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共建“世界梦”,既需要“硬联通”,也需要“软联通”,如何让各国思想和智慧对接?

发布日期:2018-11-09    浏览次数:8511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 地球俨然一个巨型村落,国界线日益模糊,各国人民牵手同心,共同建设未来社会,这是世界梦的雏形。共建“世界梦” (未来世界),既需要“硬联通”,也需要“软联通”,那么如何让各国思想和智慧对接?

  

       硬联通,顾名思义,是指以世界商人的身份通过投资、建设、运营项目等方式,实现项目所在国(内地)之间及与外国(部)联通的可称为“硬联通”。而“软联通”是指以世界公民的身份,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为项目所在国居民摆脱贫困、改善环境等做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作贡献,以赢得当地民众的充分认可,最终实现各国民心相通的可称为“软联通”。“硬联通”是“软联通”的基础,“软联通”能促进“硬联通”。因此,世界各个国家要明确自身定位,即要做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所急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也要充分联合起来,加强思想与智慧的对接,使全球共同发展。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梦 硬联通 软联通 思想 智慧
赞同(2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马勺2023-10-20

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务实合作项目开花结果,相信将有更多国家和地区搭乘满载共建国家民众间友谊故事的“中国快车”,驶向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文字记者:常天童 丁静 蒋励

(1)

顾远瑞2022-11-18

马克思说过,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真正的思想家并不一定非得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只希望能够启迪智慧。《共绘网》的意义正在于此。

(1)

常青树2022-09-25

广而言之,中国哲学关于道与器、有与无、知与行、理与欲、本体与工夫等问题的辨析,也既内含普遍的哲学意义,又被赋予中国哲学的特色。道与器涉及存在的原理和经验对象的关系,有与无则关乎存在与非存在之辩,二者均属形而上学层面的概念。知与行既与认识论上的认识与实践相涉,又指向伦理学上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践履,从而兼有认识论与伦理学的意义。相对于天道层面的道器、有无,理与欲更多地与人道之域相关,表现为人的不同规定:如果说,理既表征着理性规范及其形而上化,又体现了人的理性品格,那么,欲则关乎人的感性规定。至于本体与工夫之辩,其中的“本体”不同于substance,而是指本然之体,其含义即人的内在意识结构和精神形态,工夫则是指广义的知行活动。中国哲学所理解的本体与工夫的统一,既肯定了内在精神结构形成于人的知行活动,所谓“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便表明了这一点;又确认了知行活动的展开过程,受到内在精神形态的制约。以上概念和命题一方面包含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内涵,另一方面又呈现中国哲学的个性特点。 中国哲学所具有的普遍哲学内涵,意味着中国哲学并没有孤悬于“哲学”的家族之外。从回溯、反思中国哲学的角度看,肯定中国哲学的哲学内涵,以认同哲学的普遍品格为前提。中国哲学尽管以“性道之学”的形态呈现,但就其从智慧的层面追问世界和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无疑又应归属于“哲学”这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这里涉及哲学层面的认同问题:所谓认同,也就是确认中国哲学所内含的哲学意蕴,并以现代的学术形式将其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在哲学的共同体中可以理解、讨论的对象。与之相关的是承认。以中国哲学为视域,承认包含二重意义:一方面,基于中国哲学的哲学内涵,肯定其为哲学家族中的成员;另一方面,关注中国哲学的独特形态,如其所是地确认其个性特点。如前所述,认同首先关乎哲学的普遍性,比较而言,承认更多地涉及哲学的多样形态:承认的实质就是尊重个体性和特殊性。在考察和书写中国哲学史之时,需要特别关注其中所表达问题的特定形式与具体内涵、讨论问题时所运用的名言和概念所包含的独特意义和理论洞见。如果说,对中国哲学所包含的普遍哲学意义缺乏深入的讨论,常常容易导向有历史而无哲学;那么,忽视一般的哲学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中的独特表现形态,则将导致有哲学而无历史。以认同和承认的统一为视域,对中国哲学的回溯与研究,既应对其中内含的普遍理论内涵给予高度的重视,又需要充分注意它的个性品格和特殊形态。(作者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

(0)

茶树榕树2022-09-08

我以为《共绘网》的哲思可以涵盖所有的领域。

(1)

斐菲飞2022-06-06

只有以开放、发展的姿态对待《共绘网》,并推动其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形态,则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美好画卷必将在地球上徐徐展开。

(1)

ijghty2021-07-18

第三次看这篇文章了,仍然过瘾!

(0)

jhdf2021-03-10

认识《共绘网》是智慧的开始,但理解《共绘网》的启示需要智慧。成为“共绘网人”,并不意味着就代表更接近真理。一方面是源于人性的自私与无知,另一方是错误的思想认知和各种诱惑。《共绘网》的启示是智慧的,智慧的是符合逻辑的。因此,真正的《共绘网》启示符合智慧的逻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0)
1 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