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每一个观点都有可能改变世界。世界瞬息万变,中国民间智库加速奔跑,是敏锐的先行者,是柔韧的坚守者,《共绘网》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智库。
《共绘网》的宗旨是“共绘梦想,见证世界美好未来”,成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及中国社会发展、思想学术等的探讨,关注当下时事,深思各类民生。这里不仅有高度,也有深度,许许多多的中国和世界故事在这里被发现和解答(醒世恒言)。如果你也是一个热爱思考、关注社会的人,请登陆《共绘网》畅所欲言,发挥你们的智慧、想象力和洞察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欢迎您的加入!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尽管《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还非常弱小,但对中国而言,它的诞生可能是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中国的民间力量和声音,将大量走向世界,投身国际发展,去赢得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共绘网人”相信,也许有一天,看过《共绘网》的某位青少年,也会像珍·古道尔一样,为整个人类,甚至整个地球而战斗。“共绘网人”会作为世界公民被人们记住,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为世界做了很多贡献。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他们的理想,也是他们的执念。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对接内外宣的任务。在内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就紧扣了国际社会关心关切,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从文明特性、民族特征、制度特点等角度,深刻揭示奇迹背后的原因、成功背后的密码,帮助不同制度下的国外民众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外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围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全面阐述我国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者:陶文昭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现代化本身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式发展,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为物质关系的变革,也体现为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的深刻变革。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随着社会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的转变,依赖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也发生了或快或慢的转变。具体来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中国从“全盘西化”,到“以俄为师”“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路”,实现了以文化的世界性赋予民族文化以新内涵、以马克思主义赋予社会革命以理论武器、以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赋予自身发展以特殊规定性的新建构。在精神世界层面,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指引。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相互融合、相互形塑,确立了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现代中国的发展指向学习世界先进文明的进步、民主、自由等现代化精神;另一方面,现代中国的发展也指向批判、超越资本主义片面发展的现代规划和历史想象,明确社会主义新现代性的建设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取代了传统的儒家历史观和历史学,并逐步占据学术知识生产系统,成为主流的或官方的历史科学和历史知识。”“历史唯物主义又进一步深入中国人的日常文化心理之中,化作一种支配性的‘历史常识’和‘历史想象’。”可以说,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原理、话语为“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根基,使得中华民族的特殊精神在时代的发展中得到了重塑和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体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引的具体普遍性和绝对现实性。安昊楠
观察者网:西方常做的方式就是贴标签,用高度概括、有冲击力的意识形态词汇定调,大众形成认知后很容易思维固化,再想要改变就很难了,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对外传播工作难以推动的很大因素。对中国学者来说,该如何提升这种原创知识与话语能力?同时又以一种西方社会能够听懂的方式让他们接受?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当前,国际话语权之争已全面展开,中国官方、媒体、智库、学者都需要坚定信心,对内释放活力、改革机制,对外善于斗争、敢于解构,最终打破西方话语霸权,重塑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全球话语。 要做到这一点,从长期看,肯定需要中国可持续发展,至少要在包括经济总量的国家综合实力形成领衔世界的局面,但从短中期的具体实践上看,至少要有以下几点重大变革与观念提升: 一是需全面“去魅”西方话语,树立真正的中国话语自信。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以“去魅”指涉西方现代化进程从宗教神秘、神圣、魅惑中走出的科学力量。同样,21世纪的全球话语重塑,也需要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话语中挣脱,从假定西方崇高、典范、发达的元叙事中跳离出来,并进行“去西方中心化”地重新解释非西方世界的实践。 诚如上文所述,包括扶贫、治安、反腐、生态、秩序、基建、网购、外卖、抗疫在内的诸多中国发展盛况都已超越西方话语的解释力,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应当花大精力,像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那样,形成釜底抽薪的解构力量。更重要的是,形成对中国发展的“真信”,理性、全面、深刻地看待与叙述当下的中国发展,最终将发展成就的事实优势转化为舆论优势,再将舆论优势渐渐转变为话语优势。 二是需培养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敢于、善于国际斗争的学人意识,敢于引导国际舆论与话语的走向。这点是《思想坦克》一书的核心逻辑。正如美西方智库常炮制“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债权帝国主义”等全球流行概念那样引导国际话语叙事,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也应有研究战略的抱负,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一带一路”等宏大倡议上精细破题,摆脱西方理论的束缚,形成中国政治学、中国经济学、中国社会学等一系列从中国实践出发,也能在世界普适的新学科体系。 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一些热点、难点议题上,敢于直面西方学人的话语优势,抓住其中的理论漏洞破绽,善于通过短评、长文、学理论述、专著等各种方式先解构、再重新阐述,进而确立中国学人的国际权威与全球美誉。 三是需有配置全球话语资源的机制变革,确立更高的研究绩效目标与观念创新。正如许多美国学者的论述都能影响中国决策者,中国学人也应有志向与雄心影响白宫、克里姆林宫、爱丽舍宫等。中国智库学者应树立更频繁地在国际知名广电频道发声、在国际顶级论坛发言、在西方一流媒体上刊文的新绩效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越来越多国家的智库进行全球布局的当下,中国智库同样需要进行全球资源配置,构建各国使领馆、跨国企业、国际合作与信息传播的网络架构。对官方而言,则需要一系列的深化组织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评价、国际交流等改革,还需要一批研究选题、聚焦内容的创新,撬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万大军”投入到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事业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一个大国的崛起,既需要有经济、金融、军事等硬实力提升,也需要有思想、文化、观念等软实力提高与话语权崛起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良好形象树立,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观念价值走向全球,势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这个过程中,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应当志存高远,在全球大国博弈的高度上思考自身在新时代下的任务与使命,最终实现话语权的弯道超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上一个壬寅年,1962年,中国逐渐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的阴霾。又一个壬寅年,2022年,肆虐全人类的新冠疫情大流行进入第三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就像那过去的千百年,以及即将到来的明天。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祝愿:壬寅虎年大吉!
1
共7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