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培养人才是大学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他认为,名教授不给学生上课是大学的浪费,也是学生的一大损失。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校长认为,大学的科研项目是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利益。
研究课题是教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脱离教学的借口。而教授不教课,人们不禁会问:办大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大学教授不上堂讲课忙于课外,学生学习质量不保证,毕业论文水分多,正如马斯克所说:“博士论文基本没用,且大多数永远不会实际应用。”......这样的文凭(证书)含金量高吗?毕竟学生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应让学生千篇一律,统一步调地去应付高考或各种考试,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步,选择喜欢的学科......对此,您怎么看呢?如果您还有良知,是为公平、正义和共建美好世界而来,那就请你将《共绘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真不知道中国的教育规划到底是在干什么,天天喊减负,就算取消外部的教辅,但是各个学生还是卷的不行,素质教育喊了几代人了,除了一线城市的个别神校有效果,其他普通学校呢?除了做题还是做题,除了背还是背,结果是身体素质,视力,一代不如一代,每次看到学校的孩子放学,一些孩子的背都是弯的,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真的是看不懂,尤其一线城市提前到中考决定命运的时候,孩子和家庭除了焦虑就是压力,这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吗??
当教育成了交易和买卖,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害人。当教育成了交易和买卖,学校不再是学校,而是魔窟。当教育成了交易和买卖,学校没有老师,只有流氓和商人。当教育成了交易和买卖,学生的眼里就失去了光。(宗希)
hello大家好,我是可静,这里是“静遇良言”分享时刻,今天要分享的是王昱珩在访谈节目的一些内容。 他说:比如我养鱼,养鱼我是按照科属一个一个繁殖,到最后基本鱼市上你能看到卖的观赏鱼,我绝大部分都繁殖过了,这些都是自学的。我觉得学习就是自学的过程,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学的话,你学的任何东西都是被填进去的,你看希腊神话的智者就曾经说过,如果知识是填充的话,那这件事情是很可笑的,就好像你把视力塞进了一个瞎子眼睛里。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努力就像卓别林《摩登时代》里的机器,如果我们的未来都是这样,没有人再拥有思考和辨别能力,我觉得这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因为我们下一代根本不需要知识,也不需要这些沉淀。如果是一个错误的教育,那么这样的孩子还不如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好,他们并不会比那些孩子智慧多,只会更少,甚至更糟糕。教育不是让你去适应社会,不是让你去适应现实,如果这就是教育的话,那这个教育就不如没有教育,教育就是摆脱现实的奴役。 听完这番话,后来我想了想,教育两个字,“教”更像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种子,“育”更像是孵化的过程,但孵化的是自己的成果。比如同一个老师或者知识,每个人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成果,好像这样会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就像水哥王昱珩在综艺《最强大脑》里对选手们说的一句话——你们在生活中都属于别人家的孩子,但好在你们成长出了不一样的样子。最后想说,可能《共绘网》的分享也仅仅只是一个引子和契机,大家孵化和收获的都是因为你自己。
看得出,高校圈的乱象包括学界的其它专业,产生的异化现象是必然的。因为追求真正的学问与追求功名利禄是不同步的。特别是在一个不正经的学界环境,生命苦短,把一生交给“寻道"是很不”划算”的。 康德在对启蒙做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启蒙是人走出那种归咎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状态,指的是不凭借他人的引领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所谓“归咎于自己”,指的是不成熟状态并非因为缺少知性,而是因为缺少决心和勇气”。 故此,面对学界的乱象以及非专家们的态度,又何必给他们一般”见识”呢?[捂脸][呲牙]
知识中产的分裂和消亡,如赫拉利在《未来简史》所言,少数极具天赋和自律的人成为创造工具的智神,其他都是使用工具的普通劳动者,蓝领白领差异不再。往好了想,大众不再攀比,谁也别瞧不起谁,读不读书都是兴趣,不刷题不刷文凭不再内卷,再卷也无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