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不能只有硬实力走出去,软实力也应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共建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2022-09-24    浏览次数:224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增强“硬实力”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制约着国家“软实力”的充分发挥。马克思曾经说过,批评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评,物质世界还需要由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显而易见,一国之和平崛起,提升“软实力”无疑是一个更加智慧的战略选择。如果把经济和文化分别视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的话,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的“硬实力”在发展上不相匹配。所以,《共绘网》认为:中国仅有硬实力走出去是不够的,软实力即中华文明也应走出去,对比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优劣,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全人类共同价值观(醒世恒言),共建精神家园!对此,您是否支持呢?,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硬实力 软实力 中华文明 价值观
赞同(2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周乐鸣2024-10-11

每个人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都是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对于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我想向青年朋友们提五点希望: 第一,要做到“知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读懂中国。要了解自己的国家,包括历史文化、发展道路、大政方针,要知道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习近平主席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要做到“知彼”。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读懂世界。既要看到外界对中国有哪些关注点,又要了解外界对中国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讲中国故事,做到有的放矢,激浊扬清,增信释疑。 第三,要学会“沟通”。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提高沟通能力。要学会用外国民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讲中国故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才不仅能讲中国故事,而且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第四,要善于“交友”。习近平主席说,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青年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语言和相同的爱好,要广交、深交朋友,在交友中增进了解,在交友中激发共鸣,在交友中使中国故事润物无声。 第五,要精通“英语”。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也是促进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功。用英语向外国民众讲中国故事,更直接、更生动、更接地气。精通英语可以体现对对方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拉近距离,增强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讲好英语,还可以使中国故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外事顾问鲍威尔勋爵在推荐我的新书《尖锐对话》时写道:“刘大使在采访中展现出能言善辩者的智慧和斗志,实在令人敬畏。他的语言能力非常出众,反映出他在英国文学方面的深厚底蕴。他在一次采访中曾告诫主持人:‘我希望人们能多一些“理智与情感”,少一些“傲慢与偏见’”。在我认识的英国政要中,当属鲍威尔勋爵的语言功底扎实雄厚,他对语言最为挑剔。在语言方面能受到他的夸奖实属难得,这说明英国人不仅看重你讲的内容,也很在意你的语言表达。 习近平主席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用英语向世界讲中国故事,需要我们共同作出努力,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本文选自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中的主旨演讲。

(1)

娄健2024-03-23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基本要求。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有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构建新的体系不是为体系而体系,而是为了更好地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而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是不能照搬西方的体系,因为西方话语、西方叙事的特有底层逻辑,不仅不能正确解释中国问题,而且往往是有意歪曲中国问题。也不能沿用过去的体系,过去对外话语不够完善、不够融通、不够亲和,国际传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构建新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立足中国实践、放眼世界潮流,深植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作者:陶文昭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1)

笑笑~2024-03-08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强] 跃然纸上忆屈原,人文精神叹人生!!![合十]

(0)

静影沉璧2024-03-01

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培根铸魂。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还厚植于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传统、精神气质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优势,也是孕育中华民族品格、培育人民价值追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者、领导者和实践者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的现代化实践探索中始终注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联结,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内在活力,另一方面也以中华文明的历史主动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孕育创造了昂扬奋进的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文化基础和保障,也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弘扬、发展革命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性的精神产品,在精神传承、品德塑造、思想提炼、资源开掘、文物保护及经典咏颂等方面打造文化标识、赓续文化血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人民在优良、浓厚、风尚的文化氛围中汲取精神滋养、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丰富精神世界。安昊楠

(0)

微澜2024-02-03

王校长[强][强][强][强][强] 国家需要更多的王树国!郑强!但在现行的环境下,还能产生吗……

(0)

一水莲花2023-01-30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人完全不同于2008年的体验。当年的盛大欢腾变成了简约明快,原始人力的运用变成了高科技的展示,开幕式的主角也从豪华明星变成了普通人。2008年那种刻意的形式化,变成了2022年对天然本性的追求。“天然”或“自然”实际上构成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哲学理念。这种理念尤其体现在奥运倒计时和奥运点火这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在张艺谋看来,这两个环节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和美学观念:“一叶知秋,一滴水看太阳,从来就是以点代面,中国人讲的是意境,讲的是从一个最小、最细节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我觉得是很美的。一个小小的手持火炬,一个小小的火苗,但是你想到的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的一个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浪漫。”中国文化从外在象征符号的堆砌,变成了渗透在整个开幕式中的哲学理念和美学意境。这两个奥运会开幕式之间的转化,代表着中国文明复兴已经从外在形象的符号包装转向内在精神世界的滋养。这一次,我们也希望被世界认可,但我们不是心怀渴望,而是怀着平常心,对认可的朋友心怀感激,对不认可的人也面带微笑。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能不能获得其他世界的认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就在那里,中国文明传统就在那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在那里,中国人民走出的现代化道路就在那里。我们就以自己的天然本色展现自身的形象、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热爱与自己的浪漫。这无疑是一种重新被释放出来的自由精神。“如果世界没有了光,你就是那唯一的光。”——如果西方“历史终结”的普遍性没落了,你就是那唯一的普遍性。(强世功 北京大学法学院)

(1)

苏渝2022-12-06

共绘网对中华民族在后现代世界所予之文明输出是乐观的

(1)

艺宝品翠2022-11-27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随后提出的文化自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走自己道路的意志和决心。然而,有一个比四个自信更加重要的自信--价值自信--被忽视。价值决定了理论和制度,价值、理论和制度决定了道路和文化。价值自信是最根本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次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是结果。十九大报告中非常有必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自信”写入,从而形成“五个自信”体系。(柯华庆,四元论提出者、党导立宪制理论创立者。)

(1)

出前一丁2022-11-22

好,不一定是读者喜欢的,短小精髓可能更适合《共绘网》这样的平台,短文更能表现思维水准,浓缩咖啡飘香的意境…

(1)

尼雪夫2022-11-17

尽管《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还非常弱小,但对中国而言,它的诞生可能是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中国的民间力量和声音,将大量走向世界,投身国际发展,去赢得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共绘网人”相信,也许有一天,看过《共绘网》的某位青少年,也会像珍·古道尔一样,为整个人类,甚至整个地球而战斗。“共绘网人”会作为世界公民被人们记住,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为世界做了很多贡献。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他们的理想,也是他们的执念。

(1)
1 2 1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