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聚焦国家资产负债表:土地和资源相对固定;资金及人口为变量;而生产力与科技力等创造社会财富

发布日期:2023-12-30    浏览次数:2568

  

       一个人是“富翁”还是“负翁”,是一个人的“身家”,一张完整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则显示了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的“家底”。每个人都会关心自已的“身家”,也应该多多关注国家的“家底”。

       我们知道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展示了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等状况。国家资产负债表包括政府、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四个经济部门的子表,这些子表分别反映了各个经济部门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债务状况、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国家资产负债表也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政府可以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大家应经常聚焦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土地和资源相对固定;资产、资金、负债、GDP、财政收入、税收、盈余或赤字及人口为变量(变数);而生产力(制造力)、流动力(周转率)、科技力(研发创新)、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服务力(速动比率)、保障力、偿债力(负债率)、支撑力、推动力与信心力等创造价值与社会财富......请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吧!关注各项宏观数据和经济政策,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与添砖加瓦!对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国家资产 负债表 土地 资源 人口 生产力
赞同(3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阿峰2024-03-29

纵观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跃升都以一系列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为先导,因而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新质生产力将取代传统生产力,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生产力,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重大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在宏观层面坚持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使二者协力推动科技创新;应在中观层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应在微观层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1)

水韵传奇2024-03-22

疫情以来,由房地产市场下行与股市表现不佳引起的资产端冲击,导致中国实体经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调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总需求扩张,拖累了经济复苏进程。由此,引发了中国是否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热议;甚至有观点将当下的中国和1990年代的日本进行类比,认为中国可能重蹈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陷入长期停滞局面。 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是日本学者辜朝明在上个世纪90年代研究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引发经济衰退的时候提出的。尽管就学术界而言,这一概念并不十分严谨,但有三个特征非常明显,即资产缩水、债务收缩和经济衰退。其中,资产负债表是最为关键的传导渠道,而由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或成本)最小化所形成的债务收缩是最为关键的作用机制。 鉴于中国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均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收缩(即债务负增长),加上资产缩水尚处正常范围以及经济保持韧性且实现恢复性增长,我们认为中国并未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从经济增速看,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且实现恢复性增长。 资产负债表衰退并非只是指资产负债表本身的收缩,更重要的是,这一收缩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比如,受资产负债表衰退影响,日本陷入了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1990年以来,随着资产泡沫破裂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经济增速长期维持在1%左右。日本在全球经济份额逐年下滑,从1994年17.9%的峰值降至2023年的3.5%。 相比之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回升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以上三方面分析(也可以称作“三个铁证”)表明,以“资产缩水、债务收缩和经济衰退”为主要特征的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在中国并没有发生。资产价格下跌引起资产缩水是有的,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作用机制即债务收缩引发经济衰退,则根本没有——事实上,中国各部门债务还在扩张,经济还在较快增长。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0)

北冥有鱼2024-03-08

怎么保证债权人的权益——保证国际投资头寸表的资产和收益所有权,避免被彻底赖账?——手里要有大炮。大炮所达,才是财富所达。

(0)

陶毅轩2024-02-20

封建王朝时候的发展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存银子,我们现在看很多的历史影视剧,皇帝都会问,国库里还有多少银子?户部大臣都会回答,因为国库里有银子是实力的象征,而且也是抵御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今天的中国和封建的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国策是完全不同的,例如,清朝的国策是节流,最大限度地存银子。在清朝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财政很健康,很少有赤字,按照传统的标准,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应该很强盛。但实际的结果,是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很快就垮了,守财却丢了命。 可是现代中国是融入世界的,他们学习了世界上很多的国家的做法,因为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年年有财政赤字。中国从1982年的18亿元,到2003年的2916亿元,国债也增加了很多。但是,尽管中国有这么多的负债,但是国力却比原来强了,这是为什么呢?美国也是这样,美国也是靠赤字增长来治理国家。而且,美国在国债竞赛中也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国家,他们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把别人不愿意花的钱都借过来,使美国长期保持着世界最强的地位。 所以现代国家和历史上的国家使用金融工具的手段大不一样,比如说荷兰、英国、日本、美国,他们如何使用内债外债,如何运用财政赤字来实现自己国家的发展。

(0)

