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集权高效能超越民主政体权力制衡造成的互相掣肘,而举国体制更能办成互联互通等国际基础设施的大事?

发布日期:2020-12-26    浏览次数:6106

  

        效率高一直被视为集权体制的优越性之一。由于全社会只有一个声音,在社会之上存在一个主导者——政府,政府可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集权体制常常表现出令人咋舌的高效率。

  

        反之,民主政体由于多种声音并存,没有一个可压倒一切的主导性力量,公共决策取决于多方博弈,不但形成决策需时长,博弈也会消耗各方面的能量,而且政府在执行决策时,可以调动的资源也相对有限,受到各种权利分割、利益归属及法治程序的限制。所以,不难看出集权高效能超越民主政体权力制衡造成的互相掣肘。进而,是否能说,举国体制更能办成互联互通等国际基础设施(世界公共产品)的大事呢?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同时,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民主政体 权力制衡 举国体制 互联互通 国际 基础设施
赞同(2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olllku2021-02-16

中国风景独好,功在社会主义体制。感谢党的领导,祝福全国人民安康!

(0)

李卫民2021-02-14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7日发表一篇观察报道,题为《受抗疫成功鼓舞的中国年轻人 以国为荣 以族为傲》。全文摘编如下: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一股强烈的爱国情绪在中国国内被激起。“80后”“90后”和“00后”的中国年轻人,更强化了对中国体制的认同,部分人甚至对西方的美好想象破灭。 荣夏培(25岁,研究生)记得,新冠病毒去年在中国蔓延初期,有西方舆论把疫情形容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 “他们认为这会让中国发生重大动荡。但后来我们看到,疫情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切尔诺贝利时刻’,暴露出‘灯塔’国家的严重问题。” 这名来自上海的“90后”年轻人通过电话受访,语气中透着扬眉吐气的自信。中国去年以举国体制成功控制新冠疫情,国内一股民族主义与爱国意识在这个氛围中被激起。 荣夏培强调,他对国家的热爱始终如一,疫情让他感受到对比的冲击,“你在中国是感觉到安全的,但在美国,你每天都得担惊受怕,这是一目了然的。”如今,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经济恢复。 经历通宵抢购机票、航班被取消等,疫情初期身在美国的宁祖康(20岁)去年7月持一张花5万元人民币买到的机票返回中国。如今他更直观的感受是:“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欧美国家还在为防疫的事情争执不休,我们已经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官方强调中国成功控制疫情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在欧美国家疫情肆虐的衬托下,这番论述得到年轻人认同。 目前正在新加坡留学的林裕莹(23岁)说,经过这场疫情,她对政府处理紧急公共事件的能力充满信心。“这么大国家,那么大人口基数,完全控制疫情,真的很不容易,反应已经非常迅速了。” 而西方政要把新冠病毒污蔑为“中国病毒”,并以疫情为由攻击中国,让她感到不可理喻。有学者指出,危机状态下,国家的表现优劣与国家的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中国在处理疫情上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相比作为国际政治舞台领导者的美国在处理疫情时的混乱,这让中国年轻人对中国的体制更有信心。这种信心也让一些年轻人不再被谦虚、客气和隐忍的价值观所束缚,而是更积极地去反击西方。抗疫时代涌现的爱国意识和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感,在赴美中国留学生当中更为强烈。他们接触的外国文化和语言,并没有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所谓西方思想,反而更认同中国的制度。 宁祖康两年前赴美留学,正好经历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政府在香港、新疆、疫情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在他看来“完全没有道理”。 有分析把中国年轻人的民族主义热情,归结于中国从娃娃抓起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过,受访的中国年轻人不认同这样的判断。荣夏培坚信:“民族主义恰恰是被美国对华糟糕的、严重缺乏尊重的态度所激发出来的。”这群在中国崛起中长大的中国人,面对“西方优越感”也显露出一种自信。他们更愿意与外国同学和同事面对面理性交流。(内容来源:参考消息)

(0)

王根如2021-02-10

中国大事漂亮!强我国威,太棒了,支持

(0)

