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水平+国民素质+中国智造+科技国防+生活环境)x 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18    浏览次数:3929

    

       1983年6月,时任中国领导人的邓小平在对外国专家发表讲话时阐述了有关中国现代化的概念。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期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具体化为“五个特征”和“九个方面本质要求”。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故《共绘网》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解为“(治理水平+国民素质+中国智造+科技国防+生活环境)x高质量发展”的公式,对此,您觉得是否准确呢?如果您还有良知,是为公平、正义和共建美好世界而来,那就请你将《共绘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式 现代化 高质量 发展
赞同(3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侠影2023-03-29

加强科技发展,加强国力才能强国,强军

(0)

钓鱼老袁2023-03-29

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就很好 并且是大踏步的发展

(0)

皮皮杨2023-03-22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级”的现代化,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走资源消耗的老路行不通,必须坚持以创新发展引领动力之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断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持以共享发展加速福祉之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筑牢物质基础,涵养文化自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必须坚持以协调发展激发结构之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撬动效能之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必须坚持以开放发展助推格局之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还将续写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记者胡果 吴秋余 王浩)

(1)

宏生2023-03-20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漫漫征程中,新时代十年绘就浓墨重彩的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来源「新华社」2023-03-01

(0)

鱼儿2023-03-20

质量为先要坚实。强化标准引领,形成“底线标准、消费者满意标准、战略性标准、国家安全标准、未来标准”相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构建质量与价格的科学联动、反应机制。推动企业精心设计、精益生产、精细服务。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诚信体系建设。 发展根基要扎实。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架构、基础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及共性技术。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支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针对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使重点实物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能力。(作者:魏际刚,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0)
1 2 3 2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