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和贸易局势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多变,不容乐观,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不仅是缓解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的利器,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已经十分普及,无论是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快捷使用,在企业合作、银行金融等领域也应用较为广泛,这可以说是新型金融工具的雏形,简单来说,就是将原先《共绘网》倡导的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法定“世界币”即建立“世界数字中央银行”,进行数字化革新,小到人们的生活,大到国际合作,摈弃原有复杂的支付方式,启用通用化的数字“世界币”,让国际贸易简单化、高效率化。另外,要尽快成立全球法定“世界币”协会或联盟,让所有地球村民都能尽早使用新型金融工具,激活世界经济。对此,您怎么看?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从技术角度理解货币出现的原因与定义。 为什么人类社会不能永远保持最初的易货贸易方式,而需要发明出货币来作为交易的中间物,其根源在于易货贸易的3个匹配难题和1个技术限制。 3个匹配难题。 品种匹配难题:如果一个人用大米去换衬衫。要找到拥有衬衫的人本身就很难,即使找到了有衬衫的人,人家可能还不一定需要大米。这就是品种匹配难题。 数量匹配难题:如果有人要用牛去换马,交换的比例是8头牛换5匹马。相当于1.6头牛换1匹马。但这个人只需要1匹马,而他又不能只提供1.6头牛,必须是整数。这就是数量匹配上的难题。 交叉匹配难题(一对多或多对多交换的匹配):不一定只是交换双方都各是一个,也可能不是只交换一种产品。例如现在到超市里人们是要买一大堆的油、盐、酱、醋、大米、青菜、日用品等。这些产品各由不同的厂家提供,如果他是拉着1头牛加2件衬衫去换,各个厂家怎么分?1个人用1种产品去和另1个人换另1种产品本身就够难了,如果问题搞成多人多产品的品类匹配,那就近乎于在技术上困难到接近不可能实现的程度。 1个技术限制是价值分辨率限制:很多产品有最小的产品形态,从而就具有了最小价值的限制,耕牛、手机、衣服、汽车、电脑、篮球......都是如此。前述的数量匹配难题和交叉匹配难题,产品价值分辨率限制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出现就是有效解决以上匹配难题与价值分辨率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货币进行一个最基础的定义: 货币就是大家都接受的,价值分辨率接近无限可细分的一般等价物,从而将易物交换(物物交换、易货贸易、以物换物)过程从中间拆开,变成买卖过程。 买,就是用货币换取各种产品。 卖,就是用各种产品换取货币。 由此有效解决易物交换的3个匹配难题与价值分辨率限制,使一切交换过程得以尽可能有效地顺利进行。 货币可以是商品(商品货币),也可以只是一个大家可接受的价值符号(纸币和电子货币)。 贝壳最初曾被用作货币,但后来为什么不再使用了,并且全球各地的货币都逐步转向采用贵金属货币的黄金和白银,就是因为金属材料从人类社会角度看基本可认为是无限可细分,并且性质不发生变化。从化学上说直到被细分到一个黄金原子,性质(代表的价值)都可以是一样的。当然,货币价值的最小分辨率并不需要无限小,但至少要小到可以支撑一切交换过程最小价值量的程度。一般纸币的价值分辨率是基本货币单位的百分之1(分),如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最小价值单位是其百分之1的分。其他还有美分,英磅的便士等。 当然,货币出现以后,不同的货币技术也会有一些技术上的差异。如携带和使用的方便性、支付与价值储藏等的成本、价值稳定性等等。 货币理论对商品交换的偏离 货币是因应商品交换而出现的,但在它出现以后,货币自身的不断自我循环,形成了越来越偏离商品交换过程的泡沫化倾向。本来货币是应当为商品交换服务的,但它却越来越从商品交换过程中抽血,使实业不是得到服务,而是受到遏制,随之也出现越来越复杂的货币理论。我们需要理解到,只有回归到货币最原始的逻辑,才能使货币领域的创新更为符合实业的发展,而不是越来越泡沫化。纯科学
货币数字化引发金融大变局。除数字人民币以外,目前,海外主要经济体都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但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基本都处于试点阶段,甚至是研究规划阶段。影响其应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风险防控机制尚未建立,由此带来看了一定风险,一是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一旦公众通过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可轻松接入央行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活动将出现较大波动,加剧商业银行“脱媒化”,破坏商业银行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银行融资和发放信贷的能力,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二是隐私泄露风险加大。央行数字货币的不完全去中心化管理体制意味着各国央行将承担着中心化管理的职责,可以收集数字货币海量的流动数据,一旦这些数据成为犯罪分子和敌对国家网络攻击目标,将造成巨大损失。作者申宇婧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1
共3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