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越发严重,太多文人墨客、学者和网民等钟情于关注人情世故(人伦)和鸡毛蒜皮的一些生活小事,却对就业、看病、环境和国际形势等关乎社会发展及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人们思维的停滞还是社会的悲哀?亦或是短视,格局太小?
人无法脱离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能只着眼于生活中的那点小事,而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关注国家政策制度,社会政治经济等大事,特别是《共绘网》的话题(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即人类的根本问题,不能总是人云亦云,缺乏自我判断与思考,否则,势必会成为精神的奴隶,也不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普通人尚且要善思善辩,知识水平更高的学者、专家更要站在人类的角度审视社会中的病态现象,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而非整日将精力放在没有意义的小事上,津津乐道,这岂不是浪费生命吗?......作为一个民间智库,《共绘网》不忘初心,坚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幸运的是有很多话题被发现,被关注,也许未来之路不是很坦途,但我们仍然无所畏惧,只为擘画新时代宏伟蓝图。期待你的加入!“我转发、传播了许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快传播《共绘网》与智者同行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谓大格局、高智慧,无非就是一种平静平和的内心状态。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改正自己的错误,升华自己身上,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越是这样的人,越不会和烂人烂事、小人小事纠缠,不因旁人的看法患得患失,不因现实的流言蜚语纠结。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真正大格局的人,坚守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痛一样。念念之间,一心都专注在痛楚之上,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说闲话,管闲事呢?曾国藩刚在翰林院任职时,上司赵楫的父亲进京,下帖子请同事赴宴。当时曾国藩刚做官不久,俸禄也很少,日子很拮据。再者,他对这种敛财的事也深为不齿,所以不顾同事们的劝告,没有去捧场,因此得罪了上司。幸好当时曾国藩紧接着连升几级,官职大过赵楫,赵楫纵使有千万个不满,也只能压在心里。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曾国藩遭弹劾,连降数级,再次在赵楫手下做事。当时曾国藩皮癣发作,严重到不能久坐,便去向赵楫请假在家修养。赵楫好不容易等到报仇的机会,他板起脸来,没好气地训斥:“你才被降职,就要请假,是看不起本官吗?你的假,我不准!”曾国藩只得继续带病工作。平日里,只要逮着机会,赵楫就要训斥他一番,还到处说他坏话,处处压制他,连同事们都看不过去。曾国藩却当作没事一样,只管做好手上的工作。后来曾国藩立下丰功伟业,始终没有伺机报复赵楫。这就是格局越大的人,越不爱纠缠。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对于小人小事,烂人烂事,与他们计较就是浪费生命,白白给自己找气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纠缠、不计较。不纠缠、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纠缠、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正是因为不与烂人烂事、小人小事纠缠,曾国藩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京博国学
我不否认任何人都必须先得解决生存问题才谈得上精神的发展,我只想提醒一下,一个想做新型知识分子的人在生存问题有了基本的解决之后,就应该想到、也有条件做到把自己的生存方式作一个颠倒:原来是先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为思想提供必要的基础,现在却可以把思想本身当作人生的根本基础,物质的追求则以满足自由思想的必需为限,尽量简单化,借用老子的话叫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我也不否认一个知识分子也可以有政治上的抱负,有从政以造福于社会的理想,我只想提醒一下,一个想以知识分子的身份来影响社会政治的人首先应考虑自己的本分和立足点的问题,不要蜕变为争夺权力的政客,把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从而失落了知识分子的身份。 对一个真正知识分子来说,经济政治的考虑也许不能没有,但永远只能是第二位的,是服务于个人的独立思考、精神上的探求和自我实现的。 这样,他就能做到懂得经济而不陷入金钱的束缚,关心政治而不为政治所奴役、充当政治的纯粹工具。以这种方式,知识分子就能做中国人的脊梁,这其实也就是全人类的脊梁。
当chatGPT来临时,人们纷纷谈论,纷纷恐惧或兴奋;当张颂文沉寂多年终于火了,全网便到处是他的消息,一举一动乃至古老的片段都被挖掘出来刷上金色的颜料放在灯光下照。我想起在去年,在前年,以及在许多年前,发生过很多事,或荒诞的,或丑陋的,或惨烈的,每当事件袭来,人们便纷纷站在街上,翘首企足,一片哗然——多么盛大的景象啊,我只感到悲凉。莫少儒
格局思维。 古时候有一个穷小子要见未来岳父,但家里只有一块肉,小伙子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切成大肉块,岳父见状非常开心,认为小伙子家庭情况很不错,女儿嫁过来生活条件不会差,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小伙子的思维格局打开以后,把原本很可能要黄的相亲变成了板上钉钉的大喜事!真正是,格局打开,喜事自然来!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是具备了“争名利于众”的条件。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人通过互联网走向了“市场”,把自己和自己的知识“商品化”。当然更多的是充当“贩卖者”,即没有自己的知识,而是贩卖人家的知识。互联网是传播知识的有效工具,但这里的“贩卖”和传播不一样,传播是把知识大众化,而“贩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钱财。 看看眼下日渐流行的“付费知识”就知道未来的知识会成为何等东西了。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促成了社会各个角落上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宗教迷信、巫术等等)登上“学术舞台”,并且有变成主流的大趋势,因为衡量知识价值的是钱、是流量。 而后者的力量如此庞大,更是把前者拉下了水。作者:郑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