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一直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参与全球分工的核心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下一步应走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中高端,在于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首先,从人才出发,培养高科技、核心人才,提高待遇,改变劳动力结构。其次,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技术、质量创新。最后,要坚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强化竞争和统一市场,使土地、矿产等稀缺的公共资源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发展中国家生产力非平衡结构的形成。 相对来说,生产力非平衡结构存在于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其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影响及其内部脱节的技术经济联系特征所决定的,与发达国家新质生产力演变的“自然进化”过程比较,其新质生产力的演变过程出现强烈扭曲特征: 1.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总体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经济诱惑力。发达国家掌握着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技术和设备,通过各种形式的影响,客观上促成了发展中国家急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愿望和形式。但这时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演变已不再是其自身“自然进化”的产物,而只是从其外部以各种直接(强行)引入的结果。 2.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大量投资的初始来源及其形成速度,大大影响着原有生产力发展的相对速度,亦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将远远大于原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客观上造成了新旧生产力发展之间联系减弱的趋势,最终形成不同生产力共存的扭曲机制。 3.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总体生产力水平相差悬殊,仅依靠短期有限的投资和高素质劳动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存在赶上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机会。因此,先进技术、设备等的直接引进,虽然大大缩短了新质生产力的演变过程,但这种直接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视为简单地引进,难以完成新质生产力的蜕变过程,形成总体生产力“自然进化”的内生机制。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新质生产力往往具有强烈自我循环倾向,从而进一步形成了生产力非平衡结构演变的特征。(参考2017年0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璋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选)》)福 卡 智 库
美国,如何落入金融化的周期律。 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国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四次触发股指熔断。随着一批老牌企业宣告破产,起初那些有关疫情结束后美国经济(包括金融市场)韧性的玫瑰色幻想被一一证伪。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企业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停工停产进一步恶化了其偿债能力及市场预期;美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因疫情而承压不小,停工停产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就业危机,进一步恶化家庭债务情况,甚至可能酿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当前美国经济所处的境地,充分暴露出1989年以来美国历次金融危机背后的实体经济困境,也为我们理解金融危机的底层逻辑提供了难得的样本。简而言之,近四十年的周期性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金融不稳定假说”或“产能过剩”“积累危机”等传统的宏观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对微观基础与逻辑展开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过去四十多年的金融化进程,是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大爆发时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的阶段性表现,它深刻塑造着从政治制度到企业行为,甚至社会常识等各个方面,并导致了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就业危机、金融泡沫以及周期性的金融危机;随着ICT趋于成熟,要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重建重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确立产业资本的主导地位。此时,周期性金融危机就可能成为引发全球治理体系重建的重要转折点。从这一视角出发,以充分利用ICT、推动产业升级为目的的制度重建,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孙喜 何西杰 李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有三条基本路径:一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补齐核心技术短板,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合作攻关,深化数字技术的开放合作。同时深化数字技术从企业内到企业外,由传统工业系统到新产业系统全过程应用,从研发、设计、生产、运营到管理全流程的全景应用。二是实体经济以“智改数转”为基本途径,激活创新链动能。不同层次实体经济企业在数字化赋能创新中有明确的创新链定位,“链主”要形成“大”带“小”的协同创新,使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链的基本骨架支撑。三是政府在“数实”技术深度融合方面形成差异化、有的放矢的扶助政策,为实体经济企业“破局前行”助力。政府精准施策,发挥产业政策助力数实技术融合的有为作用。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等创新环节的协同性。 洪银兴,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家必须具有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统揽全局的应变决策能力。 一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中国大中型企业,内部事物是很复杂的,并且随时都在变化着。这样,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必须具有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统揽全局的应变决策能力。这就要求他必须精通他所在的企业,所从事的商品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能够直接做出决策。同时在其它方面也具有足够的常识,以便在领导部门与参谋部门的帮助下,对所有事物做出明确的决策。企业家应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能力及管理经验,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辽宁阜新市印刷总厂副厂长 高义堂)
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历史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国家集中资源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目标。此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经历了加速发展的阶段,生产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日益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三大强调了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的问题,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解析:1、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动态的、连续的,不是今天才有的。历史上一直在追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从十三大的“集约经营”到十七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代内涵可能有变化,但追求高质量的方向一直没有变;2、从十八大提出新发展理念,到十九大提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水到渠成,是对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母基金频道)
近来,国家对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特点的企业。它们多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主营业务集中,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很多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意识到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当时日韩、美国、德国分别提出“中坚企业”、“利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概念,都和专精特新型企业非常类似。 以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为例,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卡、水卡、银行卡上的芯片,有四分之三都是用Delo公司生产的粘合剂贴到卡片上的;可口可乐里的柠檬酸,基本都是永本兹劳尔(Jungbunzlauer)公司生产的;患者去医院做外科手术时,医生使用的手术导航系统多数都是博医来(Brainlab)公司生产的。 这些企业虽然不为公众了解,但是在某一产业链上却是处于“扼守咽喉”的位置。 如果细细研究发达国家专精特新型企业的发展史,我们将更清楚地看到,实业强国,尤其制造强国们在大企业光环之外的隐形密码,也是更关键的成功密码。
要统一认识,强化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实现了企业数据采集、数据互联互通,提高了企业生产制造效率,并拓展了远程运维、定制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与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能够解决由于经验缺失导致的产品加工精度不高等传统问题,通过数据的积累,实现了产品加工精度的提升,同时,一批智能产品得以生产、面世,促进产品更加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在“十四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智能制造的作用,要注意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制造业企业效率、实现价值链跃升的技术手段,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作者:朱明皓,系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魏杰:“十四五”时期把战略产业划分了八个重点,现在中国所讲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了八个主要内容:第一,新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新材料。大领导在2016年出访英国时,专门去了曼彻斯特大学看了石墨烯实验室,石墨烯是新型的钠镁材料,它的硬度是钢的几十倍。最近广汽报的新闻,说发明了石墨烯电池续航能到1000公里,网上炒得很厉害,为什么?因为石墨烯有可能代替锂电池,许多产业的发展有待于新材料的产生。 第三,生命生物工程。既涉及生物,也涉及生命,涉及到农业、健康、医疗、卫生等等一大堆问题。 第四,信息技术。像5G就属于新一代技术,阿里巴巴、腾讯软件可以,但是硬件不行。支持这种产业的硬件我们不行,像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美国一卡脖子我们就不行了。华为的5G可以,但是支持5G的技术我们不行。所以“十四五”重要方向是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因为这是我们的硬伤之一。 第五,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重要的战略产业范畴,非常关键。所以节能环保相关的产业在“十四五”时期都会得到巨大的发展。 第六,新能源汽车。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讲新能源汽车,因为连续5年都讲,有人就问我为什么不讲,因为不用再强调了,今年讲不讲都是重点,人类社会一定是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因为传统汽车没法解决污染问题,最好的德国公司都解决不了。第七,人工智能。未来整个人类的消费生活和生产都将走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分两类,第一类叫智慧人工智能,就是代替人脑,你不用思考,一点鼠标就行。像中国好医生,把症状打进去,一点鼠标吃什么药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