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19世纪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21世纪掀起新思想高潮?

发布日期:2023-11-17    浏览次数:3522

  

         思想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它引领着社会朝着更加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各个时代的文化运动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14至16世纪欧洲开展文艺复兴,这个时候的欧洲各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文化面貌,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发展;19世纪马恩列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推动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如今,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思想和方法,渴望解放思想,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性新理念和新方案解放运动(新思想高潮)。唯有建立思想市场,才能避免人类的悲剧,共创美好未来!对此,您赞同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文艺复兴 社会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新思想
赞同(4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罗蕾2024-10-15

难题:崇古心理是长久的既然是现代,那肯定就意味着是对古代的继承与抛弃,特别是抛弃,尤为重要。 西方文化的现代化,一般认为起于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历经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达到成熟。这一系列的现代化运动,表面上看都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的某些继承,实质上更多则是对古代的创造性转化。特别是自然权利、民主、法治、科学等核心理念,名曰守成实则开创。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诞生。然而 正如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发现,中国的文化中“崇古”却是一个常态,先秦人们认为最好的时候是三代,唐宋人们认为思想的精华在秦汉,明清又开始尊唐宋为正尊。先秦诸子比宋明理学要优秀,宋明理学又比乾嘉汉学优秀。每朝每代,直到今天,人们认可的永远是过去。这种崇古心理导致中国文化总是试图回溯,想在传统中找到困境的解决方案,意识不到当下与未来的关键在转向,而不是回望。 先知书店

(0)

李其珠2024-04-02

当前解放思想首先要从四十多来形成的新教条中解放出来!只有敢于和善于“解放‘解放思想’、改革‘改革开放’”,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0)

月光倾2024-03-30

解放思想这种话怎么理解都可以[呲牙] 思想解放应该是永不停歇的,如只是集中一段时间运动式地进行思想解放,那效果有限。

(0)

永 恒2024-03-23

认清一个事实。 东方文化或者说中华文化的思想高峰在先秦,其后除了佛教的注入,东方文化总的趋势是一路向下,思想逐渐僵化并腐朽。 翻阅两千年的古代史,不管如何繁荣、辉煌、悲壮、惨烈,单就“思想”或“思想脉络”来说,总的趋势是向下僵化,至清朝末期完全腐朽,一个火花都没有。这片土壤虽说能生长出庄稼,但生长不出思想了。就是说完全丧失了产生思想火花的基础与条件,只能沉沦向下,不能自生自救。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大张旗鼓的思想解放口号及运动,可以说是一个接着一个。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国内解放思想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学习并接纳西方思想,这个方向与态势没有变过......秦树

(0)

自在喜鹊2024-03-20

解放思想就是毫无顾虑的说出心里的话。试问,谁敢? 我觉得,即使在最专制独裁的文字狱流行的时代,思想也是自由的,没说出来写出来神仙也管不了!还是解放言行为好:言者无罪闻者足鉴,法无禁止即自由!

(0)

百练成钢2024-03-19

解放思想就是反对文革,反对极左思潮,让国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搞好经济和民生。核心内容是彻底废除两个凡是的枷锁,再进一步就是继承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为我所用。

(1)

杨贵昌2024-03-09

解放思想,是谁禁锢了思想呢?! 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

(0)

湘哥谭2024-03-06

解放思想就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解放无产阶级,打倒资产阶级,继续无产阶级专政,保卫人民的红色江山。

(0)

