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并且直到19世纪中叶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几千年以来的人情世故,使中国人都陷入了内卷和内耗上。要知道,一个国家理应将科教兴国摆在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将时间都花在人情世故上……
我们知道,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而在当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社会阶级,且整个社会也一直无法突破等级观念和体制的束缚。此外,近代科学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另一条件是,科学必须受到现存政治社会体制的尊重和鼓励,亦即现存的政治社会体制必须能够把大量的聪明才智吸引到科学事业上来。这种条件在当时的中国也不存在,典型的迂腐思想及“学而优则仕”,迈入官场后,进而勾心斗角,为权力与金钱所累(折腰)......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知识分子的出路,他的地位、荣誉和价值,并不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思想的传统,其主流是主德而非主智的,知识从来就是附属于德行(社交),为德行服务的,它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所以,追求真理在中国首先而且主要地就不是指获得知识,而是指履行道德义务。所以这或许就是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殿堂的思想上的原因了。对此,您是否有其他的见解呢?请在此说一说吧!“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