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到底是涨还是降,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特别是近几年时间,想必大家都听到了很多关于房价下降的消息。我们知道,房产实际就是一种商品,政府如果不出台任何政策指引或者抑制措施,那么房地产市场将从最开始的原始状态,经历自然的高峰低谷。
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就是政策干预太多,或者说根本不是市场经济,完全是政策经济。当前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的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核心就是价格机制。对此,有人认为,房地产的涨跌(走势),还是由市场去调节吧,政府不宜过多干预,除非大起大落时才出手,其重中之重是防止国有资产特别是银行信贷资本(金)流失(坏帐),单靠民间资金很难左右房地产升跌?因为关键因素是如何束缚和把控银行信贷资金这条巨龙。对此,您怎么看呢,请与我们说说吧!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就要投机者与投资者套牢,最后低价收归国储,为刚需者谋福利。真正的刚需者是不怕价格变动的。 房价下跌,劳动力价值提升,缩小贫富差距,减少不必要的内卷,提升底层大多数老百姓幸福感。
对房地产目前的状态,必须迅速恢复其商品属性,压缩政府性投入的低回报地产项目,控制恢复市场主导的比例。现在总的指导思想过于理想化(我指的是过于社会主义理想化)。要恢复市场主导机制,恢复商品属性,目前大量的不可交易或者交易限制的措施要取消3/4以上。市场建设主体目前大体三类民营、国营地产、和城投,现在第一类大量撤出,第二类活力不足,第三类不从进来吞了第一类的份额但是扰乱市场规则,将来问题重重。因此激发第一类,或着三类混合合作,而且在混合过程中要让两类公有让利于第一类用于这个阶段的经济引导。
坚决防止房地产进一步下滑。 要高度重视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因为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多数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而金融危机的发生,比如80年代的日本金融泡沫,2008年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又常常因为房地产危机而引发。 不能忽视我们房地产目前的压力巨和困境,要防止房地产困境久拖不决演化成为行业危机。房地产业系关老百姓的主要社会财富,银行的主要贷款资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杠杆结构,所以不能坐视房地产的问题进一步蔓延扩散。 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房地产库存的进一步上升,烂尾楼的进一步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继续破产暴雷,都会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带来全行业的进一步下滑,甚至走向崩盘的边缘。 而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如果进一步严重化,无疑会导致更加复杂的经济问题和金融问题,会给居民、银行和地方政府,带来一系列的不利连锁反应,形成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巨大冲击。房价不继续下跌,就能稳住现有的按揭用户,避免大面积断供违约出现;保交付得以快速推行,就能稳定社会预期,切实保护老百姓的财产权益;房屋销售缓慢回暖,就能慢慢化解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进而化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压力。 从国内居民的居住条件而言,老百姓的改善性、保障性的住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快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有力的政府调控,形成对房地产行业回暖的有效支持,稳住房地产这个支柱行业不向灰犀牛风险演变。不要总对民营房地产公司的危机作壁上观,甚至幸灾乐祸,当行业危机进一步蔓延,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那些被政策保护得很好的国有房地产公司,不可能独善其身,反而在风险和困难面前可能更加不堪一击。 总体而言,目前拯救楼市的决心不够,政策力度不够,托市效果有限,如果继续拖延下去,会将行业问题复杂化、危机化,国企和民企都将不堪重负。 亚当特烦恼
问:现在很多经济学者提出房价下跌、股市下跌造成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怎么判断民企是不敢投还是投不起? 王小鲁:我这里说的民营企业信心不足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指实体经济企业。房价下跌和房地产市场收缩是另外的问题,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里做过分析土地财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里不讨论了。当然这对投资有叠加的影响。 研究显示:头部国有企业贷款利率跌破1.8%,但是政策利率3.65%。民间借贷利率则一路上扬,而对于普通小微企业的贷款依然维持在8%-9%。平台公司的贷款维持融资成本则在10%左右。来源:中国企业报
超九成借款人可及时享受存量房贷利率政策红利。8月31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允许商业银行自9月25日起降低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住房房贷利率,可以选择由商业银行新发放住房贷款置换,也可以协商变更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已在积极有效推进。”邹澜表示,考虑到房贷存续期最长可达30年,而且不同贷款的时间、地域、个体差异较大,政策公布后,央行与主要银行保持了密切沟通,指导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细化政策落地方案,尽可能为借款人提供便利。 邹澜指出,9月7日,四家国有大行发布公告,对于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的存量浮动利率首套房贷,明确将于9月25日,也就是政策实施首日,主动批量调整利率,整个过程不需要借款人操作。 对于“二套转首套”等其他情况,借款人可以从9月25日起向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银行将对审核通过的业务进行批量调整。大部分符合要求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将降至报价利率,2022年5月以后的将降至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直接下调至政策下限。中小银行也在陆续参照国有银行制定并发布实施细则。 “预计超过九成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在第一时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其他借款人的存量房贷利率也将在10月底前完成调整。”邹澜称,存量房贷利率的降低可以节约居民利息负担,显著增强消费能力。本次政策调整利好是中长期的,可持续为近几年较高利率贷款买房的家庭减少支出,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效促进消费增长。
如今几乎所有担忧人口的那些专家学者,都是从国家社会层面分析人口的影响。几乎没有从个体角度来思考这事,年轻人到底怕啥,到底痛苦啥,似乎没多少人关心,而生育决策,是最自下而上的,你得去从最下边来解决,而不是各种顶层设计。 在日本等国,还出现一个情况,叫“仇老”。也就是说,年轻人认为老年人霸占了社会的整个红利,构筑了可怕的资产壁垒,自己啥也没,奋斗一生可能连别人的起点都达不到。 于是极度痛恨老人,一方面痛恨有钱的老人,因为他们霸占资源。也痛恨没钱的,因为没钱的老人消耗了年轻人交的养老金。还痛恨自己家里的老人,嫌他们帮不上忙还拖累自己。 我以前理解不了,这两年也在年轻人里看到了类似言论,他们认为自己所有的悲剧,就在于红利都被上一代吃光了,然后用极度夸张的房价把他们的前途卡死了。而自己拥有的,只是一个帮不上什么忙、让自己输在起跑线的原生家庭。如果不买房,那一辈子交房租,如果买房,那三十年做房奴。自己唯一做错的,就是晚出生了一些年。 所以我现在觉得,房地产如果真不行了,就让他不行吧,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该退出了。而且这里的“退出”并不是真的完全退出,也没法完全退出,毕竟美国那样的成熟社会,房地产依旧是一个关键支柱。这里说的退出,是不把房地产当做最重要的引擎了,以至于整个社会围着这根柱子转。 转型之路固然痛苦,不过也是没招的事,硬撑着不承认也不是个事,关键还是找一条新的可持续的道路,越坚持不承认问题,找新路的时机越往后推。 顺其自然就行了,反正别再使劲让房价涨了,也没必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背更多的债去救房地产。让老百姓自己去选择把钱往哪花,用正常的消费推动产业升级,而不是让房地产相关产业越来越大,然后有一天没法继续膨胀迅速崩掉。 人一旦接受了“周期”这个设定,就能意识到一个问题,衰退或者说萧条本身并不是坏事,这个阶段消灭掉落后和过剩的产能,经济才能健健康康重新上路。 甚至可以说,没有衰退就没有新生,历史上每次新技术新产业的诞生,都伴随着旧产业的衰退。如果旧产业死活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占着巨大的资源不放,通过政策反复给自己续命,长期看来可能只会不断延长麻烦的时间。(九边)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