魏文忠2024-02-12

变革中的中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国宏观税负偏高,尤其是社保费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城镇住宅建设用地严重供给不足,以及政府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占到城镇房价的六成有余炼成了现今的高房价。中国每年的净储蓄是美国的数倍,更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如果不能有效降低储蓄率,提高股权的投融资能力,中国长期的债务/GDP比例比日本还高很多。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博士认为有效降低中国杠杆率的政策选项包括:居民部门应放开人口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加快农村住房和土地改革,增加非城镇居民的财产获得感。政府部门应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降低社保缴费;盘活国有资产,推出REITS;加快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减费,盘活巨量的政府机关团体存款;加快股权市场改革,“闯关”融资定价市场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对存量债务再次置换(或转股)。企业部门应加快国企改革,降低负债率,提高成熟行业的分红收益以及建设有效的企业短期融资市场,减少企业“预防性”储蓄。

(1)

昱帆2024-02-06

什么是杠杆率呢? 杠杆率(Financial Leverage) = 总资产 / 核心资本。 核心资本就是银行的自有资本,假设我有5元钱,然后借了95元去炒股,这时我的总资产就是100元,核心资本则还是5元。杠杆率就是100/5 = 20倍。此时,假设我炒股亏了6% -- 总资产损失了6%,我的总资产就剩下94元了,而我的核心/自有资本只有5元,我的负债却是95元,就会直接导致我的总资产已不足以还债了 -- 94 < 95,因此我破产了。 也就是说,当我的杠杆率为20倍的时候,我的资产只要缩水超过5%,我就要破产。当然如果总资产增长5%,我的自有资产也会暴涨100%。可以看出,杠杆率越高,回报就越高,但风险也越大。 在2007年年底,美国五大投行们的总资产达到了4.3万亿美元,而自有资本仅为2003亿美元,也就是说,它们的杠杆率达到了21.3倍。 如此可怕的杠杆率,怪不得要破产。难道政府不监管,就任由它们的杠杆率这样飙升吗?事实上,在2004年以前,美国的银行业规定杠杆率不得超过15倍。然而这一规定在2004年被证监会 SEC 给取消了。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事件。 提到 SEC -- 美国的证监会(负责监管美国金融业的一家政府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失职,电影也提到了一部分原因。其中一个场景便是片中某位角色的妹妹本来在 SEC 就职,却说她想去高盛工作,原因很简单,高盛的工资是 SEC 的数倍。 确实,很多书籍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不论是评级机构也好,还是美国证监会也好,它们员工的工资都只有投资银行员工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因此最有才华的人肯定都去了投资银行。那么剩下的这些人要如何才能够不受制于那些大公司,行使监管指责呢?很难。 其实不仅是金融业,美国的食品业(美国超过30%的人肥胖,因为食品中被加入了大量可以让人上瘾的糖),枪支业(枪击案频发,枪支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等等产业都在利用它们雄厚的资金以及吸引到的人才在影响,甚至于操纵它们的监管机构。 生活在美国的朋友肯定都很清楚这些问题,只是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手段。 要看懂电影,还有一个名词必须搞清楚,就是 CDS。 当贝尔跟他的老板讲他要做空MBS时,他的老板对他说:“你怎么做空?没有工具啊。” 贝尔笑着回答:“我要让他们(投资银行)给我创造一个。这个工具就是 CDS,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互换。 我们先来谈谈卖空是什么。卖空就是靠赌资产价格的下跌来赚钱。一般的做法是先问别人借一些资产,比方说问别人借价值100万美元的股票,然后马上以现在的市场价100万把这些股票卖掉。 过一段时间之后,当股票价格下跌时,比方说跌到了50万美元,再以50万美元的价格把这些股票买回来,还给当年借你股票的人,就可以净赚50万美元。 贝尔是如何使用 CDS 去卖空 MBS 的呢? CDS 是一种保险合约,假设我想把一个 MBS 卖给你,但如果你怕它违约怎么办呢?你可以花一笔钱去向一个第三方(也可以向我)购买一个 CDS 合同。这样假如这个 MBS 违约了,这个第三方可以给你赔偿,保证你不会遭受任何损失(除了买 CDS 合约的钱,和保险与保费的概念一模一样)。 贝尔心想,当 MBS 开始大规模违约的时候,为其保险的 CDS 的价格一定会大幅上升,就好像飓风袭来之前房屋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保费一定会大幅上涨一样。如果在此时去囤积大量 CDS 合约的话,那么当次贷危机爆发时,这种对 MBS 保险的 CDS 的合约价格一定会涨到天上去,到时贝尔就可以大赚一笔了。 那么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将 CDS 合约应用在 MBS 上呢(为 MBS 买保险)?就是因为市场中没有人认为 MBS 会出问题,为 MBS 买保险就好像为男人买怀孕保险一样荒谬,因此市场中也没有人去卖这样的 CDS。 直到贝尔(影片中 Dr. Burry)出现。 