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学术存在大量重复研究,导致资源浪费?

发布日期:2016-05-15    浏览次数:4139

        学术是从累代所积之经验、知识中,求出通向未来的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研究更趋向于科学、规范、系统和学科的组合交叉研究,其技术更为先进,其手段更为多样,其成果更是丰盛浩繁,显示出人类社会及其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学术研究注重的是学术质量与学术创新。对于学术研究其得出的结果越具有创新性,其学术价值越大。然而现在中国的学术界却存在着大量重复的研究,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对于同一个课题,便有很多篇论文,可每个人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共绘网》不禁发出质疑,这样大量重复的研究,是不是即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物力呢?对此现象,您有何看法呢?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学术 资源
赞同(64)  |  中立(1)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fjuyrfes2023-08-20

把学术深奥化,主要表现为抬高大人物工作的意义、贬损乃至否定小人物工作的价值,强调学术远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从事。 我的一位同学,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的一家大学教书。他每次回国,都要大讲特讲美国的社会学研究如何了得,同时对国内同行的工作嗤之以鼻,声称若以美国的社会学研究水准衡量,国内的研究成果不过是一堆垃圾。 张五常也持有类似观点,发表宏论说:“学术文章有大小之分。大的不一定长,小的不一定短。大的重于泰山,不可或缺;小的轻于鸿毛,有等于无。大的风毛麟角,小的多如海上沙。其他的学术我不大了了,但就我所知的经济学来说,如果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类的知识什么损失也没有。” 类似的说法,尽管十分冠冕堂皇,但我都不敢苟同。《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无论美国学术,还是中国学术,其存在都有合理性。大文章有大的价值,小文章有小的用场。学术研究应时、因地制宜。各国因国情不同,遂有不同的学术传承。(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

花香满径2023-04-28

方法步骤。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分为6个步骤。 (一)提高认识。各级党委(党组)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制定方案。各级党委(党组)要围绕调研内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项目课题、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等,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调研的时间、地点、人员。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制定方案。 (三)开展调研。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同时,针对相关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要转换角色、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要加强督查调研,检查工作是否真正落实、问题是否真正解决。 (四)深化研究。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交流调研情况,研究对策措施,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五)解决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六)督查回访。各级党委(党组)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领导干部要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来源:新华社

(0)

郭宣林2023-04-26

领导干部亲自做调查、写报告是一项优良传统。

(1)

BJFRZD2022-11-27

既然自由有边界,学术自由也应该有边界。难题在于不如物质性产权边界清晰。

(0)

李叔2022-08-15

陈春花教授最近所遭遇的双重危机(华为门和博士学历问题)已经发酵将近一个月了,网络上各种舆论沸沸扬扬,冷嘲热讽,但是,很少有说到点子上的。 远的不说,单就学术界而言,著名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把陈春花和尹烨相提并论(2022年7月25日公众号文章)),质疑他们两个人哪个博士更“水”?而我最近回陕西老家探亲时,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甚至都问到了这个问题,令我非常震惊。我猜想,在中国至少有三四亿人都知道这个事情。真可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不同于网络上的文革式网暴,反观中国管理学界则是一片沉默,一片死寂。而在个人私信里,大家则在转发和评论各种相关文章,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种情况,既很正常,也很不正常。 说它“很正常”,是因为凡是与陈春花教授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陈春花老师与人为善,对人毕恭毕敬,如沐春风,很少有敌人。所以,但凡是熟人,谁也不愿意撕破脸来公开谈论这个问题,更怕自己落下一个“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恶名。 说它“也很不正常”,是因为这个事情是中国管理学界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绝非仅仅是个人私事,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如果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中国管理学界一直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管理学者的颜面何在?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师道尊严?难道真的要被别人批评成“沉默的大学”、“沉默的管理学界”吗? 特别是,北大至今就这个问题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的人,我对北大非常有意见,很失望。甚至可以说,我对北大的意见和失望超过对陈春花教授本人的不满。 7月6日早上,当有人第一时间把《上万篇文章夸大炒作,华为称与陈春花无任何关系》一文转发给我的时候,我条件反射式地评论到,“陈春花老师大概率不会自己炒作,但是,架不住网络写手层出不穷。华为这个声明写得有点损,没有必要写最后一句”(好几个朋友都可以微信截图证明此事)。但是,随着事态的不断发酵,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私信里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我被问得很烦,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2022年7月9日,我写下了这篇深度分析性的第一个版本。今天公之于众,主要供中国管理学界参考。(赵向阳博士)

(0)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