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西方流行罪感文化;印度是苦感文化;而中国崇尚乐感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儒家文化似乎更积极乐观?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次数:8184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各种文化通过交流、碰撞、融合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西方流行罪感(丛林法则)文化,这种文化起源于西方的“原罪说”,其核心内涵是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人一旦察觉到自己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便会有一种深重的罪恶感。印度流行苦感(宗教)文化,在富人意识当中他们只能是多做善事,来世才能更好,穷苦人当中更是感到自然,吃的苦越多,来世才能更好。而中国崇尚乐感文化,于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充满内心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它立足于一个世界(此岸世界)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从而培育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三者对比,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文化似乎更积极乐观,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 西方 流行 罪感 文化 印度 苦感 中国 乐感 儒家
赞同(4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TGCSS2021-06-01

每天读点历史故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人事,可观将来

(0)

杨汉洲2021-03-24

中国文化中关于人性论的观点虽有分歧,但性善论一直是我们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本善良,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荀子虽提出“性恶”,但他同样认为“恶人”经过教育便可向善,人的最终归路就是善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善”的人性论逐渐成为官方钦定的主流派观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与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之意;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与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良真诚,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灯,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需强迫,它会传播。以真诚和善良做人处世才能活得安稳宁静。

(0)

曲强2021-03-18

在满目疮痍的动荡世界里,维持一份公平和友爱,需要巨大的努力。

(0)

叮噹2021-03-16

启发很大!我目前就是处于建立系统化知识链的阶段

(0)

何蕾2021-03-03

人生在世,有两种痛苦:第一种叫生活的苦,是世俗琐事,是奔波操劳,是热嘲冷讽,是被收割。 第二种叫成长的苦,是主动改变,是寒窗苦读,是埋头奋斗,是孤独。 生活的苦和成长的苦,你总得选择一样。 如果你能接纳成长的苦,就可以避免生活的苦。 否则,你就在生活的痛苦里不断轮回。(作者:水木然)

(0)
1 2 15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