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 金融 )大部分是私营自负盈亏,反观中国国有银行为民企放贷若破产收不回来则由国家( 全民 )托底,这是否合理 ?例如:这几年恒大地产等许多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破产跑路,就是这类问题的集中反映。反正赚了归私营企业,亏损破产了由国家( 国有银行 )来负担,这是不平等的。即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也就是说少数人逃废的债务由广大人民群众来背( 偿还 ),填补窟窿,这是极不公平的,容易产生贫富差距......
但是,话说回来,中国国有银行肩负着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其性质决定了不能单纯以盈利为唯一目标。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税收,对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国有银行向民营企业放贷,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关键举措。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扩大生产、创新研发,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形成良性经济循环,最终让全体人民受益。
而从风险防控角度看,国有银行在放贷前会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并非盲目放贷。但商业环境复杂多变,部分民营企业受市场波动、行业竞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仍可能面临破产风险。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国家托底并非对银行失职的纵容,而是从宏观经济稳定大局出发。若对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坐视不管,大量企业倒闭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带来的损失远超过贷款本身。
此外,国家托底也并非毫无条件。一方面,会对破产企业进行资产清算,尽可能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后续会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银行放贷机制与风险预警体系。长远来看,这种暂时的托底行为有助于稳定经济、保障就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全民福利的提升,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共同富裕、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高度契合,是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整体利益的合理之举......总之,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