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涨令”到期后,“涨价潮”紧跟其后。2013年已有六个省(市、区)完成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工作,今年9月入学季,江苏、贵州、宁夏三地也会加入这一行列,新的高校价格少则涨一成,多则翻一番。近来,高校真的就那么缺钱吗?学费都去哪儿了?类似这样期待高校生人均成本透明的呼声不绝于耳。
现在高校常常资不抵债,办学经费不足是学费涨价的主要原因,而办学经费不足又归咎于“官僚化”和“衙门化”严重,行政机构过度冗余,比如北京大学的行政机构就有27个,有的大学甚至有40多个行政机构,占支付的很大部分。加上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学一定要“大”,所以常常大兴土木搞建设,而实际用途却要打上个问号。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生上缴的学费,而这些钱,未必都用在学生身上。学校的学术舞弊、资金腐败、层出不穷的自杀案件,关系和潜规则的理念深入学生内心;他们的课程常被各种没用的行政课占据,专业课也是在昏睡或玩手机中度过,浑浑噩噩地混完了大学,使得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严重缺货。毕业后,对自己的天赋和志向还不确定,却能沉浸在“成人式”的奋斗中……
大学本应是促进社会阶层垂直流动、缓解阶层板结的公器,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却成了教育产业链上最被动、低端产品,如此的收支比例,他们还要为其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