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扩大内需?能产出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怕没有需求?

发布日期:2023-12-17    浏览次数:2587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从全年看,随着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

       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得以释放,通过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用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其实,扩大内需远没有想象中困难,科技赋能即可。科技创新是企业,是国家持之以恒的追求,只有突破技术关卡,以创造高质量产品为目标,致力于产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物美价廉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创新商品,还怕没有社会需求吗?


         苹果手机风靡一时,卖肾买手机流言四起,苹果门店门庭若市,可是当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火速崛起,质量取胜,苹果手机就失去往日的光彩。另外,比亚迪和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与技术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所以,产品、价格与服务质量才是王道,也是扩大内需的法宝。对此,您觉得呢?“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内需 手机 新能源 汽车 商品
赞同(3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ljoihyy2024-01-23

人民的希望[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强][强][强][强][强]

(0)

知行合一2024-01-11

这才是说了现在的现实,真话, 讲得太对了[强][强][强]

(0)

聿之听雨2023-12-25

今后二三十年,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已现雏形。 我就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冲击及其发展趋势谈一点认识,我讲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 这几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的经济运行都受到了三个基本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一是之前新冠疫情反复延宕;二是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三是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所以,最近关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各种观点也比较杂,比较多,有人以之前的新冠疫情冲击为由,说全球化转向了,供应链要近岸化;有人以俄乌冲突为由,说全球化终结了,新冷战开始;也有人以个别国家搞的逆全球化为由,说全球化倒退了,总之,无非是说过去以水平分工为代表的全球化到头了,碎片化了。所以,全球供应链要大调整。这些观点看上去挺吓人的,实际上也是很短视的,对此我们应该看看跨国公司是怎么安排供应链的,又是怎样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 实际上,全球化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总是在曲折中上升的,总是有各种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中有确定性的主体,跨国公司应对种种不确定性,基本有两种确定化的策略。 一是产地销,就是在一个地方生产产品后,直接销往世界各地,这种模式下,一般需要当地营商环境符合至少五个条件,一是当地产业链配套比较齐全,容易形成各种产业链集群;二是交通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三是劳动力素质高成本相对低,并且足够充裕;四是开放条件好,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比较便利;五是当地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相对齐全,等等。 企业在这里生产出产品后从产地直接销售到全球市场,比如苹果手机有一半出自于郑州的富士康,2021年出货1亿台手机,绝大部分由苹果公司销往世界各地,这背后是围绕着富士康郑州做了大量的产业配套,集聚了零部件供应商、运输企业、其他组装环节厂商等等,甚至为富士康设立了综合保税区,形成了超千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另一种是销地产,在主要的销售市场组织生产,直接满足当地需求。这就需要当地的市场足够大,与在别的地方生产后通过进口来满足当地需求相比,销地产至少有四个优势。一是可以绕开进口保护关税的限制,二是由于在销售地组织生产自然降低了物流成本,三是可以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当地客户需求调整产品设计,更加敏捷的满足客户需求,四是由于在当地组织生产,税收、利润和GDP都留在当地,产生的就业也都是当地的,自然形成了良性互动,也就更容易减少各种非贸易壁垒。 比如2021年美国通用汽车全球销售汽车600多万辆,在上海和柳州的通用工厂每年合计生产300万辆,在中国销售290多万台,是典型的销地产。通用全球2000年时销售800万辆,现在它的全球800万辆已经缩减到600万辆,这600万辆中有近300万辆是在中国生产、销售,它在世界各国除中国之外也就销售了300万辆,从当年的800万辆降低到了300万辆,所以,通用在中国市场不仅可以规避中国对进口乘用车高额关税或其他的非关税壁垒,还可以通过占领中国市场持续不断的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使得它以更好的适应与其他车企在全球的竞争。当然随着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的下降减少,贴近中国消费者,以中国销售为其高额研发融资,进而维系全球竞争力,是很多跨国企业的首要考虑。 跨国公司选择产地销和销地产两种模式是精心计算的结果,是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后的理性选择和最佳方案,这两种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减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冲击,比如产地销模式,苹果和富士康之所以选择郑州作为生产组装基地,是因为这里劳动力资源丰富,物流和相关产业配套好,是经过系统考察精心计算后的决策,绝不是随意的投资冲动。 同样,通用之所以选择上海、柳州作为销地产的基地,也是因为可以近距离的获得客户,而获得客户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的确定性。所以,综合这两种模式,我们反过来思考全球化,未来只要人类社会各种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跨国投资贸易不会停止,还会继续增长,只不过将会以更加集约、更加经济的方式来呈现。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经济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因为中国是世界独一无二、超大规模单一市场,产地销和销地产这两种模式在中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事实上与印度碎片化的市场不同,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加上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造就了中国经济独一无二的强大竞争力,进而造就了不会轻易被撼动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分工格局,具体而言,中国市场的规模效应可以大幅摊薄制造业的研发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发成本、甚至原材料采购成本,这种规模优势可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成本的30-40%,一类产品只要在中国能够生产,马上就能大幅压低同类产品售价,这是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威力所在。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近20%的人口,一个产品一旦占领中国市场,相当于世界市场20%的一种覆盖,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搞销地产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机遇。所以,在中国销地产、产地销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中国的内循环、双循环,销地产的产品也可以有部分外销,产地销外销的产品也有部分可以内销,所以,销地产和产地销在中国也是可以形成双循环的,比如特斯拉投入几十亿进行二期建设用以扩大产能。 第二,应对新挑战需要稳中求进,建立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 前面说到的稳,但还不够,稳只是要守住现有的盘子。但真正的守住摊子的是进攻,只有进有所取、进有所成,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我们在一些领域受制于人的境地。为此,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等产业组织层面有新的迭代升级,有更高的质量和产业体系,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才能进一步发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单一市场产地销、销地产的优势,发挥内循环、外循环相互促进的优势。黄奇帆

