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过:“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它肚子里一定有了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那社会一定有了吸血鬼”。这句话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在当时风雨如晦的年代还能说出这样的话,需要怎样的胆魄和无惧。
像鲁迅这样敢于说真话的人,还有很多,如著名作家李敖、评论家陈丹青、主持人白岩松、解放军空军上校戴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上也多了诸多记者、学者、专家、教授以及文学家、理论家和哲学家等,可是敢于说真话的“评论家”却少之又少,说真话成了中国社会最稀缺的宝贵资源,但是真话总要有人去说,因为说真话实话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和脊梁......
网上、生活中充斥着社会美好、国家富强的美好话语,诚然,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便利的一切,可是背后的矛盾、冲突却无人敢说,即便有人站出来,也会被歪曲成“破坏分子”,这是社会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让建设性和批判性思维得以相容相济,直面沟壑,才能让大海更宽阔。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我转发、传播了许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快传播《共绘网》与智者同行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前几天过记者节,澎湃新闻以“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记者挺身而出”发布社论,呼吁“新闻传播业和职业新闻人需要保持对世界的洞察和时代的瞭望”。张雪峰指导别人报考高考志愿时,曾经对一名高分考生家长说孩子如果报新闻专业就打断腿,从而把新闻领域的人给得罪完了。新闻的专业性其实就两个字:“真实”。如果那些传统的电视台、报纸能够恪守新闻从业者的良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们还是有市场、有生命力的。尤其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到不了第一现场、提供不了有价值信息,人们凭什么就无条件地相信呢?记者一度被名誉为“无冕之王”,这个评价已成昨日黄花。我们并不缺少专业记者,缺少的是对他们的尊重和保护,对真实记录的敬畏。有些地方召开所谓的新闻发布会,到场记者念着提前分配好的题目,台上发言人念着提前准备好的稿子,大家在一起进行着默契而无聊的演出,无异于公然进行自我羞辱。自爱者人恒爱之,自助者天恒助之。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勇敢起来,真实客观,自然就会挺起新闻人的脊梁。作者丨梳子姐
毛泽东:读书要打破禁区,把书读薄。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他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1976年,从9月7日到8日下午,弥留之际的毛泽东仍坚持看文件、看书。他最后阅读的一部书是《容斋随笔》。 毛泽东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读书最没有禁区”。当时在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沈昌文回忆说,毛泽东经常批条子,让下面的人帮他找书。 “读书的方法无非两条,第一条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看书中的人物、事件;第二条要学会当评论员”。毛泽东读书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勾画,写批注。 《资治通鉴》是毛泽东的床头书之一,他读了十七遍,得出“秀才说得多,做得少以及谁也看不起谁的通病”的结论,这就是要把书读薄。明儒院
智慧,需要超脱的心境。 有知识也有阅历,这种人或许会成为一个厉害人物,但如果没有超越的心境,也很难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的诗人朱湘,大概就是此类典型。他于1920年代留学美国,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安徽大学任教,讲授西方文学。但是他恃才傲物、愤世嫉俗,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因为一些锁事,与同学和校方发生冲突,于是愤然离校。 以他的才学和阅历,本来不愁生计。但是他自叹“博士学位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拿到,但诗非朱湘不能写”。固执地要以卖诗为生,最终导致孩子饿死、家庭破裂,年仅29岁就跳江自杀。 但是反观罗素,他一生遭人指责,却没有因此愤世嫉俗、消极厌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和才华,而变得孤傲、乖张。这种豁达、热忱的生活智慧,正是源自他超脱的心境。 罗素因为“信仰立场和道德缺陷”,曾经先后被英国三一学院、纽约城市大学开除教职。但是他放下姿态,靠着出版、办学谋生。 罗素的父亲和哥哥死后,都把爵位留给了他,但是他拒绝被人称为伯爵。 他一生获奖无数,但是他却在自传里说到:“支配我人生的有三种激情,它们虽然简单,但是非常强烈,具有压倒之势。它们是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的苦难抱有情不自禁的怜悯之心。与之相比,形式哲学虽能提供庇护,却终究是虚掷光阴。” 最后他写道:“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他一生不激进,也不保守,不对世界抱有偏见,始终以一种入世的态度,快乐、认真地生活。他甚至能够以“想象辩论”的方式,尝试理解甘地反对现代科技的立场。 他从不会让自己陷入眼前的情境而无法自拔,而是始终跳脱于事物之外,冷静而不失激情地去审慎反思,从而总能以超脱的视角,去看待所经历的一切。 他说,“我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以创造性的方式,认真地思考人间事物,而且能够观照“美和抽象真理构成的世界”。 对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他总能首先以理解的姿态进入,进而提出公正的反思;在历经世纪沧桑后,他更能以平和、怜悯的眼光看待世界。 在89岁高龄时,他以一生积累的知识、阅历和一位耄耋老人的心境,回顾西方2600年的哲学与智慧,仔细梳理、重新发现,凝结成了这部《西方的智慧》,从古希腊泰勒斯到当代维特根斯坦,涵盖千年历史与上百位智者的思想。 千字文华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大堆孤立教条的堆积,它是有严密内在联系的逻辑的科学体系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都是在批判形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从对其它哲学的批判、比较中理解其科学性。(作者郝贵生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