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出国留学与移民,留学和移民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再是稀奇事,也不是专属富人的专利。
就拿出国移民来说,每个人的移民原因不同,但每个人的移民动机都很类似,希望比国内生活得更好一些,大多数移民是中和了国内外的环境、医疗、教育、投资市场等方面,综合考量作出的决定,但面对移民政策收紧的美加澳等大国移民,他们也开始选择一些小众宜居国家。
关于移民和出国留学,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管是选择海外度过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高品质生活与学习,还是留在熟悉的土地努力生活,都是为了希望生活能够过得更好,诚然尊重每一位选择海外的移民与留学人士。但是我们是否有认真地思考过,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移民,为美国等“五眼联盟”贡献了多少“智力”(专家教授)、“财力”(资金)与“劳动力”(人口)?这何尝不是在给欧美西方国家添砖加瓦,增加底气挑起战乱吗?对此,您认为呢?愿大家齐聚《共绘网》开启“头脑风暴”!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这几年,到底通过开曼群岛离岸公司转移出了多少资产,依然是未知数,但据不完全统计,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银行,收割中国富豪财产过万亿,犹太资本既要收割这些人的财富,还要通过让中国房地产硬着陆,来摧毁中国经济,这就是事实,毕竟很多事情同时发生,大概率就不是巧合了,而是蓄谋已久。金钥匙
移民国家很多,但若说能满足富豪对财务要求的国家,想必非美国莫属。 美国拥有成熟的经济体系,完善的法律,以及顶尖的金融投资人才,可以帮助高净值人士合理规划资产。 移民美国后,就可以实现资产全球化配置,进行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 而且,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各国接连爆发经济危机,货币大幅贬值。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价值却依然相对稳定,加上稳定的经济市场,美国自然就成为了富人的避风港。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不相信有钱人的人品,但不能质疑他们的眼光。 对于拥有丰厚财富的高净值人士来说,移民决策背后往往涉及更为复杂的考量。 富人之所以移民美国,其实是权衡多方利弊后做的最佳选择。
从移民开始,人生走起了下坡路。矿泉水一瓶25元,啤酒一瓶60元,最便宜的饭馆也得人均200块……哪怕已经在挪威十余年了,小英还是时不时就会被这里的物价背刺,“我发现把国内东西的价格再加一个0,就能变成挪威的物价。” 在国内是标准一线中产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有一天被冬天高昂的取暖费逼得学会烧柴火。 “挪威是靠电取暖的,我们家房子小,冬天一个月的电费也有5000块,那些房子大点的,电费一个月1万小意思。” 为了省钱,小英专门找当地的农民买柴火,1000块的木头能在壁炉里挺大半个冬天。 移民到西班牙的莉亚,更是眼睁睁地看着存款以8倍的速度流失。每学期给女儿上千欧元的书本费、校车费、校服费买单的时候,她都觉得笑不出来。 2012年前往西班牙的时候,莉亚全家是“非盈利移民”的身份,这意味着他们只能在西班牙消费和居住,不能就业和赚钱,“其实在前5年和旅游签证没有太大的差别。” 等好不容易给西班牙做满5年贡献,拿到了永居资格,莉亚却发现,在当地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西班牙的高端产业凤毛麟角,就算有也是留给本地人,能够给到移民的,就是洗碗、厨师、跑堂、卖衣服这些烂大街的工作。” 就连创业也是处处碰壁。“设计个Logo不就两个字嘛,怎么会值300欧?”听着饭店经理无情的拒绝,费劲解释了半天的莉亚夫妇,只得转身离开。 从前在上海,莉亚的丈夫有着自己的广告公司,大把的平面设计、摄影摄像的单子主动找上门。莉亚在品牌公司的市场部门任职,作为聪明又外向的上海小囡,在圈里也颇吃得开。 出国前,夫妇二人的想象很美好,“凭着头脑和努力总能立足”。但收入归零的现实击碎了他们的一切幻想。 莉亚决心放下身段,她看到有华商开的大型饰品店仓库区招管理员,虽然早就听说这份工作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莉亚还是打了电话。 电话那头问她,“小妹哪里人?我们要看看是不是同乡,好照顾一点。”听到她是上海人之后,对方的语调霎时变得微妙起来,“噢——上海人好像吃不起苦啊。” 气得她当场挂断电话,“他们这些闽商、浙商在这里抱团,不带外人玩的。” 更痛苦的是,每次回国,和朋友们聚餐、聊天的时候,莉亚都会深深地怀疑,自己移民的决定是不是做错了。 曾经市场部的同事,踩上了直播电商的风口,年入百万;也有老同学在体制内工作稳定,升职加薪,日子平淡而幸福。 