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学教授不专注教学,学生学习质量差,毕业论文水分多,这样的文凭含金量高吗?

发布日期:2023-03-04    浏览次数:5948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培养人才是大学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他认为,名教授不给学生上课是大学的浪费,也是学生的一大损失。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校长认为,大学的科研项目是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利益。

  

         研究课题是教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脱离教学的借口。而教授不教课,人们不禁会问:办大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大学教授不上堂讲课忙于课外,学生学习质量不保证,毕业论文水分多,正如马斯克所说:“博士论文基本没用,且大多数永远不会实际应用。”......这样的文凭(证书)含金量高吗?毕竟学生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应让学生千篇一律,统一步调地去应付高考或各种考试,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步,选择喜欢的学科......对此,您怎么看呢?如果您还有良知,是为公平、正义和共建美好世界而来,那就请你将《共绘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吧!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 教学 毕业论文 文凭
赞同(4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许希晖2024-06-25

其实都知道毕业论文99%都没有用,让你写的目的不在于指望你一个学生就能研究出什么,而是看看这个学生是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要么才思敏捷富于想象,如果你能抄袭起码也是阅读甚广,但是搜索引擎也只是工具,懂得利用工具也是一种优点,但是你能够利用搜索工具,去寻到需要的资料,并且总结出你认为需要的并且用自己的文字组织语言改头换面成新的论文才是校方的初衷,但是不能明说。

(0)

盘尼西铃2024-03-06

出版巨头和论文工厂的共生。论文工厂的迅速生长,只是全球论文造假的其中一环。 学术出版商只考虑盈利,不考虑质量和学术道德滥出期刊;以及研究人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的发文需求。两者的一拍即合,才促成了论文工厂这个中介成为规模巨大的灰色产业。 出于盈利的需求,国际学术出版商旗下有大量几乎给钱就发,同行评议形同虚设的“掠夺性期刊”。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两位研究者曾经分析过Scopus数据库中各国在潜在的掠夺性期刊上发文的数量。从2011到201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以来,掠夺性期刊出版的论文数量显着增加[10]。 这次Hindawi撤稿的特刊文章,从性质上就很接近掠夺性期刊。 Hindawi作为出版商有大量出版论文赚取版面费的需求,而在固定的期数之外组织大量特刊,可以迅速增加出版论文的数量,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牺牲了质量。王景周表示,Hindawi大量撤稿与特刊关系密切,特刊发文量大,出版过程和同行评议受到系统性操纵,质量把控和监管都跟不上。 掠夺性期刊主要针对的用户,就是来自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年轻且缺乏经验的研究人员。2011-2018 年期间,在掠夺性期刊出版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其次是伊朗、马来西亚、美国、韩国、俄罗斯、埃及、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 这一方面和出版巨头受到的监管有关。徐奇智表示,学术出版巨头都是欧美公司,它们学术伦理方面会受到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committee of publication ethics)的监管,通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COPE可以对学术出版中的逐利行为进行约束。但出版欧美以外的论文,学术出版巨头可能会更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有需求才有市场。催生一些国家青年科学人员对于掠夺性期刊需求的,正是国家层面看重论文数量,把论文数量和大学职业晋升强行挂钩的政策。 例如,俄罗斯曾在2012年后,计划支持精选的 21 所大学,以期到 2020 年至少有 5 所大学进入国际大学排名前 100 名。这个计划实施后数年,仍然只有莫斯科大学一所学校维持在一些国际大学榜单排名的前100名,但是所有参与计划的大学在掠夺性期刊上的发文量都有明显增加[11]。 哈萨克斯坦政府要求必须要有Scopus索引期刊上的论文才能拿到学位,这让哈萨克斯坦在掠夺性期刊上的发文量大为增长。 南非政府对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进行补贴,马来西亚、印尼的“数论文”政策,同样推动了这些国家在掠夺性期刊上发文量的增长。撰文丨张天祁

(0)

