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孕育出了宗教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而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不仅至今仍然存在,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也将继续存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而任何宗教,都不是世俗世界中的绝缘体,宗教的信众,也都无法真空于世俗社会之外,就好比宗教信徒鼓吹“宗教信仰没有国界”,拉拢无神论者入教......那既然如此,《共绘网》想问社会主义也可以无国界,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吗?您觉得哪个“虚”哪个“实”呢?对此,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为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 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但是它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同属一种社会制度和一个思想体系,即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所当然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可以说,没有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抵抗资本主义思想的袭击,单靠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抵抗不了的,主要靠共产主义思想才能抵抗。可见,只有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正确方向。 其实,何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自有共产党那天起,我们就靠共产主义思想斗倒了土豪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最后建立了新中国。当然,那个时候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必须承认那时的一切斗争都依靠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正在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更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好。 共产主义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它的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因此,抓住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也就抓住了文明的灵魂,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抄自《学习十二大报告答问二百题》(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第75-76页
关于止损: 既入穷巷,及时掉头。人这一生中,似乎都有这样的时刻: 一条路走错了,你以为前面总有拐弯处,可最后才发现自己走进的是一条死胡同。 一件事做错了,你以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能过去,可最后才发现将错就错的结果是无药可救。 一个人爱错了,你以为只要再等等总能换来真心,可最后才发现自己深陷泥潭。 杨建在逃亡之前,明明有自首的机会,可他却在马涛的怂恿下带上枪支,彻底走上绝路。 安欣在表彰大会上有段台词让我印象很深刻: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重启人生、重做选择,他这个时候特别会需要有一个人伸出手帮他一把,让他重新选择。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 想一想背后站着的家人,想一想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想一想曾经的自己,想一想初心。 有句老话说得好:既入穷巷,就应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 及时止损,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自救最好的方式。 走错路时,不要犹豫,放下不甘,全身而退,才会有新的开始。(作者:枳为橙)
胡适批判好听的、纸上的和外来进口的主义的所指是教条主义。胡适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四十年后重申,“我的意思是想针对那种有被盲目接受危险的教条主义,如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等等,来稍加批评。”胡适并非一般地反对主义,而是反对将主义教条式的应用。只有相同或者相似目标和约束条件的社会问题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主义的应用才会有效。因为不同的社会问题的目标、约束条件不同,解决方法一般也不相同,将某时某地的成功经验应用于不同的人、事、时、空就有可能是教条主义。 教条式地适用主义不区分主义中的目标、方法和主义适用的约束条件,盲目地将主义照搬过来。胡适之所以反对外来的主义,关键在于每一个主义有自己的目标和具体方法,当应用于我国的问题解决时可能出现目标不同或者约束条件不同的情况,强行全盘照着主义的办就是教条主义。每个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目标(问题)、方法(制度)和约束条件。目标就好像是我们的目的地,约束条件相当于我们的出发地,方法是我们的交通工具。 为什么胡适反对教条式适用主义呢,这是因为教条适用的实际效果不好。如果某种主义在原初时势下的实际效果就不好,这样的主义就只能作为经验教训,不可适用于与原初时势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形,至于能否适用于不同的时势情形我们只能抱着试验的谨慎心态。即使实际效果很好的主义也不能放之四海应用于不同的时势(不同的目标或不同的约束条件)。所以,胡适对于主义采取实效主义的态度。(柯华庆,四元论提出者、党导立宪制理论创立者。)
1
共3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