看着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有时她也会幻想,当年要是留在上海的话会是什么样,“应该会有一份能实现价值的工作,我们两个人会努力赚钱,在上海的资产都给孩子留着,等她长大再送她出国留学。” 但现在,她已经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生涯不进反退,资产也在不停地缩水。 朋友们安慰她,“你出国是为了女儿的教育,至少现在孩子特别快乐,说明你的心血没有白费。” 莉亚只能苦笑,把西班牙的教育当作笑话讲,“有位朋友的女儿在西班牙是学霸,后来又去美国读书,数学被判定为零基础,要从头学起,朋友的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莉亚女儿上的国际学校,教育质量也一言难尽。女儿今年已经是初三毕业班,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放了整整一学期的电影;数学老师给一个案例让抄写,女儿没看懂想问老师,老师回应道,“这你都不会?自己去想,你要学会自学。” 除了“快乐”,莉亚不敢再对西班牙的教育抱有什么期望,“按照1:7的汇率花着钱,却得不到同等的价值。” 莉亚现在每天都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念叨着等孩子长大,她就和先生回到上海生活。但看着流利地讲着西语,和西班牙朋友们玩闹在一起的女儿,作为母亲的她心里五味杂陈。 “我以后当然要待在西班牙,我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啊。”女儿说。 莉亚明白,在做出移民的决定的那一刻,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名叫分离的种子。文 | 王熙媛 曹宾玲
中国官方连续抗议美国边境执法人员无端刁难、驱逐持有合法签证的中国留学生,以及美国国土安全部突击搜查在美中资企业。美方的滋扰如此变本加厉,这是要加快与中国“脱钩”的姿态吗?美国还适合中国青年前往留学吗?中国公司还能去美国投资吗?这些问题愈发严峻起来。 自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对中方人员态度大变,审查和防范甚至波及了已经入籍的美国华人。特朗普2020年签署的总统令要求美国大学不得接纳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中国留学生,而在后来的执行中,这种歧视不断扩大化,美国大学的尖端理工科几乎不再接纳任何来自中国“国防七子”院校的留学生。另外,上周美国国土安全部突击搜查了青岛三祥科技有限公司的美国子公司,这家公司只是最新的受害者。胡锡进观察
截至2015年,据权威统计,单是留在硅谷且拒绝回国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数量就达到惊人的20000人。这一数据反映出一个严峻的现实:那些接受过我国顶尖教育资源培养的优秀人才,为何在走出国门后纷纷选择了投入其他国家的怀抱?难道真的是因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吗? 几年前,一位我国留美学生在美国Maryland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公开表达了对外国生活的极大向往和偏爱,同时不吝于对国内环境的贬低。这种崇洋媚外的态度自然引发了国内舆论的不满。然而,这只是中国面临人才流失问题的一个缩影。据权威统计,到2015年为止,在硅谷留下且拒绝回国的清华毕业生多达20000人。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清华大学2018年发布的毕业生去向报告显示,赴美留学的毕业生中,有81%的人选择不回国。同样,北京大学的数据也令人痛心:留美学生中,不到5%的人选择归国。清华大学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位居全国高校之首,2018年的经费高达51.68亿,2019年更是超过百亿。尽管如此,许多受益于国家教育资源的人才却选择投靠他国,其中许多人进入了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甚至成为了美国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这种情况使得许多爱国人士对于我国在某些科技领域仍受美国制约的现状感到不可接受。语悠
唐人街,每个华人踏上异国故土的第一站,如今,它早已成为新移民异乡情感的归宿,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川流不息的华人面孔,透着家乡味的川菜,粤菜,沪菜...熟悉的上海邦,四川话,广东腔...那些早已在这里张罗着买卖的店家,他们当年,有很多人,带着不得已的无奈,踏上了远方的土地......
看他们过得不好,让大家怎么想。 看评论区有个土澳破防,真的是思之令人发笑,好好练习你的跪姿,等过几年我们公司万一出海了,可以考虑让你看大门,加油,我们要叫声大的那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