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数据时代,不得不说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置身其中,或多或少享受着海量数据带来的便利,但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才是关键。
数据库即有企业的,也有地方的,更有国家的,是各行各业及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国家必须统一全面掌握,才能更好的整合利用到实际产业中去。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大量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浏览数据、评论数据等能够快速衡量电商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是电商得以发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更关键的是,今天的数据即是个人隐私的组成部分,一个电话、一组车牌号都是人们的隐私,用户数据、交易数据、浏览数据也是人们的隐私,也就更加证实数据平台(数据库)应该由国家统一掌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秦朔:中国大量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在软件方面长期缺乏投入,要一步完成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在意识、组织还是在技术上都有很多压力。 一些找不到恰当数字化之路的企业说:“不搞数字化是等死,搞数字化是找死。”另一些,则给自己挂上了“迷醉的面纱”:数字化并不难,我们的ERP、数据库都做得很不错…… Gartner公式中的另外两项,technology(数字化技术)和practice(企业实践),恰恰能回击这种“迷醉”:在采访中,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如果一家公司没有很强的IT、数据团队,没有分布式创新和扁平化管理的意识,没有云的思维,不了解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内涵并与之深入合作,不在用户服务、生产和管理流程、供应链等方面采用云和SaaS服务,并深度参与定制化开发,几乎就可以断定,这还是传统企业。
只有真正学过计算机数据存储与分发机制的人才知道apache和SQL到底是怎么回事?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里面的问题,这原本就是一个学术问题,在行业内是有着通行的学术报告机制的……
为什么要强调数据安全? 不能否认,互联网基因不在中国。 无论是最早的四大门户,还是后来的B2C或者C2C,或者是基于开源的操作系统所衍生的各种神应用,基本上都脱离不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技术。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两年被技术卡脖子的原因。 但被卡脖子的仅仅是技术吗?技术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业态,真正卡脖子还有资金链。阿里、腾讯、百度、滴滴,哪个平台没有国外资本的身影? 国外财阀完全是为了回报率吗?资本的本质,就是政治。无论是美国的驴象之争,还是俄罗斯的寡头干政,无不证明这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保持高度警惕,防范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原因。不把资本关进牢子里,而是在政商与民生领域横冲直撞,最终动摇的是国之根本。 所以大家现在就更明白了,我在前几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中,为什么单独把“先立后破”这句话拿出来说,现在已经到了破局的关键时候。 实际上,早在前年国家已经意识到网络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而360春江水暖,率先从美国退市,并于去年3月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的种种黑手。 在过去长达10年时间里,美情报机构多次攻击中国航天、科研和石油系统,并亮出了实锤证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阿里依然昏昏昭昭,确实让人愤怒。有心也好,无心也罢,阿里必须要付出代价。(作者 | 燕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