宏欣2024-03-06

中国精神的时代逻辑。在近代中国的遽变中,历史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与十月革命相同的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中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被赋予了新的元素,因而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 但是,精神的发展注定是矛盾的,它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辩证的规律而不能例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站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展现出来。在重建和复兴经济的基础上,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全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以教育为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5.4亿人口识字率不到20%,文盲率达80%,文化教育状况极端落后[10]。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党制定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方针,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让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特别是获得了解放的中国人民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里,所学到的东西比在旧的社会里数十年所学的东西还要多、还要有益。 然而,精神发展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十年“文革”,文化教育惨遭浩劫,民族精神饱受摧残。在教条猖獗、迷信盛行的日子里,主体精神重新退避到其实体的内部,将“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自我遮蔽起来。从本体上看,“文革”不仅是经济和社会的灾祸,也是民族精神的劫难。 精神的重新觉醒有待于一个历史变动的交错点的到来。在此交错点上,其所带来的客观历史契机使原来被束缚的主体状况被打破,“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特性”又再次赢得了展示自己活动的空间。此时,一个代表了未来发展命运的精英群体和伟大的杰出人物在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交互作用中应运而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不否定伟大历史人物的作用,凡伟大人物的思想都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当其在历尽磨难、九死一生之后再次出场时,便以其高瞻远瞩的站位,把握住了历史的命脉和时代的根本问题,并以巨大的理论勇气、超人的意志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思想精神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任务。正是在开展和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伟大实践中,整个社会的资源被重新调动起来,主体精神在回归自身后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像火山一样得以迸发,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神谕一样,精神的命运也必定要经历迂回的历史行程。左亚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杨德林2024-03-05

所谓凡是,其实就是极端,一揽子或者是非白即黑,所谓的禁忌都是从凡是定义和开始的。凡是才是现实中的不凡是,一刀切,我们愿不愿意,符不符合实际,不见得,所以,凡是本身就是僵化,或者是简单化,或者是整齐划一的相同,不现实,没有客观依据,都是主观的决断和臆断。一定意义上讲,凡是不正确,就需要从思想上放开和解放凡是的禁锢,让凡是不再凡是,是为解放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考证一下,凡,《说文》最括也,涵盖最广者也。《康熙字典》,高树靡隂,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凡,一定意义上,就是常也。好像等同于凡人之凡。但反观其来,凡并不是一样,大家的共同,而是很多不同,人就是不凡,这才应该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解放思想,首先就要看到人与人的差距和不同,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多样化,才是最大的解放思想,才是解放思想的真谛和本质。 解放思想,最终就要实现不凡是,尊重个性和不同,让每一个决策或者是决定,都在以人为本,都有一个差别和差异在其中,活生生的辩证法,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这样想和做。解放思想,不能一个标准和模式,根据现实和客观的不同,与时俱进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才算是真正的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从此可以得出结论,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道理每个人都懂的,都能说,但是不是都在行动和实践中得以落实、落地,真不知道,真还不一定。解放思想任重道远,最终的原因和缘由应该在于此。 解放思想,就不凡是,不整齐划一,更不教条主义。我们曾经讲过的不惟上、不惟下、只惟实的道理在于此。不凡是,就是解剖麻雀,就是一对一。即使是一个标准和尺子去规范和约束,在规则和制度中运行,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于大多数人如此,而且就是大规则、大规范和大制度,不能苛求个体之人,不能一个刻度,不凡是,不强加,不灌输,让每个人有所选择,有所个体自主,也许才是个人以至于群体的最大解放思想。鲁建军

(0)
1 2 3 24条信息

恒恒2024-04-19

思想无所谓解放不解放的,睡在床上独立人间,谁能管的住你的思想!要解放的是言行,要真正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鉴,法无禁止则自由。少些乱打棍子扣帽子的走狗就好了!多点包容,别一不合心意懒得辩驳就要投诉要下架,给他人说话的权力也是为自己留出路!

(0)

老朋友静2023-12-27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只是二年级的学生,论资历,他挤不进学生运动的领袖圈子,然而,这个被傅斯年戏曰“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其貌不扬的二年级生,确实是那时颇有名气的学生领袖之一。孙中山头像的左边是他的革命合作伙伴,黄兴;右边是军事领袖袁世凯,之后夺得政权,试图黄袍加身,重建君主制。二战期间人们对他马首是瞻,相信他是唯一能带他们摆脱困境的领袖。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