阳光森林2024-02-18

怎样才能办成二流大学? 我前面说过,顶级、一流、二流大学基本上没有本质的不同,差别在由于历史、资源、及地缘的关系。 他们优秀的程度不同,他们的办校宗旨、监管体制、评核方式基本是一样的。这些学校实质上是教授当家。 二流以上的大学是一群学者的合伙组织(partnership)。而三流大学比较像工厂,教授只是拿薪水的『笔耕者』及『口力工人』。二流大学已经到了民主体制,而三流大学是农业社会的君主专制。 从三流到二流要比从二流到一流难得多。从二流到一流,甚至从一流到顶级,只要有资源肯拼命,就有可能做到。而从三流到二流是本质的改变、是思想的改变、是文化的改变、是价值观的改变。用经济发展来做比喻。从二流大学到一流大学就如同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亚洲四小龙想赶上英国与意大利。 香港与新加坡用了三十年,到了上世纪末已经做到了。从三流大学到二流大学,就如同满清的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共和国的工业社会,打打杀杀一百五十年,到了1990年才算结束,经过了非常痛苦、血腥、漫长的转型过程。这转型的痛苦是由于价值观的改变与社会结构性的改变,影响了现有在位人的利益,让他们的人力资本,一夜间荡然无存。 从二流到一流大学,是按同一个制度体系力争上游,而从三流大学到二流大学是否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由于新的制度体系否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反抗、破坏、挣扎就大得多。在三流大学的体系里,文章数、学生数、头衔、行政职位是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也是物质报酬分配的依据。在全是三流大学的官本位国度里,没有也不需要开放性的学术市场。在三流大学的体制下,要累积文章、学生、头衔、职位这些人力资源可不容易。 首先做学生的时候就得选一个大牌做导师,当徒弟的,沏茶倒水、上街跑腿,样样周到。毕业后弄头衔、抢职位,又得卑躬屈膝、心狠手辣,一样不少。带着一批弟子打天下,要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交了不少朋友,结了不少世仇。在数字挂帅的体制里,比的不是真知卓见,而是组织能力,政治手腕。一旦改变学术体制,原来的学术领袖,就像满清遗老,痛哭流涕、顿失依靠。反抗的意念,这么会没有呢?在三流大学体系里,博导可以任命,文章数可以计算,虽然不理想,但可执行性高,虽然大家做点没用的研究混饭吃,倒也有些次序,每个大学各混各的,相安无事。 到了二流大学体系里,大师不是校长任命就行了,得有真知卓学,没有一个市场机能做信息处理与汇总的工具,谁又知道那个是真大师,那个是假大师?如果假大师的人数,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劣币驱逐良币,结果比三流大学体系还糟糕。三流大学的博导是绵羊,校长吼一吼,就乖乖低头吃草。二流大学的假大师,是披着珍贵貂皮的野狼,可以把校长都吃了。 哈佛教授参议会才刚赶走一位做过财政部长、要改革哈佛教授懒散教学态度的年轻校长。谁对谁错,我说不清楚,人家哈佛有足够的真大师坐镇,如果那些假大师搞得过分,校长是冤枉的,真大师就都跑到普林斯顿或斯坦福去了。如果没有什么讲座教授因此离职,这个校长大概走得不太冤枉。这就是市场机制。中国有吗?这里有个小注脚。这个校长要整顿的对象,就是一个讲座教授,他一气之下,拉了一批同事投奔普林斯顿去也。这位讲座教授是真大师、假大师,我不知道,隔行隔重山。但是,普林斯顿接受了这一批人马,哈佛校长因此去职,是非曲直,就有了公论,这就是市场机制。作者丨李志文先生是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蔻翰讲座教授

(0)

翠明2023-08-15

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学者的产品主要是研究成果,当然,大学老师还负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成果主要有两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前者花费的时间相对要少,后者需要的时间往往较长。(李文老师说)

(0)

麦冬2023-08-14

国学大师钱穆讲:“当知学问与德性实为一事,学问之造诣,必以德性之修养为根基,亦以德性之修养为限度,苟忽于德性,则学问终难深入。”一个人的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德,不可能有真才实学。一个人只有在品德上不断加强修养,无论处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下,都不会迷失方向,同时在学问上不断长进。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可立身。有大德相伴,必有大才相随。不重德,学了那么一点点皮毛的东西,就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私自利,最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失足成千古恨!

(1)

荆轲2023-08-10

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学者的产品主要是研究成果,当然,大学教授还负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成果主要有两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前者花费的时间相对要少,后者需要的时间往往较长。论文可以选择小些的题目,只要有所发现,就可以动笔,如《何典》主张的那样,“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 在没有十分满意的题目时,完全可以写八分满意的题目;在没有找到大题目之前,不妨先写小题目。国学大师黄侃,惜墨如金,他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黄终不为所动。后因饮酒过度而去世,是年四十九岁,给学术界留下莫大遗憾。(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

月夜舞曲2023-06-19

灵魂的觉醒和 思想的升华都有其过程,大多数伴随着痛苦的觉醒,愿意沉醉的人是不屑于清醒的状态。只有经不住内心拷问的质疑者才会努力的去自我蜕变。思想没有对错之分,唯一的适用标准就是自我认可。

(1)

邵小剛2023-06-14

经济观察报:大学现在很忙,因为学校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从助教升为讲师,讲师升为副教授,每年还要达到发表若干论著的所谓“刚性指标”。华中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章开沅:校、院、所各级领导更忙,因为“扩招”也好“升级”也好,并无足够的财政拨款,还得“自筹”财源弥补经费不足,于是便想方设法“创收”,乃至变相推销形形色色的 “学历”,以及争招生数额、争项目经费、争科研课题、争学位授予点等等。而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又设计了繁琐的申报、评审、验收手续,大学领导又有多少余闲精力用于改善管理以期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呢?高校素质的整体下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而更为严重的是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造成的诚信流失。我们现在还有大学精神吗?今后大学精神的重建恐怕不是一两代人的真诚努力所能完成。

(1)

姚成2023-06-09

中国需要老师这样的人站出来去揭露各行各业中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为这些真正做出贡献的人发声仗义执言

(1)

李建龙2023-06-05

剽窃思师资料为己谋利的风尚?!(现在的学子得不到资深长者的指引)

(0)
1 2 3 4 37条信息

廖海2023-09-06

有一位钢琴家对作曲家雷格说:"最近我演奏的成绩步步提高,使我有能力购买一架新钢琴。我想在钢琴上再摆个音乐家的胸像,你说买莫扎特的好呢,还是贝多芬的好?" 雷格并不承认这位钢琴家的才能,当即回答:"我看还是买贝多芬的吧!他是聋子!"

(0)

韩浩瀚2023-05-26

没错,此事最恐怖的地方在于,老师的老师教出来的老师进入岗位后,将会影响多少学子,无法估量

(0)

砺志2023-03-25

还得看什么专业,有的专业本科生毕业确实不好就业,这些专业什么学校都一样。 肯定都是去考研了,我们这里有一个二战考研的同事,就二本,人家一个班的人基本都考研了

(0)

郭林刚2023-03-21

陈叫兽的言论彻底震碎了我的三观,但那个抢话筒的同学让我看到了希望,好样的[强]!建议相关部门好好查查这个陈叫兽!

(0)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