(0)

舜耕历山2023-12-24

解决经济周期的方法。 若大部分人都在囤积购买力,而经济仍需增长,那该如何处理呢? 主要有以下四种办法: 第一,创新产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理论研究和发明创造,到应用场景的匹配,再到降低成本让每个人都买得起,这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电。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到爱迪生发明电灯,过去了120多年。 随后基于电能产生了无数划时代的产品,如电视、电话、电脑,每一个都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财富创造神话。 第二,寻找新兴市场,即全球化。 鸦片战争为何会发生? 英国完成了工业化,生产力大幅提升,机器可以不停运转24小时,英国国内消费无法消化这么多产品。 在其循环系统中,由于购买力积蓄,这些产品滞销严重,必须寻找新兴市场。 这种情况下,全球化能否如此深入?不会。 工业化最大的意义在于深刻改变了权利表达的形式。 以前的权利表达是通过武力控制一片土地及其中所有资源。比如部落首领、领主或国王等,他们的统治受到物理空间和时间范围的限制。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地球上的大部分事物都可以被商品化。 统治者只需借助工业化带来的生产力,利用各种产品来扩张权力,无论是打工者还是老板,他们都会把赚来的钱储蓄起来,囤积购买力。 这种行为其实和过去部落首领扩大领土的做法非常相似。 西方列强的殖民历史分成了三个阶段:最早的是通过武力掠夺资源,然后是输出商品,如今则是资本殖民,成本更低且收益更高,时间久且越来越合法。 第三,消费主义,是生产力过剩的必然结果。 过去制造一双鞋的目的是保护脚部,然而商人不满足于仅出售其功能。于是鞋子升级为装饰品,具有审美价值。 到了这一步,还没有本质性的突破。通过传媒宣传和名人代言将某品牌作为身份的象征。 即使一双鞋卖出一个月工资,依然有人争相购买。如果你钱不够怎么办? 没关系,银行来帮忙。这就引出了第四点,拼命放贷,也就是杠杆。 第四,银行放贷,透支未来的收益。 购买奢侈品、房子、车子,即使当下没有钱,也可以未来透支。然后通过传媒的影响力给所有人洗脑,提前消费变得很正常。 人们会认为,发达国家都这么做,透支十年不够? 那就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只要不崩盘,就可以一直这样持续下去。 这样一来,富人储蓄的购买力不就由其他人来买单了吗? 这带来了一个问题,你小时候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的大妈努力了一辈子,晚年终于住进了自己新买的房子;而美国的大妈也努力了一辈子,晚年终于还清了年轻时的房贷。 这个故事通过鲜明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早买早享受。 而我以前曾相信这一点,但现在我只想反问:为什么一栋房子要花去一个人一辈子的积蓄?钢筋水泥难道就这么贵吗? 最后回到这四点经济增长的办法。 如果能填补经济中被囤积的购买力,那么产品就能够售出,老板就需要雇佣更多工人和设备。 工人们就会有更多的钱用来消费,经济也将繁荣。 反之,老板就会裁员,工人们没有钱可以消费,经济就会萎靡。 薛梅解说

