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历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文化大革命存在片面认知,倾向于全盘否定。但从长远和宏观视角来看,这一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即西化、维护党的纯洁性以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偏差,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不然中国现在也许是资本主义社会了。当时国际形势复杂,西方势力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 “ 和平演变 ”,文化大革命中强调的阶级斗争等理念,在民众心中构筑起一道抵御西方腐朽思想的防线。只是当时红卫兵的 “ 批资 ”( 批走资派 )行为有点过头,应对事不对人让中国重回初心正轨,走社会主义道路......若完全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忽视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捍卫作用。也许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下,中国会因缺乏这种强力的思想斗争,而在西方思潮冲击下逐渐西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就充满曲折,文化大革命也是其中的一环,它的教训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反面经验,其积极的一面也不应被忽视。我们应全面、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推动国家更好地发展。
正如党的十一大上的政治报告所阐述的,毛主席指出:“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鉴于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历史教训和我国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毛主席以无与伦比的伟大革命气魄,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上没有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我们党取得了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的胜利,粉碎了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三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在反复争夺中夺回了被他们窃取的那一部分权力,使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空前巩固,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全面地、正确地贯彻落实扫清了道路。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我们党取得了直接依靠亿万人民群众战胜党内走资派的丰富经验,广大干部和群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提高了识别政治是非和政治骗子的能力,他们在反对“四人帮”的艰巨复杂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觉悟性和识别力,就是最生动的证明。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为普及,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在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更加深刻地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在世界上,我国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提供了新鲜经验,大大增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的胜利信心。毫无疑问,我国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将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上的伟大创举而载入史册,随着历史的前进,越发显示它的灿烂光辉。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下迅速发展生产力,是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战胜资本主义势力的需要......
总而言之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说白了,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路线分歧的问题,只要当时走资派(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同志 )能及时认识,主动纠正错误就是好同志,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十年内乱( 动乱 )……不管怎么说,这对中国的今天乃至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对此,您认为呢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中国之治”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初,中国民困国贫,一穷二白的情况不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造成的,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社会主义方式解决的。道路决定命运,一个民族和国家选择走什么道路,离不开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时,内有人多地少、文盲 遍地、土匪横行、黄赌毒猖獗、通货膨胀严重、工业基础薄弱、小农经济占主导、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等国情,外有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等不利因素。在这样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改变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被帝国主义不断侵略掠夺的悲惨命运,实现伟大复兴?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毛泽东同志指出新中国绝对不能走资本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或者受到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鼓舞,更是以史为鉴,从现实出发,进行工业化的需要和人民当家作主意愿的选择。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