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文化

从生物人到文化人、文明人、政治人、经济人、生态人等,人的哲学意义如何转化塑造?

发布日期:2018-09-29    浏览次数:1030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我们知道,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它来源于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更好地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而随着人类的发明与创,我们自身从生物人变成文化人、文明人、政治人、经济人、生态人等各色等,那如今,您觉得人的哲学意义该如何转化与塑造呢?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您是怎么看的?您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您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人 文化人 文明人 政治人 经济人 生态人 哲学意义
赞同(2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juuicrr2025-03-05

伸向内部世界人的内在世界的展开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而是围绕着经济关系的中轴线而展开的。不管人类对其自身及其内部世界做出了多少探索,人(自我)的神秘性并不因此而消减。如果说,人类早期的哲学思维总是向外伸展的,那么,随着思维的成熟和深入,它开始倒过来,指向人类自身,尤其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即内部世界了。在古希腊神话中,站在山崖上的狮身人面的怪物——司芬克斯向路过的俄狄浦斯提出了如下的问题: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脚行走的动物是什么?按照规则,如果俄狄浦斯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他将被司芬克斯吃掉;如果他准确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司芬克斯将坠崖自杀。这就是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由于俄狄浦斯准确地说出了谜底——人,司芬克斯不得不坠崖自尽。那么,为什么人早晨是四只脚、中午是两只脚、晚上是三只脚呢?因为早晨、中午和晚上分别比喻人的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三个时期。儿童时期手脚都在地上爬,青壮年时期两脚站地,老年时期走路要靠拐杖,成了“三只脚”。公元1世纪,西方产生了基督教。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1871年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在达尔文看来,人根本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在后达尔文时期,人类学家的核心任务就是描绘出人类起源的蓝图。按照考古发掘的材料,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180万年前古猿演化为直立人,一直延续到20万年前。随后又发展出早期智人,延续到约5万年之前。最后出现的是晚期智人,他们与现代人在形态上已经非常接近了。从哲学上看,古猿向人类的演化是通过直立行走、劳动、创造和使用语言等重要环节而完成的,而这一富于挑战气息的演化过程也在语言文字中积淀下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像臂胫之形。”而当一个人称呼自己时,他使用的另一个重要的字就是“我”。有趣的是,“我”在甲骨文中的写法,简直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存在物,由此可以想象初民在当时生活中的困厄与危险。这个字无论是在金文中,还是在小篆中,都是一个荷“戈”而行的武装分子。鉴于此,“我”生存之艰难,已见端倪。当然,更复杂、更值得研究的是人(自我)的精神世界。古罗马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活动,并发出了如下的感慨:“人真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之丰富多彩、变幻莫测,以至于无法测量出其深度。俞吾金

(0)

Ai奇迹2025-01-08

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哲学的危机是‘在’的遗忘,其归根到底乃是‘思’的遗忘。在我们现有的哲学研究中,‘思’之对象、‘思’之方法、‘思’之结果,都被我们关注到了,并作为学问一一探究,但惟一缺乏的就是‘思’之本身。”对象之思、方法之思乃至思维结果之思,属于知识论的范畴,是关于认识世界的知识、方法或技巧,严格地说与哲学无关。哲学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是“思”之自觉与自愿。自觉属于理智,自愿属于情感,理智上的自觉加上情感上的自愿,就是理性之“自由”。作者:李振纲 河北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0)

gjhoiihny2024-02-22

首先学会做人。任何文化都是做人的文化,文化不同,做人的标准也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做人的文化,它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就要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用纯粹的哲学“知识”教育人,而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自身素质、能力、行为教育人。不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和发展自己的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会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浓厚的情感和兴趣。

(0)

大海蓝蓝2024-02-08

哲学是讲本体的,先说说存在是唯心还是唯物。其它的不是自相矛盾就是循环论证。

(0)

向阳江2023-09-18

聪明是折磨,《共绘网》的智慧是享受![捂脸][捂脸][合十][合十][合十] 辉煌

(0)

张迅2023-07-14

哲学就是一分为二简单明了的阐述事物的本质,中学时一位哲学家的话,至今记忆犹新,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花姑娘。

(0)