(0)

outxrxs2023-12-22

扩大内需,如何扩大,通过什么扩大? 侧重来看,财政方面会持续发力,并且力度会比今年更大。 今年的财政政策,举两个例子。 一是,10月24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增发1万亿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 二是专项债,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今年前10月,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超过3.5万亿。 经济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今年前10个月,一系列重点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 从这点他也就能看出,为什么宏观上GDP数据还不错而微观感受却是各种难难难。 一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会有个过程,另一方面,力度还没法覆盖就业上的需求。 针对2024年,最高层会议讲的很清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再具体点: 房地产上“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上,专项债、国债大概率会加大力度,用于一系列专项项目;同时,对企业的降税降费大概率也会放大招。 货币上,未必会全面降息降准,但精准有效的降低企业、个人的融资成本是必然。 等等。 国家稳定就业、稳定居民收入,直接撒钱是不大可能的,还得通过投资建设、稳定进出口等大方向让钱流到普通人手上。 说白了,得先救企业,不论是房企还是其他企业。 企业存活下来的越多,才有可能稳定并增加就业、提升收入。 提振经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人关心那么多蛀虫会怎么办。 其实越是这种时候,刀口内向、刮骨疗伤越会更严更全。 这一点在这次的最高层会议上也做了强调,从庙堂之高的大老虎到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尤其是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的,专项整治发力和纵深都将强化。 所以,个人觉得,特别是对投资者而言,对于接下来还是要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明年各个方向上的政策发力都只会更进一步,至于能够达到什么预期,边走边看。 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一项积极的政策对于市场都是利好。作者 | 燕大

(0)

江蔷薇2023-12-21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集聚、增强。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29日在一场媒体分享会上称,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将由消费支出、绿色转型、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新“三驾马车”拉动。 第一是消费支出(大众消费)。她说,未来中国中产家庭支出有望进一步提升。现在中国人均GDP约12000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000美元左右,到2035年达到25000美元左右,这一态势将进一步推动大众消费。 她进一步说,预计未来服务型消费将会有更迅猛地发展;考虑到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8%,未来银发经济、养老相关产业和消费将有进一步上升空间;此外中国电子支付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因此预计消费支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第二是绿色转型。当前绿色转型已成为社会共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亦成为新一轮潮流。例如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上升,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点。在她看来,除了电动汽车,未来绿色能源、绿色金属等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第三是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胡一帆说,当前中国研发支出稳步上升,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工业和制造业持续升级。今年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投资相当稳健,保持6%左右的同比增速。由此可推断,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会在今后成为新的经济驱动力。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0)

梁仔2023-12-21

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这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产业链的集群化,真正在于一些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耐用消费品。事实上全世界每隔二三十年就会有4-5个有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不管在中国还是亚洲或者欧美地区都是如此。比如上世纪50-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留声机等等。到了八九十年代是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收录录像机等等。 新世纪以来的20年是手机、基本电脑、液晶面板、电视机、汽车等等,这些产品的市场规模往往超过万亿人民币,在全球超过万亿美元。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当下就应该抢未来的四大件五大件,国务院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就是这个意思。 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的五大件,大体上包括以下五种,一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家用机器人,三是头戴式AR、VR的眼镜和头盔,四是柔性显示,五是三D打印设备。要积极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因为在过去五六十年的过程中,过去的三个时代的四大件五大件基本上都是欧美日本发明,然后我们引进消化吸收的。所以不管我们洗衣机、冰箱、彩电或者笔记本电脑、手机生产能力都是世界第一,世界前列,但其实它的源头创新可以说都是舶来品,都是引进、消化、吸收、合资形成的生产能力。 那么对未来世代的四大件五大件,除了要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地引进消化吸收之外,我们更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生产线,自己的新开发的产品,形成三大件四大件五大件。这样的产品一般我们自主形成,那么猎头企业就是我们自主的企业形成的。代工龙头,也是我们自主的企业来安排的,那么整个的制造业产业链,不管它放在中国还是放在世界各地,我们就掌控了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安排布局的主动权。总之,建设以实体经济为重心,制造业为重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稳中求进,不仅能构建中国本本土的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而且还有一批能在全球布局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这是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根本之道。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1)

玉河石2023-12-21

做个明白人,国强民富,制造业是人活下去的根本!

