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农村干部李昌平上书总理,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村真危险”,十二年后,“三农”专家李昌平认为未来必须让“农民有尊严,农民有家长,农民有前途”。两个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体会,这反映出在这十几年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略进步,现在的农产品持续递增,农村的通讯、马路完善起来,农民的医疗、教育、住房负担得到缓解。
我们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不能忽视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无论农村如何进步,进步得多快,和城市相比,它始终是穷的代名词,农民也总是“二等公民”。人们的有色眼镜早就该摘掉了,首先,公民没有所谓一等二等,不能因为贫富差距而有别待之,农民必须活得有尊严,这是自己给的,也是别人给的。其次,农村是有价值的,不要动不动就高举消灭农村的旗帜,在未来社会,农业文明、农村文明将比城市文明有着更长足的优势和价值,说得通俗一些,没有农民何来粮食,没有农村何来经济。同时,这也体现了农村那不可小觑的前途。“三农”问题进步了吗?农村有价值吗?
相关链接: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