历重大斗争、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专业训练,要着力全面提升干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弥补知识短板、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促进干部结合实际、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可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和国外考察等渠道,加强党员干部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只有将政治和业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历练、锻炼、训练和综合培养,才能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文|张爱丰)

(0)

夏花秋叶2021-11-17

◆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是干部队伍最重要的素质。 ◆ 专业能力是干事之基、成事之本,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既是着眼于解决一些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短板,也是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需要。

(0)

存志2021-11-17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要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政治执行力,体现在忠实履职能力上,体现在有效治理能力上,体现在守土尽责能力上,体现在拒腐防变能力上。只要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都强了,政治执行力自然就全面强起来了。(文?|《瞭望》评论员)

(0)

凯歌2021-11-16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规避生活中的各种无效社交,享受独处生活。 2012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上台领奖。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拿到国际建筑奖项,它的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 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王澍思考了一下,回答说: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小时候我因为孤独,爱上了画画,对建筑有了一种懵懂概念。 毕业后因为独处,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很多设计灵感都源于那个时期。” 小时候,王澍没什么朋友,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渐渐喜欢上了绘画。 大学的时候,他是图书馆最孤独的守望者,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所有学业。 毕业以后,他只潜心建筑研究,从不参加商业项目。 他身边从事建筑的朋友,都已经成了巨富,住上了豪宅,开上了豪车。 唯独他每天依然待在工地,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闲暇时间就喝茶、读书。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过得非常孤独,才华与能力得不到认可。 有人为他感到惋惜,他却说:“我要一个人默默前行,看看能够走多远。” 就是因为这一段孤独的奋斗,让他不被物欲所困,独立又清醒地活着,最终站上了现代建筑学的巅峰。 《心是孤独的猎手》里说道:“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独。” 一个人只有忍受得了极致的孤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智者,都善于独处,在自己的世界里清醒而明白地活着。

(1)

张辉湖2021-11-14

保持专注。这个时代诱惑太多,注意力和精力很容易被分散。要成为高手,就必须长期专注某件事。 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工作,把事情做到足够的专注,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件事,一辈子,专注的极致,注定伟大。经济学上,有个“窄门思维”,说的是: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选择开始做简单的事情,虽然开始是“宽门”,但越往后走,竞争者挤满了道路,越走越难。 另一些人,会选择开始很艰难的事情,虽然开始是“窄门”,看上去荆棘密布,但越走人越少,最后就会成为佼佼者。 胡适说过:“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下笨功夫的人,主动选择难走的窄门,因为容易走的路,最后往往是绝路。

(1)

趙虎2021-11-12

康辉在《平均分》中写道: “认认真真的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术固然重要,但道更重要。” 如何才能让把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增值呢? 《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里,作者采访了超过700名各领域的专家。 结果发现,那些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能称之为高手的人,都具备4个特征。 1. 有一个明确的领域。 什么都懂的全才少有。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在这个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 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领域的人,永远无法成为高手。 2. 系统化思考。 非系统思考的表现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高手的知识,往往都是成体系化存在的,能在各种场景下取用自如。 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深刻且全面的掌握。

(1)

风凰涅槃2021-11-03

我在企业里当过工人,搞过质量检验,做过工艺员,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很多产品一旦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就保证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跟我们中国人的“圆脑袋”有关系。中国人所谓的“圆脑袋”,就是太会变通、太灵活,总能找到突破规则的办法。在每一个小环节上都突破那么一点点,集合在一起,往往就是个大事情。德国社会崇尚工匠精神,几乎人人都能一丝不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方脑袋”背后是德国人的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融入了德国人的基因。这样的自觉性不需要考核、不需要激励、也不需要监督,是与生俱来的文化使然。那么,除了文化因素,我们培育隐形冠军还要面对哪些问题?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阻碍和瓶颈呢? 首先是要保持专注。厘清企业“做大”与“做强”的逻辑关系,避免陷入盲目多元化陷阱。最近海航、北大方正破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海航成立最初的定位非常明确:主营航空。但前几年我们看到的是,海航金融控股集团几乎在购买全世界,全方位出击,出手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似乎全世界的银行都是他们家开的。北大方正最初定位是依托北大做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王选院士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遗憾的是北大方正没有始终坚守这个主业。可能觉得光搞这些产品规模做不大,可惜了北大这么大的一块牌子。于是全面开花,舍本求末,开始盲目投资、盲目求大就已经注定了北大方正的最终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说做大,中国企业往往很容易就选择多元化,似乎只有多元化才能显示自己的企业足够强、足够大。可细分市场通吃规模也就那么大,对于追求规模业绩的企业来说就不过瘾了。怎么办呢?哪个行业规模总量大就进入哪个行业,比如汽车整车、房地产行业。以为这样做可以很快赚钱,迅速做大规模,实现高速发展。殊不知隔行如隔山,一旦踏进去,万劫不复的例子不胜枚举。海航、方正、乐视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而德国隐形冠军绝不会盲目做大,也不会轻易搞多元化。他们通常的逻辑是先做强,再做大。先把一个产品做到足够的好、足够的强,再去做另一个相关产品。 日本索尼、松下创业早期就是家电产品的隐形冠军,后来在相关领域不断拓展,又成了其他家电产品的隐形冠军,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下面子公司、孙公司有不少都是隐形冠军,产品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多个隐形冠军的集合,才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之道。其次,要实现科研与技术的正向研究和突破。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本质是科学技术的差距。40 年前刚刚打开国门,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几乎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通过模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快速缩短了差距。整车、整机(主机)在某些领域我们有企业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常有国人引以为豪,以为照这样发展,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可以雄踞世界了。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再往前走,每一步都十分艰难,为什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

(0)

琦琦2021-10-24

我觉得临床医生、护士就是下车间的高级技术工,和周围的同龄人、小年轻对比起来,没有人比我们更像工人的状态。虽然没有正式编制,合同制,一样好好工作。另外一方面,很多国企原来是有对应的中专学校的,以前为了学历教育却被砍掉了,还没有基层员工想的明白,全招高学历的人来坐办公室,谁来爬杆子维修,原来爬杆子是正式职工,有归属感和责任感,现在这些也比较重要的事情全给临时工干,靠谱么,有职业连续性么,设备这个人搞搞、那个人搞搞,算谁的责任?

(0)

余庆2021-10-23

对中国的问题,没有人比《共绘网》剖析得更深

(1)
1 2 3 4 32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