文博2021-02-02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太优越了,面对疫情,生命至上,生命第一。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行,经济至上,经济第一,面对疫情,放飞自我。

(0)

梦想成真2021-01-05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第一句话,这是最为关键的五年。 2021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也是建党一百周年,后年就是二十大,这两个节点极为重要。这两个节点,决定了十四五绝对不允许平平庸庸。 同时,这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迎战百年变局考验的五年。这是决定未来国运的关键五年,抓准了准好了,未来发展才有保证。 第二句话,这是形势最为错综复杂的五年。 世界经济长周期从一个相对繁荣期进入了相对衰退期,加之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世界经济低潮时期,也往往是各国国内矛盾较为尖锐,右翼思潮高涨的时期。世界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将变得非常复杂。 一句话,百年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突发事件”、“偶然事件”将越来越频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等系列判断,正是此意。 第三句话,这是最需要出成效,最需要大动作、根本性动作的五年。 这一点也是基于前面两点判断。从2021年开始,下一个五年,需要最能够出成效的战略举措。如果搞得平平淡淡,就不能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

(0)

雨纷纷2021-01-02

现在的美国,依然强大,但社会已经四分五裂,早就是一盘散沙。我不想对美国幸灾乐祸,也不想对美国指手画脚,我的目的只是想拿美国当镜子,希望我们尽量学习美国的优点,而不要重复美国的错误。现在美国的基建是什么状态呢,让我举几个例子。1、波士顿的 Big Dig。简言之,就是修个城市隧道,并把一段高速公路下沉到地下,然后上面做城市公园。当初我在波士顿自驾,路过Big Dig,印象中它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城市隧道而已,但一查资料吓一跳。1982年,Big Dig立项,最初的工程预算就高达28亿美元。1991年,经过9年各种扯皮之后,终于开工,预计1998年完工。2006年,终于完工,比原计划晚了8年。最终造价(含利息)为220亿美元,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维基百科原话:The Boston Globe estimated that the project will ultimately cost $22 billion。请注意,这只是一个“5公里隧道”配套一个城市花园的小工程。我们的三峡工程,从正式筹备到完工也就是20年,造价只有26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小城市的道路改造工程,工期甚至比三峡还长,而造价几乎就够我们修一个三峡。2、西雅图Sound Transit 3。 微软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去年有一项基建工程项目Sound Transit 3,这个基建工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延长本地的一段轻轨,总长99公里。这个工程,居然还是经过公投通过才立项,的总预算达到538亿美元,估计总共要25年(2024 到2041)完成。根据美国基建的尿性,几乎没有工程不超支,就算奇迹发生,最后决算不超支。也就是说,每公里造价为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35亿。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工程的资料是中文的,我甚至是怀疑某些人故意编造来黑美国,于是我特意查了维基百科和Sound Transit 3的官网http://www.soundtransit3.org/。结果,千真万确。而且,按照美国惯例,造价只会更高,工期只会更长。Sound Transit 3的公投结果:54%赞成。也许,很多人对用538亿美元造99公里轻轨,没概念。我们可以用京沪高铁做参照系:总造价330亿美元,工期三年,总长度1318公里。也就是说,美国造一条99公里长的城市轻轨,够我国建造1.5条1318公里长的京沪高铁。而中国的城市轻轨造价呢?国铁制式的城轨(以国铁制式的温州S1为例)3亿/公里;普通轻轨1.5-2亿/公里;有轨电车1亿/公里。西雅图轻轨介于我国普通轻轨和有轨电车之间,在我国造价最多也就1.5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西雅图轻轨的造价是我国的23倍。我国轻轨工期一般五年左右,西雅图这99公里轻轨足足要25年,这可是一代人的时间啊!美国基建的高价和低效,已经完全超出“人力成本和环保代价”的范围了,简直匪夷所思。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全世界几乎同一个价钱,美国比中国贵的也就是人工,就算他贵5倍好了,人工费也只是工程造价的一部分,也不至于如此夸张。一句话总结现在美国基建:贵得夸张,慢得发慌!(晨枫老苑)

(0)
1 2 1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