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何地方财政爆发了债务危机?难道是受房地产因素影响致土地财政难于为继?

发布日期:2023-05-07    浏览次数:4559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是债务攀升的一年,地方债超60万亿(人民币,下同),财政赤字6万亿,很多地方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2022年末,债务规模排前五的省份为广东(25082.3亿元)、山东(23588.0亿元)、江苏(20694.1亿元)、浙江(20168.8亿元)和四川(17705.4亿元),分别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7.2%、6.7%、5.9%、5.8%和5.0%。

  

         而贵州已经表示无力过渡地方债务危机,求助中央,需要中央政府出面解决,而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地方债务自己解决自己消化。对此,您是否有想过为何地方财政爆发了债务危机?难道是受房地产因素影响致土地财政难于为继?该如何化解地方债务,希望你来议一议,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地方财政 债务危机 房地产
赞同(3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国伟2024-07-05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提标。 配套费标准15年未调整。 我刚到重庆时就听说,全市财政体量很小,200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约为87亿元,机动财力也很弱,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加起来一年只有3亿元。当时,重庆每年房产在建量约为1000万平方米,城市配套费只收1亿元,与上海每年上百亿元的规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当时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重庆的配套费标准过低,大概44元/平方米,即便全额征缴,一年也就4亿多元;二是配套费减免权的管理失之于宽,操作不够规范,相关委办局常常以减负的名义无序操作。结果,2000年实际征收的配套费才1.16亿元。 我到重庆半个多月后,即2001年11月初的一天,时任市建委主任找我汇报工作。他抱怨说:“重庆的城市配套费标准定于1986年,之后15年一直没调整过,已经明显偏低了。市建委两年前提出调整标准,可是各个方面反复研究,就是没有定论。”我问:“为什么一直定不下来,症结在哪里?”他说:“大家普遍认为调标会影响发展环境,推高房价,因此多数人不赞成。同时,还有人认为,应该在原来8个单位的基础上,再加入几个单位参与分配。于是,大家就陷入了争吵,拖了两年都没动静。” 配套费定价要遵循市场逻辑。 我跟他说:“城市配套费大概44元/平方米,本来标准就低,你不通过提标来增加收入,反而眼巴巴地盯着一块既有的‘ 小蛋糕’,大家切来切去,怎么可能分得均?这么一点钱都不够8个单位分的,竟然还要再加几家,这真是匪夷所思。” 其实,这是搞错了城市配套费的定价逻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建设项目建筑面积计征,专项用于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供水供气、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筹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如果配套费标准过低,那么城市水电交通、消防安全、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建造出再好的房子也卖不上好价钱;反之,如果适当提高标准,把城市基础设施搞好,那么开发商和老百姓都能受益。其中是有市场逻辑的,配套费定价应该遵循这个逻辑,而不是背道而驰。按照房地产业的规律,城市配套费一般应相当于房价的6%。1986年,重庆房价每平方米才几百元,配套费标准定成大概44元/平方米当然没问题,也符合现实规律。但现在是2001年,全市房价已经涨到了1700元/平方米,按6%的标准计算,配套费应该在100元/平方米左右。考虑到未来发展因素,标准定成110元/平方米都是合理的。 听了这套理论,这位同志茅塞顿开,连忙跑回去研究。不久就送来一份报告,请求把配套费标准调整到110元/平方米,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11月4日,配套费提标方案启动讨论,物价局局长首先提出异议,他的理由是配套费上涨,房价也会跟着涨。我分析说:“按经济逻辑,目前重庆城市配套费本来就该收110元/平方米。重庆周边的大城市,如成都、长沙、武汉、西安的配套费都大概为100元/平方米,唯独重庆还是15年前的标准,即1986年的大概44元/平方米,这很不合理。如果你不提标,那么本该政府多收的大概66元/平方米,就会落入房地产商的腰包。房地产商即使多赚了钱,也不会压低房价。但是,如果政府手里没钱,那么想为百姓做事也是有心无力的,城市配套就做不到位,老百姓即使住进新房也无法正常生活,从而怨声载道。如果提高标准,让房地产商把该交的钱交上来,也不会贸然提高房价,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再说,如果政府拿到这笔钱,那么会100%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群众生活。”物价局局长一听有道理,转而支持调价方案。 方案当天通过,次日就执行。这样的讨论持续了一周,到了11月10日,大家统一了意见,初步确定了调价标准、新的分配原则和加强配套费减免管理的相关意见。11月13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这个方案。在大家表决后,我特意说了一段话:“配套费提标属于重大价格调整,应该今天通过,明天就宣布生效。否则拖上一两个月,房地产商听到风声,就会在提价前扎堆报批开发项目,势必会造成政府规费损失,甚至可能出现灰色交易,诱发腐败。”市长非常支持我的意见,当天签批后就报送市委签批。 2001年11月14日,调标方案正式实施,重庆城市配套费由大体44元/平方米调到了11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涨了大概66元。与此同时,加强了政府相关部门不得随意减免配套费的管控制度。次年,全市配套费收入猛增到近10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当时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蛋糕”做大了,重新切分就变得更顺利,原本想参与分配的单位也都如愿以偿,各单位分配比例也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2015年前后,重庆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有2 000多亿元,可能感觉增收10亿元不算什么稀罕事。可是,2002年重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100亿元左右,可谓“吃饭财政”,因此当时通过城市配套费的合理调整增收10亿元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市政府手头顿时宽裕不少。黄奇帆

