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历史上,没有团结和大一统的民族认同感孕育不出传统文化,古代三大文明为何中断唯独中国延续至今?

发布日期:2024-12-07    浏览次数:1205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三大文明 —— 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先后中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这其中团结和大一统的民族认同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古代其他文明,或因外族入侵、内部纷争等原因,未能形成坚实且持续的民族凝聚力。以古埃及为例,频繁遭受外族征服,原有的民族文化被冲击、同化,逐渐失去了自身特色。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大一统观念。从华夏部落的融合开始,历经朝代更迭,各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断交流融合。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 等举措,极大强化了文化与政治的统一,让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共同的文化根基和民族认同。即便在面临外族入侵时,如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他们最终也大多被中华文化所吸引、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种强大的包容与融合能力,基于团结的民族精神,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再者,中国重视家族传承与教育,一代代人将民族记忆、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正是团结的民族认同感孕育并守护了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在历史风雨中始终熠熠生辉、闪闪发光......即使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人不管到哪里都有一颗赤子中国心,然而西方国家利益至上,自私自利,即便是最发达的美国,其种族歧视仍然十分严重。

  

         总而言之,回顾世界历史,经东、西方两相比较后,说美西方是文化沙漠也不为过……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团结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 中国
赞同(3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树海2024-12-19

中国更有人情味,中华民族两千年的传统文化永垂千古[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0)

弓长阿高2024-12-18

如何理解 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考古学“必须正确回答下列诸问题,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对‘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同时,这也提示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既要关注“人类”“文化”与“文明”,亦要立足“中国”,须聚焦于中华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的、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发展道路的丰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正是这些成果,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社会身份以及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内涵。 “百万年的人类史”,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体质人类学中的“人种学”研究方法,对远古人类骨骼所包含的诸多客观信息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透过骨骼遗存提取人类信息。中国古人类化石的重大发现始于1918年,当时瑞典人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12月2日,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一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距今约50万年前,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而且头骨具有独特的东亚直立人特征。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在中国还发现了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陕西蓝田人头骨化石、湖北郧县(今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梅铺人牙齿化石、湖北郧西白龙洞人牙齿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的年代大多数在距今100万年左右。 “一万年的文化史”,是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该领域通过开展一系列实地民族调查而对整个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文化形态及文化演进展开研究,其有关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早期国家等问题的理论,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有重要参照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人类史,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能源、汲取能量的过程,食物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一环。距今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进入新石器时代阶段之际,农业起源也随之开启,这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底色。在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下,距今万年之前就形成稻作和旱作(即南稻北粟)两大农业体系的雏形,而且在距今9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时代,这两大农业文化就实现了在中原地区的碰撞与融合,从而促成以复合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仰韶文化的大扩张,奠定了早期华夏族群的人口、语言等文化基础,形成以区域性文化传统为主体的广泛联系的早期中国文化相互作用圈。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利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等相关科技考古手段综合表明,在距今5500年前后,黄河、长江等地已经分别形成了“谷豕是飨”“饭稻羹鱼”为主要生业特点的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出现后,人们开始定居生活,逐渐有了社会分工、社会生活与多样化的精神世界,自此贫富分化也渐次发生,随着阶级、阶层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国家最终诞生。读书会

(1)

福乐多2024-12-18

从了解中华文明开始,传承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通过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自觉传承文化血脉,从而不断涵养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1)

wefgfrg2024-12-17

传统经典文化研习与感悟:中华文明的大一统“度量衡”,±36度人类时空(时期),以(依)衡至恒! 人生朝代皆(界)四季,秦汉唐清恒(衡)循环🔁(轮回);别把一季(际、度)当真理,四季开元“度”量衡……适“度”、衡(恒)渡、制度、中华度…永远别失(过、极、疾)度…所有(宇宙)能量的商(墒、熵…殇)变规律

(0)

白天银2024-12-11

谢天谢地,不忘祖先,敬畏圣贤[合十][合十][合十][玫瑰][庆祝][爆竹]

(0)

陈智新2024-12-09

老师讲的非常好[强][强][强][强][强][强][强] 真正的国人好老师![强][强][强]

(0)
1 2 1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