我们看到,影片中当贝尔找到高盛银行希望购买为 MBS 做保的 CDS 合约时,高盛的人将其形容为 “如果您想白给我们钱的话,我们当然是没有意见的 ……” 当贝尔走出高盛的办公室后,我们还看到镜头里的高盛员工们全部都笑的前仰后合,因为在他们看来,贝尔简直就像是刚刚向他们购买了针对自己的怀孕保险一样。 (贝尔并不是随机的为 MBS 买保险,而是通过仔细阅读了很多 MBS 背后借款人的资料,最终选择了六份他认为最有可能违约的 MBS) 高盛将这件他们认为很逗的事传了出去。高司令(影片中的 Vennett)听说了这件事,经过自己的调查确认了之后,也开始购买 CDS 合约。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影片中的)Mark。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电影中我们会发现在危机爆发之前,参与了这次卖空行动的每个人都非常紧张,面临巨大的压力。 原因在于他们将所有能动用的资产都用来购买 CDS 了,而购买 CDS 是要花钱的,就像保费一样,每个月都得付钱。 因此在危机爆发前,他们基金的总资产都会不断下降,而资产的下降就会导致投资人撤资,因此他们这样做必须顶住很大的来自老板和投资人的压力。这一点影片主要通过贝尔来表现。 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组镜头就是贝尔会一直在他办公室门口的一块板上写下自己基金净值变动的百分比。刚开始是 - 9%,然后到 - 11%,后来是 - 19.3%,最后,当一切尘埃落定,贝尔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在那块板上写下了 + 489%。电影讲完了。 最后再说说许多人对次贷危机的误解。 只要是批评金融业的作品,就一定会强调政府为了拯救这些金融机构,花了超过8000亿美元纳税人的钱。 但事实上,这些钱都用来购买这些金融机构的优先股了。 优先股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债券,每年有一定的利息。在次贷危机最严重的一年过去后,被拯救的金融机构们都纷纷偿还了当年政府援助它们的钱,也就是赎回了优先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仅没有亏钱,反而为纳税人赚了不少。 还有一个误解。有人说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激励问题。也就是当市场形式好的时候,这些金融机构的 CEO 们大赚特赚,而万一公司破产倒闭了,他们又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因此这是在激励他们去做更为冒险的事情。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下,CEO 一般都会持有大量自己公司的股票。有时是自己主动购买,更多情况下则来自于股权激励。 因此,当贝尔斯登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摩根大通(一年前还高达170美元),当雷曼兄弟破产,股价变得一文不值,受损失最大的恰恰是这些公司的 CEO 们 -- 他们都亏损了数十亿美元。 如果以亏损金额占个人资产比例做一个排序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正是这次危机中损失最大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归咎于所谓的 “激励机制”,这是不符合逻辑的。作者:新浪微博@Murph、璇

(0)

情系梨园2024-01-21

华而不实的数据? [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 [强][强][强]

(0)

大树2024-01-03

表层原因说的非常到位!需要改变gdp 计算方式 从消费端统计

(0)

陈淑云2024-01-03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七大方面,以飨读者。 二、宏观调控“加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此外,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田利辉指出,会议强调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强调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意味着我国将会更为重视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实效,要使用好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要运用好充裕精准的稳健货币政策。要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同时在“精准”的方向下,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 财政政策方面,温彬表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结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工作要求,宏观政策依然保持定力,但强调适度加力、精准有效。自10月份万亿国债增发之后,中央财政保持积极呵护经济复苏,而中央财政发力也或是扭转资本市场信心的重要变量。本次提出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对财政持续发力的信心。同时,强调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立军

(0)
1 2 19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