(0)

舜耕历山2023-12-24

一直以来,各地经济增长靠的都是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承包企业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再加上税收优惠,用地优惠,加上各种补贴,给企业优越的发展环境,而这些优惠由谁买单呢?正是房地产。 一片区域的两块地,一块给企业发展,一块给房地产盖楼,前者价格便宜,还提供各种优惠,虽然前期没啥收入,全靠后者盖楼实现增收。 但如果企业发展好了,有了利润,给地方纳税就多了,也能带动就业,经济就起来了。 人们有工作有钱赚,就会去消费,推动地方发展,同时又能带动房价的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地价上涨。 于是地方就有了更多的钱,能够进行再一次的开发,再引进更多的企业,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增长。 房地产是维持经济的手段,最终结果是带动地方产业,创造新财富。 但是产业升级怎么可能这么理想化? 更多的情况是,路修了,厂房建了,房价涨了,可是引进来的企业却一直挣扎在低利润的水平上。 毕竟一家企业想赚钱,就必须要突破市场法则、技术壁垒、知识产权、贸易陷阱,甚至资本围剿,巨头制裁,一步走错便是生死存亡,前功尽弃。 你想搞研发走高端?只怕路还没走到一半就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卒了。作者:冷雨

(0)

庄华荣2023-12-06

聊聊国内,中国经济承压,前篇我讲过,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单从地方债和金融两方面穿透来看无不透露着两个字——收缩! 道理很简单,借来的钱也是钱,只要用的好就是合理负债。投到项目上能够扩大产能,能够提升就业和收入,消费贷能够促进生产消费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对于社融数据极其重视的原因。 而地方政府债务之前占比很大一部分,其中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地方借了钱修桥修路、招商引资等等,有浪费但也变相提供就业、增加收入。 但地方债过高,收入不够还债的,叠加土地财政不可持续,严控地方债就是必然,而控制地方债、勒紧裤带过日子也就意味着地方上的疯狂基建时代彻底过去了,同时这对于本就机会甚少的小城市而言,机会变的更少。 而不论是地方债还是个人、企业借贷,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都起到巨大作用。但是,五年前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现在则要“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风向变了。 全国除了熟知的几大行、一些券商、北上深交易所等等,绝大部分都是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在前些年起到多大作用呢?这么说吧,大的方面,从房地产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到全国每个地方的政府债务;小的方面,大大小小各种但凡你能想到的行业,都离不开资金服务。 换句话说,中小金融机构所发挥出的能量或能够与几大行比肩。 而现今,占比最大块的地产板块、全国地方债务在“收缩”,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难,最先感知到寒意的就是中小金融机构,大环境不好干了,即使高层不提“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现实中这个版块也在进入“收缩”、洗牌。作者 | 燕大

(0)

岁月如歌2023-12-06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坚持稳字当头,稳是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该稳的要稳住,金融政策要稳健、金融监管要稳慎、风险处置要稳妥、市场预期要稳定、金融运行要平稳。但稳不是不作为,该进的要进取,进的重点是促发展、调结构、补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在稳的基础上,把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部署落实到位。(来源:求是网)

(0)

丛健2023-10-16

截至2023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87480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49314亿元,专项债务238166亿元;政府债券385822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658亿元。

(0)

溪流2023-10-01

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勾结,用腐败和所谓资本运营的方法,是造成中国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种勾结和运营也是中国地方债务越积越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房地产商与金融业的勾结也是中国金融业结构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房地产商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结构的问题,还有我们后面将讲到的一系列结构问题,是中国财富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债务结构出现越积越多,形成庞大包袱的原因之一。 解决中国经济的困难,必须先从房地产商开刀,同时要利用好房地产产能,对房地产业进行深刻的结构调整,对房地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将房地产的产能用于更需要它们的地方。看不到这一点的都是睁眼瞎。(于中宁 赵瑜)

(0)