小张张2022-12-14

有位哲学家说:“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离你最近的人,对你影响最深,长期处在不变的圈子里,无异于画地为牢。 只有重塑圈子,靠近更优秀的人,才能激发你的努力和能力,成就非凡的一生。 就像是很久以前“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三次搬家,不同的居所,孟子都会有不一样的行为举止。 住墓地旁时,孟子和附近的小孩玩办丧事的游戏,一起跪拜哭嚎。 住集市旁时,孟子和附近的小孩学做生意的样子,假装讨价还价。 住学校旁时,孟子和附近的孩子模仿祭祀的礼仪,进退举止有度。 你的行为模式,很难超出身边人的群体共识,所以要想成就自己,先要重塑圈子。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你会跟着这个圈子不断地往上走。” 优质圈子带来的后驱力和影响力,是积极而深远的,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 圈子和能力相辅相成,重塑圈子,融入更优秀的群体,你才能做更优秀的自己。(作者:樱桃)

(0)

一马当先2022-12-13

英国作家毛姆:又操心今天,又发愁明天,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你过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有出路的。——《人生的枷锁》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时候想太多根本没用。事情该发生的会发生,不会发生的就不会发生,该怎样发生就会怎样发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改变。

(0)

唐融2022-09-10

在形而上的层面,中国哲学以天道为关注对象,其考察涉及多重方面。以道家而言,从老子开始,道家便对“道”与“德”作了讨论,并提出了“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的命题。这里的“道”,可以视为存在的统一根据,“德”则更多地呈现为特殊的规定,“尊道”意味着以统一之道涵盖万有,“贵德”则蕴含着对个体的关注;在尊道贵德之后,是对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的双重确认。以上哲学趋向在后来宋明时期的“理一分殊”说中也得到了体现。“理一分殊”最早出自程颐,在比较张载思想与墨家学说之时,程颐指出:“《西铭》明理一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这一语境中的“理一分殊”主要与道德原则及其作用形式相联系。朱熹对此作了引申,使这一命题同时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朱熹对太极与万物的关系的阐释中,便不难看到这一点:“二气五行,天之所以赋授万物而生之者也。自其末以缘本,则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是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太极是理的终极形态(所谓“一理之极”),由经验对象(末)追溯存在的本原,则万物源于五行,五行产生于阴阳二气,二气又本于太极,故太极为万物的最终本源;自终极的存在向经验领域下推,则太极又散现于经验对象。在这里,“理一”意味着理为万物之本,“分殊”则表明理在具体的事物之中规定着具体事物,前者体现了理的普遍制约,后者则表征着理在不同事物中的多样体现。不难注意到,在“尊道而贵德”“理一分殊”这些中国哲学独特的命题之中,渗入了对整体与个体、一般与个别等哲学问题的考察,其中蕴含着普遍的哲学意义。 中国哲学注重情与意,儒家对道德实践和人格的理解,便首先与“恻隐之心”相联系,后者即属广义的情感。不过,在注重道德行为与人格培养中情感作用的同时,儒家也肯定礼、义的引导,后者涉及理性的规范,并赋予行为以自觉的性质。以孟子而言,与确认礼、义的规范作用相联系,孟子突出“大体”、注重“心之官”,二者更多地体现了理性的规定。但同时,他又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为仁、义、礼之“端”,而“恻隐”“羞恶”“辞让”则在不同意义上都与情感相关,并涉及伦理行为的动因、道德品格的培养等问题。从更广的视域看,这种讨论也关联着对人自身的理解。作为人道领域的存在,人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儒家的“人禽之辩”便涉及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而礼义或自觉的道德观念则被视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当然,对中国哲学而言,人的规定并非单向,所谓“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劝学》),便表明了这一点。“全而粹”,意味着人的应然形态并非仅仅表现为礼义,而是同时包含情感之维,在“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等表述中,便可注意到这一点。不难看到,以礼义、恻隐之心等形式展开的以上论析在概念、命题等方面固然具有中国哲学的特征,但在伦理学等层面上,又关乎理性与非理性的情意等关系,这一事实从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哲学之中包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观念,对中国哲学的回顾和反省,需要对这些观念加以深入地揭示和阐释。(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

(0)

鹏啸九霄2022-01-10

哲学传统对一个民族的思维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仅给一个民族的思维提供什么样的工具,而且也决定一个民族思维的领域和方向。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这三百年中,东西方各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的不同。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是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等,他们的学说虽然不同,但基本属于伦理、道德、政治、军事方面的,既没有对自然现象的认真思索,也没有给后世留下探讨自然界的工具。然而西方的哲学传统则侧重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由柏拉图在古希腊首都雅典所建的“柏拉图学院”,目的主要是致力于对概念、理论、宇宙及认知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述既包括政治伦理方面的,如《伦理学》,《政治学》,也包括逻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如《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特别是《工具论》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有效的思维工具。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则是欧洲数学的基础。当中国的才子忙于吟诗作赋,成果是一本一本的诗文集;西方的才子则是实验推理,成果则是一个个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文/石毓智)

(0)
1 2 1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