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人类的生产生活彻底得到颠覆,面对疫情,不同的国家采取了明显不同的举措,利弊对比鲜明,也能看出究竟是谁把人民摆在第一位。
从发现疫情到防控疫情,再到研制新冠疫苗供给全球使用,中国不仅彰显了大国风范,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然而,在发达国家,疫情成了照妖镜,英国著名科学顾问首倡“群体免疫”,这引起了诸多西方国家的跟风。共绘网认为:欧美等国家倡导的“群体免疫”实质就是与“病毒共存”,因其资本主义社会无法与中国体制的群策群力相提并论,政府也无能为力来抗击疫情(病毒),只能依赖接种疫苗来存侥幸心理。对此,您怎么看?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张文宏团队半年前发布的一份科研成果,那是基于今年春季上海疫情进行的分析,当时的两个关键结论晒出来: 1.上海市核酸检测阳性总数的98%无症状。 2.奥米克戎的轻症感染者,有发烧症状的只占4%。这篇文章的研究成果,就发表在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周报上!. 作者其它观点基本赞同,吹张网红,不敢苟同
究其根源,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有的人出差途中被隔离,或者出差以后无法返回原来的城市,远在异乡,家里老人孩子又被隔离,单独居住,老人行动不便,孩子更需要照顾,更别说家里还有用电、用水等安全隐患。冬季快到了,急需购买的冬季衣物、药品等物资因为快递中断而无法到位,更别说抢菜抢到急赤白脸还抢不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于是,焦虑通过这些小事开始扩散。另一方面,即便全家都被集中隔离,疫情期间老人孩子生病需要用药和去医院,但是防疫部门在医疗资源紧张情况下不能让大量病人进入导致院内传染,导致部分地区的病人不能及时送医,想购买普通的感冒发烧药品呢,药店又不让自行购买,即便孩子只是发烧,去了医院也要等核酸检测,于是,焦心的父母情绪崩溃与医院防疫人员争吵,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治安摩擦事件。 经济方面,很多人都没有收入也没有储蓄,疫情风控下房贷车贷没有着落,迫切希望解封以后赶紧挣钱还债。但是,有的城市封了2个月,甚至3个月,储蓄见底倍感煎熬。 制造业方面,工厂因为封控工人在家不能及时到岗,生产无法展开,但是租房、工资、原材料涨价等都让2022年的老板们如坐针毡,巨大的负债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甚至轻sheng的念头萌生。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防疫政策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样巨大。 有人说防疫对政府有利,不知道这种说法依据何在,逻辑何在,难道政府希望所有基建停工,最后导致土地财政枯竭,最让政府工作人员连工资都发不出?难道政府希望负债和赤字大量扩充,影响当地政绩?学习下美国加州政府那样躺平,让新冠带走老年人以后省下养老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岂不更好?中国60岁老人占人口23%,躺平后清除这部分老人岂非一本万利?放任病毒蔓延感染年轻人,按美国200到400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基数和比例,中国岂非完全不用再担心10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尤其政府防疫检测人员,对他们有利吗?今年夏天全国普遍高温,部分地区室内温度40摄氏度、地面温度接近48摄氏度,这样的天气里,一线防疫人员站在露天或者没有空调的临时设施里,穿着密闭的橡胶防护服,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做核酸的双手早都已经僵硬麻木,全身汗水流淌如水,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责任感,谁愿意?有人觉得人家是为了挣工资拿补助,那种强度那种高温那点补贴,你愿意吗?连大夏天检测的志愿者都没当过的键盘侠们,别拿纯粹的金钱利益观念来套核酸防疫检测。 说这些不是要指责谁,只是想厘清事实。疫情管控之下,没有谁能真正从中获利,老百姓不是获利者,防疫工作人员不是获利者,国家更不是获利者。(晨枫老苑)
常态化防控要体现刚性约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未来如何变异,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疫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防控策略和措施也在相应不断发展。”梁万年说,防控策略和措施取决于全球疫情走势,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变化以及中国疫苗接种覆盖率等多种因素。 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动态清零”仍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 对多地疫情进行复盘不难发现,无论是重点区域消杀不到位,还是没有落实扫码登记、体温检测等防疫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做不好,就会出现漏洞和短板,给病毒反扑的机会。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必须要有刚性、不打折扣。 “防”是应对疫情的第一条战线。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仍需不断健全。从入境人员隔离管控到涉疫风险人员排查,从加强重点人员保护到完善冷链货物运输……把可能的风险扑灭在萌芽中,将病毒阻隔在传播前。 战在“疫”时,功在平时,端口前移,事半功倍。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被实践证明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疫方式。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有利于实现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落实细节,拒绝“躺平”,控制疫情的压力和成本就会减轻。戴好口罩、进门扫码、测量体温、勤于洗手……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疫情防控的大网要织得更紧更密。 与新冠病毒的较量,我们需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记者陈芳、董瑞丰、彭韵佳、顾天成、杨思琪)
9日,上海新增新冠感染者超2万例,疫情仍在高位运行。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27万例。疫情严峻复杂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抗疫大账怎么算?“动态清零”如何“快”?民生需求怎么保障?常态化防控如何体现刚性约束……回答好这些焦点问题,事关抗疫、民生和发展长远。只有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才能打赢抗疫的大仗硬仗。来源:新华视点
现在是半阳不阴轻症未恢复在家天天沾沾自喜,到处宣传这个新冠一点没事,菜场超市不戴口罩随地吐痰到处乱跑。 阴的人天天在家自我隔离,岌岌可危。 这个世界已经颠倒黑白了。医疗挤兑,医生阳了上岗,互相传染,基础病慢病特病都更加不敢去医院保持治疗监测治疗,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条件影响。 都说撑到2月是冠军,不要到时候又来个超级变异,那还能望得到头吗?
1
共5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