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试问:世界上最大的购销市场是哪里?最大的购买力、消费力和生产力在哪里?若脱钩断链将是发达国家的恶梦?

发布日期:2023-09-23    浏览次数:1249

  

        近日有报告称,“印太经济框架”(IPEF)中的大多数成员国过去十多年里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逐渐加深。不管该报告的真实意图和动机如何,它都揭示了全球产业链难以割裂的事实。

  

        美西方政客近年来加大鼓吹对华“脱钩断链”,试图将“中国制造”从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中硬生生地剥离出去。但相关国家和市场本身都在保持理性,就连以微软、高通、英伟达等为代表的众多美国产业与科技巨头,也在庞大且无可替代的中国市场面前做出理性决策,它们尽管也会关注美国政客们一次次的涉华负面表态,但不可能贸然选择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全面“脱钩”......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产业规划相当严谨,国家动员力更是世界一流,何况世界上最大的购销市场、最大的购买力、消费力和生产力(制造力)都在中国,执意“脱钩断链”无疑是自寻死路。对此,您觉得呢?“我转发、传播了许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快传播《共绘网》与智者同行吧!

相关热词搜索:购销市场 购买力 消费力 生产力 发达国家
赞同(2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谷绪峰2024-08-05

美国如果不能持续获得美元霸权,不再有那么多消费能力了,或者进口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纯粹靠进口产品来消费的过程创造的GDP一下就没那么多了。 所以,经济总量,应当以不可被转移走的生产总量和增加值总量两个维度来综合评价才真正符合实际。 总产值是以货币计算的数量,事实上是数量的另一个体现方式。2023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的35%,而美国只有12%。中国已经是美国的3倍。中国按汇率现价直接计算的2023年美元GDP为17.7万亿。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为32.68万亿美元,两者相差1.86倍。美国购买力平价GDP是23.5万亿,其政府公布出来的GDP是27.36万亿。所以,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制造业总量会是美国的大约5倍以上,GDP超出美国的39%。 如果美元霸权崩溃,中国的GDP会瞬间达到美国至少3倍以上。这才是今天真正的中美经济对比的现实。纯科学

(0)

石岗2024-07-04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基础上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是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作用于客观自然,即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生产能力。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量和质两个基本方面。量的方面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规模、种类等等;质的方面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禀赋、性能等方面。生产要素必须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构成,才能形成生产力。基于对生产力的准确理解,本文进一步指出新质生产力属于生产力范畴,是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性表现,体现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上质的飞跃。同时,生产力发展是历史的,是不断进步的。这种发展进步性,既体现于生产要素量的不断增长,更体现于质的水平不断上升,进而集中体现在要素效率和以此为基础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总之,生产力质态提升关键的基础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力质态提升的实现方式在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而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是通过当代产业革命来体现的。刘 伟

(0)

宇宙先知2024-04-16

国家方略核心取向: 聚焦生产力,发力新科技。“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发展方略的核心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其决定和影响因素极为丰富多样。人们只有在对复杂现象的观察中,捕捉到最重要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和因果关系,才能发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或基本趋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对极为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的观察中,抽象出最具决定性的现象关系,“生产力”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因素。这一历史观体现“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一切经济社会现象归根结底受生产力状况所决定,或制约。这是“一言以蔽之”的真理性认识和理论性判断,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金碚

(0)

阿峰2024-03-29

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GDP仍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按照可比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达到30%。多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而新质生产力又是支撑和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中国的新质生产力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虽然对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统计并不完整,但我们可以从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贡献中一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与贡献。   2014—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升至13%以上,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目标,预计2025年这一比重将升至17%。2016—2023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由17.1万亿元增至27.5万亿元,年均增长7.7%,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2%增至8.4%,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2012—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升至41.5%,2023年突破55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预计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在2027年达到60%,规模为15.7万亿美元。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发挥出了极大推动作用。(作者孙学工 荣晨分别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决策咨询部副处长)   

(1)

柳裕森2024-02-15

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核心关切,国外甚至出现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说法和做法。研究发现,尽管关于全球价值链“洗牌”和工业“去中国化”讨论颇多,但韩国过去20年加强在华投资的趋势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市场规模、生产成本等“经济算计”,仍是韩企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对中国的完整替代方案,“占中国股,在中国造,从中国卖”仍是主要模式。

(1)

艾欧里亚2024-02-12

2019年中美贸易冲突拉开战端。当时砖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川普老头是个商人并非职业政客,只要满足他的家族企业利益并给支持他的农民们一些小恩小惠,贸易冲突自然会停止。没过多久川普长女Ivanka的珠宝品牌就在中国热卖,但是热络了没多久,中美之间就开始互相提高关税。当时主流专家又给出观点,说中美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就像“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合”,中美经济不可能脱钩。再后来中俄抱团取暖并对外宣称“中俄合作上不封顶”,中科院的专家抛出“中国是全球唯一全产业体系论”,并以此支持依赖中俄大市场“内循环”的可行性。疫情和俄乌战争爆发后,中美经济脱钩,美国加速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替代计划。彼时专家又跳出来说:没事,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的基础设施太差,产业配套,技术人才完全跟不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撼动。。。。。。吴昊阳。 225.1.2024,Obersulm

