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上帝死了”这一宣言,在哲学和文化领域引起了深远的回响。这句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断言,而是尼采对当时欧洲社会精神状况的一种深刻批判和反思,特别是针对基督教信仰的普遍衰落以及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动摇。
尼采认为,随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传统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的上帝观念,逐渐失去了其绝对的权威性和解释力。人们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以及他作为道德和宇宙秩序的最终来源的地位。尼采主张对传统道德进行彻底的重估。他认为,基督教道德是建立在“奴隶道德”之上的,即强调忍耐、牺牲和服从,这种道德观念压抑了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他呼吁建立一种以“超人”为理想的新道德,强调个人的自我超越和生命力的张扬。
在尼采看来,随着 “ 上帝死了 ”,传统的价值体系确实需要被重新审视和重构。因为原有的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上帝信仰的基础之上的,而一旦这个基础动摇了,整个价值体系也就失去了稳固的支撑。况且那些所谓的教徒信教后,不是照样发动战争和说谎话吗?故宗教并不是神圣的地方......对此,您觉得是否应重新界定价值体系即构建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乃至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呢 ?基于此,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哲学关心的问题总是涉及最根本的一些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哲学关心的不就是那著名的“三问”吗?即“我从哪来,我到哪去,我是谁”。“三问”是终极意义上的追问。其实哲学跟我们日常生活,跟我们每一个时代的人最直接的关系,在我看来是价值问题。 在每个时代,哲学都在跟某种倾向做斗争。这种倾向就是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虚无主义。你不要以为虚无主义是近代才起源的,也不要以为虚无主义是西方哲学的事,更不要以为虚无主义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以后才有的。虚无主义,在每一个时代都会不断地出现。原因很简单,当你面对世界本身的时候,当你开始用疑问的方式来探索世界、思考世界的时候,你就会有一脚踏空的感觉。因为,原本实实在在的东西,瞬间就可以看到其背后空虚的性质,进而开始对人生的整体意义产生怀疑,“我们活着干什么?” 虚无主义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只不过不同时代的虚无主义程度不一样。我不能不感慨地说,我们的时代是虚无主义集大成的时代,历史上所有虚无主义的形态,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 庆幸的是,所有伟大哲学家都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今天阅读任何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哲学思考,都有其当代性。也就是说,由于哲学问题的普遍性,也就意味着哲学家的思考具有普遍性。由于哲学家的思考有普遍性,所有伟大哲学家其实都是我们同时代的人。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过程。人生那么长,总有做不完的事,人生又那么短,真正重要的事也不过那么几件。 世间所有的事都可分为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天的事。 做事之前想一想“关你什么事”“关我什么事”“关他什么事”,以阳光的世界观、松柏的价值观、春天的人生观过好自己的生活。【老子道德经】
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但是”,有人会说,“宗教的、道德的、哲学的、政治的、法的观念等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固然是不断改变的,而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法在这种变化中却始终保存着。 此外,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但是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相矛盾的。” 这种责难归结为什么呢?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本文摘自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出版。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遵守规矩,做人底线。 懂得规矩,是为人品。 结交朋友,人品为上。 品行端正,善解人意。 经常反思,自我完善。 才是对己,一种负责。 是对人生,一种感恩。
1
共7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