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信息、八卦资讯、谣言、假新闻、垃圾书等不良内容确实浪费了人们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社会资源。这些内容不仅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传播负能量,误导公众,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首先,这些不良内容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人们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浏览这些内容,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可能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如果人们把这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有益的事情上,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其次,这些不良内容会传播负能量。它们往往会夸大事实、制造恐慌、煽动情绪,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负面的行为。这种负能量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最后,这些不良内容还会误导公众。它们往往会散布虚假信息、误导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力,使人们对真相产生误解或扭曲。这种误导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认知和价值观。当垃圾文化、娱乐资讯、游戏满天飞……而正能量思想被淹没,这样的社会会变好吗?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抵制这些不良内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判断力,不轻易相信谣言和假新闻。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健康、有益的文化和娱乐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对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正能量、主旋律”的东西没有吸引力了?你想过,也知道原因;体制内的很多人也都想过,也都知道根本原因。尤其是体制内长期从事组织、宣传工作的人,对这一切更是很清楚。
在流量世界里,有一个流量的“按钮”和开关,那就是形形色色的网红。在短视频时代,网红其实是个世界性的现象,看看Tik Tok里面,各国都产生了大量的网红。网红是今天社会里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当人们上了网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个电子,网红影响了无数电子的动向,无数电子流动,就形成了流量。因此网红成了网络社会的一种组织机制和动员形式。我们在屏幕外看到了网红的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围观,其实在网络世界里,就是一个电子聚集现象。所以透过网红能够看清很多流量的真相。 网红的产生机制,主要在第一次流量爆发之后,就会收获大量的粉丝,然后就会有稳定的曝光率和流量。从2023年的网红现象看,无论是唱“挖呀挖”而爆红的黄老师,还是早中晚“三栖网红教练”闻神,无不是一夜爆红,然后开始走红的。因此,争取通过某个短视频或者直播突然爆发,引爆流量,成为无数直播者的追求。 为此,各种直播者就开始蹭热点,出现了假冒的“女教师”、“秦朗巴黎丢作业”假冒账号、福建神像巡游队伍中有人装扮成“赵世子”严重冒犯地方民俗等。很多人会困惑他们为什么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引爆效应,然后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然后才有各种运营和收割粉丝韭菜的可能。作者:燕志华 博士
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已经是只剩皮毛,不见血肉,当然也没有灵魂,这是叫我伤心的地方。当代中国存在着两大精神危机,一是文化全面庸俗,二是社会价值体系崩溃。危机之一:文化全面庸俗。从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基本上存在于书皮上,也存在于穷乡僻壤的旮旯儿里。文化影响百姓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 在文化界,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受追捧程度差得太远,昆曲永远不能进入流行歌曲,像样的书卖几万册就了不起了,低俗的书卖一两百万册。 娱乐的杂志、时尚的杂志、小道消息的报刊,销得好得很。换句话说,今天要说中国的文化庸俗,不算冤枉。 文化利用大量的资源,在表面上形成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艺谋的作风,全是声、光、颜色,没有内涵。 他只是抓书上常提的中国四大贡献,这些贡献是历史上的贡献,不是今天的贡献,没有在文化内涵上提出好的音乐、好的文学作品,没办法找诗人来吟咏诗,没有找出自己谱的叫人永远纪念的歌曲来表演,对不对? 凡此方方面面,是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不然,乾隆时代就是如此,当时的中国文化是没有内涵的,只是装扮的,没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已经是只剩皮毛,不见血肉,当然也没有灵魂,这是叫我伤心的地方。 今天口口声声说“国学热”,像白先勇这样整理昆曲是极少的。我们本身也是百孔千疮,用尽了自己的资源,活力也光了,从精英流离到下里巴人,从内涵深厚变成表面肤浅,从有内容变成只有一个点缀。 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无一不如此。不是今天,中国花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看见民主是好东西,教育普及是好事情,人权普遍被尊重是好事情。但另外一个方面,全面平等之后,应当有优秀、特异的东西,却变成了平凡。 贝多芬不可能在平民里面出来,不可能一千个人就直接创作成贝多芬。文化的领域要有一部分精英,但原动力已经衰退,才到了这地步,这是危机之一。许倬云
作为个人,要顺应时代,而不是逆流而行。所以最最重要的是就是放弃幻想,去做那些让自己的精神体魄有所增益的事情,不要在奶头乐的短视频中被无知无畏无察消磨殆尽。所有的问题,皆是认识问题。这个时代,你要转变认识、解放思想、注重实践,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
毕竟现在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老老实实打一辈子螺丝,却抵不上网红一条视频扭个屁股来钱快。这个世界,已经颠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 并且,更要命的是,在你对他们进行批判的时候,这帮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而还要去嘲笑其他那些没去蹭的人:哈哈,你们可真傻,跪下去捡钱不会吗?
树立开放、包容、创新意识。当前,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便捷,人们互动交往愈加频繁、深入,同时,科技迭代速度加快并且工具操作越来越简化。但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算法匹配让人们越来越容易陷入到坐井观天式的“信息茧房”之中,青年如果不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会极大地束缚自己的视野。由此,开放、包容、创新意识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至关重要。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水雄
今天老师跟学生搞在一起了,明天当爹的跟儿子女朋友搞在一起了,还都成热搜了。 中国这么大,什么鸟没有?这种事情确实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自带传播性,但至于各大平台都当热搜捧着吗? 不是要求热搜非要什么积极正面,非要什么导向性,但至少有个底线吧? 现在都刷短视频,都有推荐机制,想看这些的也都能看到,非要再给个热搜干吗? 热搜就是大家都爱看,真的是大家都爱看吗?至少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短视频是根据喜好个性化推荐的,他们还把短视频当报纸看,当CCTV看,以为全国到处都是这种道德败坏、伦理混乱的事情,这就不免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判断,进而影响家庭关系。 换句话说,这些伦常悲剧越来越多,网络平台就没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热搜就是现在全国最火热的事情,那意思就是现在全国都是这伦常败坏了?是中国有问题,还是你的热搜有问题? 看看现在的热搜,等若干年后回忆人生,回忆起来那些年看的都是老师跟学生乱搞,长辈跟晚辈乱搞,不是吗?风之埃尔夫
文字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号召,语言文字进步的标准就是让田间地头的草民百姓听得懂看得懂,而不是用一些生僻古怪的语言文字去糊弄百姓。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要以老百姓能够接受为标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陈原先生说这是灾难,这话说到了要害。事实其实就是这样,语言污染的危害,其实比环境污染更可怕,因为语言污染,最后毁害的人的灵魂,环境污染给身体造成的损害,只要换到干净的地方,假以时日,尚可以调养。但是语言污染带来的精神损害,往往终身难以治愈。(作者陈先义系著名文艺评论家、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