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各大城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数逐渐清零的时候,国外的疫情却进入了一发不可收的局面,对全世界而言,这场新冠肺炎病毒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有什么办法?总是医务人员来扛!阳性照样挨去上班[大哭][大哭][大哭]。 医院人员比以前更辛苦,不仅身体苦,精神压力更大。以前受尊敬,现在被抱怨,因为患者太多了,顾此失疲。
很赞成这句话:“既然控制不了病毒,那就控制好我们的情绪吧。”在疫情仍在的今天,我们需要控制的可能首先是对病毒过于乐观的情绪和侥幸心理,于是盲目地自信:我和我的家人不论老小,都不会被感染;即便感染,也不会是重症;即便重症,医院也有空闲的病床等着;即便没有病床只能躺在家里,极低的致死率也不会摊到我和家人头上;即便摊上了也没办法,人总是要死的,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就跟赌球赌输了一样。问题是,如果大家都那样想,抗疫失败,疫情有可能真的会朝着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那就后悔莫及了!
后遗症,谁敢说没有!一个人多次感染,周围人多次感染。感染休息养病这样子各岗位就总缺人,不论哪个岗位缺人生活就会打乱。一个人多次感染又不是感染后就会有抗体,它就是无数次的感染让身体逐渐虚弱。躺平的代价太高了,其实中国不是要绝对清零,是要动态清零,因为我们还没做好共存的准备
普通人能做什么? 世道复杂,前路艰难,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1. 打疫苗! 如果知道有一天不得不开闸泄洪,那最好先穿上救生衣。 根据香港卫生署提供的信息,不打疫苗人群病死率是2.87%,接种疫苗两剂次人群病死率0.14%,接种3剂次人群病死率是0.03%,两者分别相差20倍和95倍。 不要再有侥幸心理了,赶紧接种完整疫苗。如果你关心你的家人和父母长辈,就敦促他们接种疫苗。 2. 疫情来了也不要慌张。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某一天,病毒会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这是无可避免的结局。 在未来全民被病毒浪潮冲刷的时候,也是社会面临考验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淡定,不信谣,不传谣,不额外添乱。 不要轻信网络上的新闻,主动回避那些博流量的无良媒体,不要被戾气和网络喷子影响了判断力。 3. 增强体质,小病不要去医院,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一生病就扎堆去医院,是我们目前医疗体系里最大的bug。 在没有实现分级诊疗体系前,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小病不要去医院。(作者:木马君)
坚持命运与共,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打赢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力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我们积极推进国际抗疫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国际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我们倡导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打击虚假信息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能力。我们支持和参与全球疫情科学溯源,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我们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援助,推动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权健康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杨洁篪)
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来我们就活在各种细菌病毒的世界里,抗争是必然的,总会有输赢,我相信我们的医学科学家可以对抗这该死的病毒,在这次疫情里,就可以反应出很多问题和漏洞,也可以考验一个国家的团结和发达程度,更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科学家们是驴还是马!
看个人体质,身边99%的人都平安度过了阳性感染,普遍反应是1-3天后有缓解,一味地宣扬个例,制造恐慌,也是大可不必,什么病不死人,难道生活都要停滞下来,不生活了?这不现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