老米2023-07-20

根源还是在房地产。中国近四十年来的事,几乎都跟三件事有关:改开;外贸;房地产。因为改开,有了外贸。有了外贸,赚到了钱。把手里的钱,叠加银行借出来的三十年的钱,催生出来了这些年的大繁荣。大家买房花出去的每一个钢镚,最后都变成了上游水泥建材工厂的收入、房产销售的收入、还有政府的收入。大家有了钱,继续消费,这也是为啥甚至汽车行业,都和房地产周期有关,比如房地产繁荣的时候,上游那些人赚到钱,才会去买车什么的。 房地产就跟个印钞机一样,印了天量的货币出来,这些货币分配到了各种领域,那些领域的人有了钱就会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其实依赖的就是这部分的增量。有人可能要说,市场上钱多了,经济就能繁华?债务就有这个特点,借钱花的时候超级爽,不仅爽,而且预期好。比如前些年深圳有人月供三万,周围的人说你这太疯了吧,他说没啥事,等过几年年入两百万的时候就好了。当时很多消费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越来越好"的预期之上,房价一直涨,也是因为杠杆越加越高。 如今房地产走低,对市场有两个明显作用,作为这么多年最大的发动机,它不行,几乎涉及所有除外贸以外的行业,房地产的从业者还有关联从业者收入都不行,大家都比较消极。 举个例子,房子卖不出去,土地就卖不出去,政府收入,公务员收入就受影响,房地产的上下游无数企业都受影响,那么多员工的收入也都受影响,最后几乎会扩散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且很多城市,包括天津、南京,都是公务员城市,也就是最有购买力那群人就是公务员。他们的收入直接影响市场的状态。而互联网公司,本质都是广告公司和销售公司,他们不创造产品,他们只转移产品,如今消费不振,转移变少了,他们也不行了。 但是我还是那个思路,2016年之前的房地产尽管也很疯,但是它是正常的,后来这几年就不正常了。发展到现在,它催生出来的是一种畸形繁荣。类似一个人过得很好,你很羡慕,但是有天跟你说是刷信用卡才过这么好。你是不是直摇头?觉得没必要,粗茶淡饭也比这种借钱胡吃海塞强。 所以很多人说接下来要进入通缩周期,这个不对,应该是还债周期。还债就必然意味着节衣缩食,而且是所有行业的节衣缩食。借钱消费的时候有多爽,还钱的时候就有多痛苦。不过这种转型痛苦是必须的,毕竟咱们不可能一直依靠房地产混下去。今后还是要依赖正常的消费来拉动经济,那种模式一方面大家体验好幸福感强,另一方面更加健康有可持续性。(九边)

(1)

平淡人生2023-06-19

拼命借债大搞基建,使劲先花未来钱,把将来三十年的财富提前一口气花完,现在是爽了,后面三十年得吃土还债

(0)

よぅみんき2023-06-14

地方债务多多,工厂产能过剩,房地产过度发展,掏空了国民过多的资金。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消费不景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0)

益友2023-06-10

兄债弟还,新官必还旧官债,还了方可授信,立量入为出风气

(0)
1 2 3 21条信息

iooiiut2023-06-15

地方债是天量级,不知道怎么收场?十个亿的资产,去贷款五十个亿,四十亿去了哪里?

(0)

姚成2023-06-09

高山峻岭架高速、万亿债务天上飞......地方债将来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0)

云雾茶客2023-06-09

作为一名货车司机,深有体会!路上罚款缘由太多太多,总有一条适合你的,就算没有,怀疑你超载,叫你开车去过磅,你说你是宁愿罚点还是费时费力费油的去过磅呢…… 交通违法处罚是为了安全的交通环境,一旦用这个来敛财,那就彻底完蛋了,永远没发展了,中央应该对交通违法统一收缴处罚,全国联网,所有处罚走中央交通部收缴,地方只查处上传,一分钱得不到,所以涉及金钱的处罚都应该有中央收缴,当地不能获得一分,当地收缴违法,无效

(0)

高奇林2023-06-08

对于超载的利益圈,我看评论中有不懂者,今天普及一下:超载——罚款——修路。因为超载,被罚款;因为超载,轧坏路。超载当真不好治么?看看酒驾是如何治理的。为什么不治呢?因为——你不懂的。这是一个利益的循环,最终买单的是币前面的那个。对于超载: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吊销驾照,且终身禁驾并没收车辆!请问能治好不!!!

(0)

魏新球2023-05-29

这不就是《县委大院》里的剧情吗?我们这里一个45线的小城市,21年3月份一个区的疫情防控开销了3千w,花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要节省一下,这时候从老百姓手里抠,要点脸吧

(0)

红橡树2023-05-29

坐标河南某小县城,家里经营者一家小大众浴池,疫情三年,关了三年,刚开门没经营几天,城管通知要收垃圾处理费,几千块。唉!真难!

(0)

兼听则明2023-05-28

最走过场的罚款:张核子核酸造假,狂赚十数亿,罚款7.35万。唉…一声叹息。基层财政可不是一般的困难?!不容易?!能不能去罚有钱人啊?生财有“盗”!妙哉!妙哉!

(0)

艾列克斯2023-05-26

那部电影的现实版, 剧情应该是这样的:股长说了实话~群众义愤填膺~群众要求严惩~股长受到处分~召开警示会议~公职三缄其口~罚款继续执行… 复杂的是人心!河北燕郊高新区的城管,就针对有最贵、最好、最对口儿东西的地摊儿人下手,稳、准、狠!一个都跑不了!罚款倒是很少,就是抢走的东西要不回来!这还是在与北京副中心一河之隔的燕郊!灯下也黑啊!

(0)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