(0)

聪明海燕2023-12-20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了,一碰到困难就是要依靠内需。扩大国内需求,这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一个根本的对策。不扩大国内需求,国有企业就没法生产,也没有财政收入,工人也要失业。 那现在问一句:什么叫内需? 大家都知道,内需无非就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你要有大规模的建设,才能带动那些生产资料工业的生产。没有消费需求,消费品也不能生产。归根结底,内需就是老百姓的购买力。老百姓口袋里要是没有钱,就没有消费能力,也就没有内需,银行里就没有储蓄,你发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也发不出去啊! 我们现在还没有碰到这个情况,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如果老百姓口袋里没有钱,老是说“我扩大内需”,那是一句空话。 我们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这几年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其实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我问了身边的人,他们买房子,就是要一次性拿出几万、十几万元,其余的还要分期付款。这几年,城镇干部职工买房子,许多人把多年的积蓄都用光了。现在全国用消费信贷买房子、买汽车、申请助学贷款等等,加起来已经达到6400多亿元,实际上是把购买力给预支了,已经是借钱消费了,有点像美国人了。 另外还有种种社会投资,包括买股票、买债券、买商业保险等等,约有两万多亿元。 购买潜力最大的应该说是农民,但是现在农民的购买力没有提上来,因为农业结构调整是个长期的任务,很不容易完成,沿海地区做得好一点,中西部地区跟不上。粮食供大于求,粮食价格上不去。 …… 我希望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地方的同志,都要做一点调查研究。究竟老百姓有多大的购买力、究竟内需还有多大的潜力,好好调查一下。 这也说明,扩大内需是有限度的,发行国债也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没有人买了。那么剩下只有一条了,就是发票子了。我希望不要到那个程度。 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重视、培育和保护内需,那么扩大内需就是一句空话。要培育内需就要让老百姓增加收入,要保护内需就不能乱花钱。 中央讨论应对明年困难的根本措施是扩大内需。 …… 我现在感到,明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一点。在这种时候,大家都要树立勤俭建国的精神,反对奢侈浪费的作风,不要因为形势好,财政手里的钱多,就花钱如流水,讲排场、比阔气。我是担心明年这困难一来,大家手里没那么多钱,结果一些必须的开支都不能保证,那个时候就措手不及啊。所以我奉劝大家,都节省一点。 还是保大家的工资发放,保社会保障费用的按时足额发放,保农民负担的减轻,保农民收入的增加。这样才能够稳定社会,大家才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战胜困难。《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0)

坤鹏嘉2023-12-20

在电动汽车的供应链上,美国也想围堵中国,结果一看数据傻眼了,中国掌握了全球73%的供应链,外国只掌握了27%的供应链.......中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全线打通。 最近,全球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科尔尼发表报告称,中国动力电池在电芯制造、电芯材料、电池生产设备、电驱/电控领域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表现尤为突出。 在电芯制造方面,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六成以上产能,独占全球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在电极材料领域,中国企业占据全球九成以上产能,不仅供应中国的电池厂商,还大规模供应日韩电芯企业,在电池生产设备领域,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近八成的电池制造设备...... 美国说:我如果拉上全世界,在电动车上能围堵中国吗? 日本说:嗯,恐怕不行,好像是中国能围堵全球........ 2021年时,美国就明确发文不许使用中国新能源供应链,结果,就是养肥了越南和墨西哥,最终产品还是中国的产品,只是全部从其它国家转一圈再跑到美国去,美国的新能源本土企业,是一家都没成长起来。 这一次美国下了狠手,在政策中明确说:只要零配件中的产品,溯源下来的生产企业,其中超过25%的中国投资,就不会享受任何美国给与的补贴。 在美国发布新规之后,即刻引起了美国车企的纷纷反对,英国金融时报在第二天就报道说,美国汽车行业协会指出,美国的这项规定将极大减缓美国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速度,将彻底的打消美国汽车企业生产电动车的积极性,而是继续生产传统的燃油车。 嗯,美国打压中国的芯片,结果中国冲破封锁自己把芯片搞了出来,现在美国要封锁自己的新能源,要搞闭关锁国,美国汽车企业说你傻逼吧,不让我们买中国的配件你让我们怎么生产新能源汽车? 你的补贴是很多,但是也得让我们能拿到啊.......拜登作为民主党的扛把子,一直将环保、清洁能源作为政治正确,然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完全被中国碾压,甚至远远落后于欧盟。作者:坏土豆

(1)
1 2 3 23条信息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