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仅在去年上中旬,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而且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共建合作。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薛力:国企与民企如何在“一带一路”共建中更好发挥互补作用? 王文:国企和民企都是“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也都应该是平等的力量。所以我认为首先就是二者之间要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薛力:目前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吗? 王文:我觉得目前开展协作的有,但仅限于那些大民企和大国企之间,而小民企却总是被国企看不起。 我认为我们的金融国企在海外应该给民企提供一些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我也呼吁国家应该给予民企更多支持。 薛力:NGO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共建? 王文:中国的NGO在海外基本上没有起作用。主要原因在于NGO在中国并不受鼓励,实际上一些NGO更多的还是GO。理论上讲NGO本身在国内就不发达,所以到海外去就更不能期待它起什么太大的作用了。
无论是“国家化”还是“国际化”,中国的国有资本都不具备相似的条件。 就“国家化”来说,中国的一个重要比较优势是三层资本结构的均衡发展,即顶层的国有资本、底层的民营资本以及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互动的中间层。其中,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包括自然垄断、国民经济的支柱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等。民营企业占据了民生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这种劳动分工和合作促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的经济奇迹。新加坡不重视民营企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市场规模过小,很难发展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新加坡的民营企业如果要获得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中国则不一样。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因为市场规模巨大,我国民营企业是有能力发展成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个大国,需要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来保障国家安全。如果国有资本在所有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类似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的“国有化”。如果那样,国民经济最终就会失去竞争力。一个理性的安排是在一些领域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领域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这样一种安排也是考虑到我国国有资本“国际化”所面临的困局。(选自郑永年《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资深国企改革专家宋文阁博士认为,国企在帮扶中小企业发展要发挥国家队作用,更要发挥产业战略引领作用,做好各类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具体来说:一是国有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中上游,在全价值链起到率先引领作用,民营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中下游,在保就业方面要起到稳定民生保障的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民营企业的战略或财务股东,为中小民营企业补链、延链、强链起到控制力、影响力,培育出更多的专精新特巨人企业,特别是能培育出一批具有技术领先的隐形冠军企业;三是积极与中小民营企业发生业务联系,不得借口国有资产流失拒绝与中小民营企业发生业务联系,且在商业信用范围内,不得拖欠民营企业应收款项或者股权价款,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贵问题。
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风雨洗礼、艰苦蜕变,能力和实力不断积累进化,如管理能力、人才资源和资金实力等,有条件和基础为新时代的光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民营企业能够一如既往做好光彩事业,也得益于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光彩会组织的有力引导和组织。此次《意见》也特别强调了加强组织保障,让民营企业能够更加放心、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光彩事业中来。 而让民营企业家们充满信心的底气还在于,在“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引领下,在向共同富裕伟业扎实推进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必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1
共6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