(0)

润爱德华2023-12-14

经常有人会对印度制造或越南制造感到焦虑。 这大可不必,如果一定有竞争对手,那么我们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外国! 嗯,这个外国,指的是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 中国的优势,从来不是为了和某个国家去竞争的,而是重构人类文明,瓦解美国的霸权体系。 我们的终极武器是什么呢? 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 这里包含的3项特征,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且只有能在中国实现,再无其它可能。 走自己的路,让美国无路可走。 而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已经不自觉的,参与到了对抗霸权的史诗之路上。 坏土豆 作品

(0)

TYVYY2023-12-08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意味着当地一个山区家庭获得一年收入;“72小时通关”的新西兰鲜奶,在中国的销量逐年攀升;在进博会现场展示的创新药,不久就在中国获批上市……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内,不断传出展商与中国企业签约合作、在中国大市场收获满满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再次诠释着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的朴素道理。 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中提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历届进博会上发生的生动故事,为进博会的“国际公共产品”定位提供了生动注脚,也是对“合作共赢”理念的有力印证。 “中国特别擅长搭建桥梁。”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观察,是对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形象比喻。本届进博会展区面积几度扩容,超过3400家参展企业踊跃赴会,洽谈签约密集开展……持续上演的“进博故事”和不断外溢的“进博效应”说明,进博会搭建的这座桥,是世界之桥、合作之桥、繁荣之桥、未来之桥。迎五洲客,计天下利,进博会坚持为全球发展搭建合作桥梁,受到各国企业的青睐和重视。(记者何欣荣 吴振东 魏弘毅)

(0)

静仪2023-12-07

正所谓,一手礼,一手兵。 礼,是因为我们要发展就不可能完全和西方脱钩,尤其是在学术、科技和资金投资方面,都有所需要——或许准确来说是“互相需要”。 兵,是因为我们深知双方的底层操作系统是不兼容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互相需要”仅是浅层的“需要”,深层则是排斥的。 所以要做好应对矛盾激化的准备。 对于美国来讲呢,它也有它的考量: 1、他不希望过于激烈把你惹恼而引发他认为不可控的风险。 2、美国政府也需要先把追求和平的礼节做到位,否则不好向国民交待。西方多数普通人都是很反战的,尤其是左翼群体,比如最近巴以冲突就使得美国发生了数万人的大规模反战游行。如果拜登不做出“对中国仁至义尽”的姿态,后面如果发生冲突,大家就会把帽子扣在他头上。 再考虑到明年他们要大选,缓和关系也就可以理解了。 说到这里,市面上有一些对中美关系常见的误解,有必要澄清一下。 1、认为美国力求缓和是为了让我们买美债,或者让我们不要抛售美债。这是错的。 所谓“施压中国来购买美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持有的美元现金就在他的银行系统里面,如果我们就是硬着头皮不买它的国债,同时如果它的国债被低估的话,就会被其他人借走这些钱去买——银行不就是作为中介来周转资金的吗,你把现金存在银行,那自然会有其他人来借走这笔钱。 说白了就是,你不买有人买,只要大家认为它值得买。 2、认为美国力求缓和是为了削减通胀。这也是不对的。 这种说法早在去年美国通胀高峰的时候就有了,但它始终没有在对中贸易层面做出大动作,如果它的通胀已经下滑到3%附近,就更没有压力了。 3、认为中美冲突是所谓两种文明的冲突(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这也是错的。 两种文明之间可能会有分歧,但不会有深层冲突,只有文明与野蛮之间才会有冲突。 4、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属于修昔底德陷阱。这也是错的。 修昔底德陷阱的主要叙事方式为:美国为了不让中国超越它,为了让中国永远处于相对落后、为其打工的状态,所以才要遏制中国崛起;所以才要从根本上破坏中国体制,让中国经济失去动力。 这种观点在国内很有市场,但这是错的。 打压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操作系统问题。他们认为,这两套操作不但不兼容,而且你的系统还会破坏我的系统。 他认为的“破坏”才是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才知道这只是暂时缓和,不可能根本性扭转。作者钟灏

(0)

ssfbffvfg2023-12-02

未来10年的投资机会。 到2030年,中国的消费格局将发生巨大变革。这场变革带来的结果是,服务为GDP创造的价值将超过商品,即:服务GDP>商品GDP。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30年,中国家庭人均收入将翻一番,而购买力将由35-44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1960年代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及其子女)主导。 1. 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我们预期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在下一个十年中翻倍,达到12.7万亿美元,这比我们2017年做的预测9.7万亿美元高出30%。 这意味着下一个十年里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化7.9%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消费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商品类消费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美国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如果把服务类消费统计在内,当前美国消费市场规模仍显著大于中国。但是如果我们的预测成为现实,即使是把服务类消费统计在内,十年后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下一个十年里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类消费超过实物类消费。 我们现在预期服务类消费的占比将从当前的45%提升至52%,年化增长率为9.2%,超过同期实物类消费6.7%的增长率。 这一点跟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当家庭平均收入达到8000到10000美元时,服务类消费占比的提升就基本上停滞了,但是在中国我们观察到稳定的提升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独特的人口结构。 另一方面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数字化,使获得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大大增强。

(0)
1 2 1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