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人口、科技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在人来人往的社会;阶段性的商品;临时性的人物;碎片化的知识;短暂的新闻资讯;不变的人性……在这个新时代乃至未来的日子里,人们需要照亮世界前行的灯塔,找到前进的方向。人们必须明确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发挥信仰的力量,照亮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无论他(她)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的事业多么成功,无论他的资产多么丰厚,无论他的身体多么健康,无论他的人生多么安逸、“幸福”,他(她)依然是一个极其可悲、可怜的人,说穿了,不过是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个被“无明”牵引的行尸走肉......所以,世界需要指导人类前行的思想智慧与醒世恒言(需要照亮人类前行的灯塔)!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一辈子,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留下的却寥寥。 启示: 经历兴与衰,才懂得, 路过的皆是浮云,留下的才是真心。 历经荣与辱,才明白,人生没有那么多喧嚣鼎沸,也没有那么多情感纠葛。 回首望,几多挚友在左,几多真情在手,谈得来的朋友,住得了的房子,够得着的幸福,足够。
自信自立,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群经之首”《周易》承载着“大道之源”,开篇就讲乾坤之道给予人们德能修养的启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源于自信,厚德便是自立。中华民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人的潜能与天地一样无穷无尽,对于创造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同时师法自然不断掌握规律,培养起方方面面的能力、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文字典籍记录流传、指导实践,进而实现5000年文明发展绵延不断,也打造出中华民族自强厚德的品格。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难,一些仁人志士把传统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理念相结合,提出了“自强”“自立”“独立”“自治”等号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充分发挥自强厚德品格,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自信自立的新姿态昂首走在强国之路上,使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者:秦芳,系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综评中国经济学史:三皇五帝算起,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学史,也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包含:萌芽期,探索期,融合期,成熟期。针对这几个阶段的点评如下: 其一,萌芽期和探索期。咱们的先祖起步较早,也在不同时期在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货币、财税政策、贸易理论、税费等维度进行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探索期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历程,遭遇过不同程度的重创,比如:辽金、五代十国、元朝南下,乃至满清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统治人群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不像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打一枪换个地方,而农耕文明则依山傍水而居,世世代代都居住于此。这是意识形态和统治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其二,中国经济学的融合期,其实是被迫开展的。主要是因为中英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要收割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为了奋起反抗,不得不睁眼看时间,甚至放弃了自身在萌芽期、探索期的先祖们沉淀下来的经济学思想,转而学习西方的速成之法。融合期的这段时间,虽然咱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懂经济的人没当权,当权的人不太理解经济学,所以整个融合期相对较为漫长。不管怎样,中国经济学在融合期,彻底学习并吸收了西方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也逐步学会怎么使用了。 其三,成熟期。经济学发展至今,纯粹的走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走计划经济,都是行不通的。因为东西方制度的差异,西方经济体系在宏观调控上远不如中国。所以,从1978年之后,中国左手市场经济,右手计划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还真的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和治理之路。 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和治理已具备很高的水平,但是我们对自身的认识还不够,整个中国还处于自我觉醒,自我认知提升的过程中。期待有一天,咱们中国人能捡回曾经领先于世界几千年的经济领域的优势,不负先祖们的苦心经营与研究。习大大说:我们应该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封号斗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