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观念和思维不设墙,国际一流大学才可期?

发布日期:2016-02-26    浏览次数:7135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赞扬新加坡国立大学:贵校倡导“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体现了新加坡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精神。这是贵校乃至贵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各个大学都应该树立“观念和思维不设墙(创新)”的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的精神,要打破成规,激发创意,让学生调整好心态,积极行动,能够一步步走出思维迷局,重塑自己的思维模式,自己栽培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向成功的大道,从而实现人生的意义只有观念和思维不设墙,国际一流大学才可期?您的看法是?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 大学 观念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辛荣昌2024-03-26

中国大学的现实是,上课和大学的层次地位是相反的。大学层次越低,上课越多;大学层次越低,学生读书越少。一段时间,各大学都对自己的大学进行定位或归类,或“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或“教学型大学”,这虽然主要是从办学模式和构成上进行区分的,比如“研究型大学”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占很高,而“教学型大学”主要以本科为主,但实际上,它也很好地说明了各种层次大学的特征以及造成这种特征的部分原因。 事实上,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基本上是一流大学,而“教学型大学”基本上是三流大学。“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因为读书思考是做研究的最基本条件,其本意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但却意外地培养了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学术品行。“教学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上课,在这里,“教学”和“上课”几乎就是同义的,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上课,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课、作笔记和考试,考试成绩是学业好坏的主要标准。 顶级“研究型大学”学生的“成才”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读书思考来完成的,学校只是给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图书、学习和交流的氛围;“教学型大学”学生的“成才”主要是通过课堂完成的,人生所需要的知识、智慧和情感,都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 因为学会了自己读书,所以“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只是人生学习的开始;而由于没有学会自己读书,所以“教学型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基本上是人生学习的结束,有的人从此不再与书籍和学习打交道。 更可悲的是,三流大学师资水平本来有限,上课任务重,知识更新慢,又重复讲授,学生也不愿意听课,以至最后上课和听课之间搞成尖锐的矛盾。 学校管理部门想出很多办法管理学生,比如上课不准带手机,上课点名等。有的老师非常夸张,上课时点一次名,下课时再点一次名,甚至课间休息也点一次名,并且把这种所谓“考核”作为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相反,一流大学的老师水平本来就高些,课并不多,对课堂非常重视,有的老师对每一节课都作精心的准备,效果反而非常好,听课的学生很多,良性循环,真正发挥了课堂的作用。文 | 高玉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

穆士车2024-02-18

我对中国与大中华地区的经济与学术发展是非常乐观的,有些人甚至说我是盲目的乐观。逐渐的,我发现,就是乐观的我,也都低估了中国与大中华地区进步的速度。一个一流大学的内部条件是『资源、历史、地缘』,外部条件是『开放、透明、竞争的学术市场』。浙大与清华起码有了历史与地缘的优势。中国之大,没有人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垄断市场或阻止市场的发展脚步。这个庞大的市场,会养出大鱼,浙大与清华都有可能是条大鱼。一流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君子之争,合作是道义的和作。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是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不断的流动的。这些流动切断了个人的私心,增加了信息,辅佐了判断,加强了监控。进入一流大学最难的一步,是从封闭性的三流大学跨出来。改革与利益重分配是孪生兄弟。在改革中,现有的当家人、在位者是输家。吴家玮并没有把香港科大办成一流,但是在新生的香港科大没有输家,个个是一流大学的支持者,甚至是狂热的信徒。科大的成功站住脚跟,有了成果,让香港其他六家大学能兵不血刃的进入二流大学。一个成功的改革,压力要来自外,不能来自上(会官逼民反),更不可能来自下(那就是造反,更是天下大乱)。浙大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清华的压力,清华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浙大的压力。公开的、透明的、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是必要的压力机能。作者丨李志文先生是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蔻翰讲座教授

(0)

快乐的心2022-10-27

思考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

(0)

泽锋2022-10-16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营造创新文化,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有担当和历史使命感,要真心热爱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有科技自信,有学术抱负;要推行科学的考评制度,包括代表性成果考评晋升制度,注重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聚焦到底解决了什么科技问题,是否真正推动科技进步,有没有得到国际同行认可,有没有对国家做出实际性贡献。对每个教师而言,不怕有缺点,就怕没优点,要有杀手锏的贡献;要对部分天才级别的人员少考核甚至免考核,鼓励他们十年磨一剑;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允许科技探索失败。(毛军发 )

(0)

文静2021-07-30

只有大楼,没有大师的“大”学,站不起来。

(0)

山野闲人2021-02-22

今天,对中国学者来讲,真正做到独立思考有两点,一个是把握中国的现实,一个是把握世界的现实。除了把握现实还要有一点眼光,通俗一点就是要坚持中国立场和世界眼光,一个人要坚持国家立场,因为国家还是人类共同体的最基本单元,但也要有世界眼光,并且要把握世界眼光。 有些学者说了解西方等于了解世界,这就是有问题的,有些学者说的世界就是西方20几个国家,难道亚非拉是不存在的吗?这里面有西方的有非西方的,这样就比较全面一点,真正的独立见解一定要基于这个现实--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一定要包括西方和非西方,光了解西方是不够的。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