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人生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毕竟人从生下来、活下去到死亡就短短几十年,最多也不过百年,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和追问。
那何谓“三不朽”?此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所说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而“三立”,现在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比如,毛泽东年轻的时候与朋友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所以,1919年他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才会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时代强音......
人类通过语言宣示着崇高的理想、弘扬着不朽的信念、阐发着深邃的哲理、描述着美妙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能说出有品位的话,能说出惊人之语,或者能够留下有内涵有质量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或把思想、经验、方略用文字记载其要,传之于世,供人欣赏、借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能对社会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就是做到了“立言”。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也许您通过对《共绘网》的话题(议题)进行“立言”(写小作文),不失为一个捷径,成为不朽之人即人上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了那么多,您觉得该如何“成人“?如何“成功”?如何“成圣”呢?请发表评论,与智者同行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一个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上,则水到渠成。沉住气,事不拖延;管住嘴,话不多说;守住心,人不急躁。身若清风,归于平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他人的事非,活在当下。
作家雨果曾说:“懂得在适当的时机管住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人活一世,就是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战胜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松懈。遇事不拖延,废话不多说,做人不焦躁,就是余生最好的自律。愿你既有淡然处世的能力,也有拥抱生活的勇气。
视觉传达,视觉盛宴 演绎者,吾辈当自强 彻彻底底,完完全全 被你折服,一位不屈 服于命运的北方男人。 一一一一一一观察者 [强][强][合十][合十][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人生可以忙,却不能瞎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
不像现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专门为了职业,为了赚钱,基本人格养成教育都没有。人如果做不好,你讲什么民主、科学、自由、法治、人治、德治、集权,乃至信用、环保、团结、和谐等等?理想都很好,可是没办法做到,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南怀瑾讲演录》
读一百本书, 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 读一本书十遍, 不如把自己里里外外读一遍。 一个人只有不断淬炼、沉淀, 变成更好的自己, 你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 认识自己, 洗练自己, 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庸人甘于沉沦, 强者寻求自渡。
01、做人,要知分寸 。 什么是分寸? 分寸是保持距离, 分寸是懂得尊重。 分寸是, 他人的短处,不四处宣扬; 分寸是, 他人的处境,不当成玩笑。 我们和人相处, 无法面面俱到, 但是我们可以多给人体谅, 和气相处,不苛刻, 给与尊重,不挑剔, 看透不说,多维护。 02、相处,要懂换位。 什么是换位? 换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是真心实意,为人考虑; 换位是给人尊重,留有体面; 换位是设身处地,感人艰难。 懂得换位, 让不同的立场,有相同的目标; 懂得换位, 让彼此的距离,有拉近的可能。 学会换位, 才能更清楚的感知他人冷暖, 才能更细腻的看清他人难处。 换位会让一个人慈悲, 换位会让一颗心善良。 学会换位, 互相搀扶,互相搭台, 情才暖心!
如何重建自我?不妨借鉴古老的智慧。在林光华看来,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很重视自我内心的安顿,注重天人关系的合谐。 儒家讲安身立命,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要去建立自己的美德,建立自己的功名,留下自己的著作。还有大家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自我的安顿,是为了更大的事业,像宋代的张载所说“为万世开太平”。 道家更多的是在真我的守护上,功名如浮云,要“如婴儿之未孩”,就是保持天真,像婴儿没有笑的时候最天真的那个样子。庄子说,“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没有什么忧虑,然后吃东西也不是特别贪婪,睡觉呼吸很深,睡得很沉,完全按照内心真实的方式去生活,这是道家应对的一种方式。 佛家应对的方式,是教给我们智慧,是觉醒的智慧,是我们悟道的智慧。对一切东西不要太执着,包括功名利禄,包括儿孙。 三者之中,林光华重点关注道家的应对方式。以庄子为例,认为“庄子有非常入世的一面。经常有人说庄子是出世的,好像他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庄子是既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能与世俗处的人。” 俗我是在现实中追求世俗利益的我;真我是遵循内心真实、活出真性情的我;觉我是对宇宙人生有所领悟、不断觉醒的我。每个“自我”其实都包括这三个面向,只是未必意识到,或未必自觉地去平衡与调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俗我”的层面,庄子悟出人在世俗间有两种重要的东西是必须要面对的,一曰“命”,一曰“义”。命即“子之爱亲”,也就是亲子关系;义即“臣之事君”,也就是上下级关系。这两者都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 庄子体察到人间之苦,也有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内心的那种焦虑。他举了一个例子,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去谈判,对方对他很好,但是不解决问题,怎么办?于是出现了“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早上得到一个命令,要去办事,晚上回家要吃一个冰块,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就像现在的人谈项目、谈合作、谈判一样,对方态度很好,但就是不表态、不作为,那么人的内心就产生焦虑,身心内耗,晚上得吃块冰才能睡着觉,阴阳就不协调了。” 庄子认识到,人在俗世中的苦还包括太有才华了就会被别人无止境地使用。他举栎社树的例子。栎社树是一棵大树,很多人都觉得它美,但是师傅说:“散木也。”没有什么用的木头。但庄子认为,正因为它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才没有被砍伐,以此比喻好像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反而可以因此全身,“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庄子是有才华的人,他只是借此告诫世人,欲望越多活得越痛苦。“放下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要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衡量自己的标准。庄子分得很清楚,物是外在的,它是一个可量化的,但是我们内心的质量是无法量化的,它是无用的,但是这种无用却可以带来大的作用。” 庄子提出了如何安顿“俗我”的方法,也提供了追求“真我”的路径。他讲了“鲲化为鹏”的故事,就是要追求“真我”,不断飞向更高远的地方,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鲲想要化为鹏、自由自在地飞,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条件之一就要抓住时机,“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自己还要努力,怎么努力?“怒而飞”,怒是努力的意思;还需要自己转化,要“化而为鸟”,鱼是有局限的,只能在水里游,变成鸟就飞向天空了,它的世界就更大了。 庄子的《齐物论》则通过齐是非、齐指物、齐美丑、齐物我、齐梦醒、齐生死达到了齐同万物、道通为一的无分别心的“觉我”境界。 但是,俗我、真我、觉我之间是相互密切关联的,不是简单的对立或逐层上升的关系。林光华对“俗我、真我、觉我”的关系给出了四句概括:“俗中有真,真中有俗。俗过更真,真过入俗。俗中有觉,觉不离俗。三者圆融,人生幸福。” 这也是她讲座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探讨如何通过处理这三者的关系,达到各自人生的幸福。她认为,要面对今天的危机,真正放下内心的焦虑,就要“担当俗我、保持真我、走向觉我”,这也正是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最高境界。来源于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作者白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