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已然不是新鲜产物,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进行网络化和数据化改造;大数据所能承载的价值不断提高;大数据的应用边界也不断得到拓展,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
例如:早晚高峰开车一步一停,若是天气不好更是雪上加霜,明明二十分钟的路程,硬是堵成一个多小时……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大数据能够让道路更“聪明”,让出行“一路绿灯”。再比如,你的喜好,你的搭配,都在大数据的掌控之中,也让网络直播、带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另外,在电子商务和物流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运输与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更有效地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再有就是网上医疗看病和线上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数据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快捷便利。而所有的工厂、物流、交通、医疗、教育、商服等各行各业与大数据平台结合并互联互通智能,必将逐步形成全国的统一大市场。对此,您觉得呢?“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实现“中国之治”的秘诀之一,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等,在不太长时间里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此后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比如,国家做出研制“两弹一星”重大决策后,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改革开放后特别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集中力量建设了一个个世界级的重大工程,沉着应对了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尤其是打好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成绩为世界所瞩目。事实证明:统筹推进社会治理理念、布局、体制、方式、能力现代化,加快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化解风险、优化生态,是中国治理的成功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鑫
要谋划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这是新一类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产业链集群化真正的主战场在于一些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对中国国内来说就是万亿人民币级别的耐用消费品的产业链集群,事实上全世界每隔二十到三十年就会产生四到五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千家万户,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不管在中国、亚洲、欧洲、美国都是如此,比如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八九十年代是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新世纪以来二十年,在中国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电视机、汽车等,这些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往往都超过万亿美元,在中国就是万亿人民币,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形成集群,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黄奇帆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宝。未来至少要推进三方面重大改革:一是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过去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模式难以为继,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汽车消费,我国汽车年销量虽然高居全球第一,但多年徘徊在2700万辆左右。2021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214辆,而全球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在400辆左右。未来十年我国人均GDP按当前价格计算有望突破2.2万美元,千人汽车保有量完全有潜力超过400辆,年销量完全有潜力超过4000万辆,新增1300万辆。按照我国乘用车大约15万元的均价计算,新增内需约2万亿元。而且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加,可以倒逼大城市扩大道路、停车场、充电桩、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二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这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我国内外贸在税收政策和结算模式、质量标准、营销方式、监管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比如外贸出口有留抵退等鼓励措施,基本可以“见单即付”,回款周期短、资金占用少;而内贸回款账期较长,普遍在半年以上,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外贸货物转内销,要按照国内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有的产品还要重新调整生产线参数。外贸业务批量大、批次少,业务模式相对简单、流程相对较短;而内贸流通一般为小批量、多批次,研发设计、广告营销、流通销售、售后服务环节较多,业务模式复杂。这些不同之处恰恰是下一步要改革的领域,为此要对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出台重大政策举措,推动改革持续深入深化,让中国的超大规模统一市场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练兵场”“避风港”。三是逐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3%,这个比重放在全球比较相对偏低。我们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消费、投资、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要由现在的3:4:3,逐步调整为5:3:2。消费比重的提高,不是靠发钱,根本上要靠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需要逐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要由现在的43%提高到52%左右。实现这种分配格局的调整,关键是要做大中等收入人群,要使得现在4亿中等收入人群在今后十几年翻一番,由4亿多人变成8亿人,低收入人群由6亿人减半。这是实现国民经济一次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增加10个百分点的关键路径。总之,把这些改革抓好抓实,就是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其中一些改革本身就是生财型、聚财型的改革,是可以释放出巨大红利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和基本面不会变,通过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会越走越扎实。(作者黄奇帆,系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
工业化机器学习,通常称为机器学习运营(ML运营),或者简称为MLOps,指的是在企业中扩展和维持机器学习应用所需的工程实践。这些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技术工具生态系统的支持,这些工具在功能和互操作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进。 MLOps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从试点项目转向可行的商业产品,加速分析解决方案的扩大,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提高团队的生产力。经验表明,成功实现机器学习的工业化可以将机器学习应用的生产时间框架(从概念验证到产品)缩短约八至十倍,并将开发资源减少高达40%。 工业化的机器学习最初由少数几家领先的公司引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人工智能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采用这一方法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021年,对机器学习工业化领域的企业投资在达到47亿美元的高点,并在2022年累计达到34亿美元,持续保持强劲势头。IDC预测,到2024年,60%的企业将实施MLOps。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压倒性优势的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单一市场。 什么是规模? 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降到最低,除了规模,没有其它捷径可走。 只有规模能够将供应链的价格降到最低,只有规模能够最大限度的分摊技术成本; 中国最大的优势从来不是人力成本,而是规模优势;因为对于常规制造业来说,人力成本不会超过销售价格的10%,而只有通过规模,才能突破零界点; 中国的产品还未出海,就已经直接面向14亿人的巨大市场。 整个西方世界人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中国; 五眼联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美国3.2亿、加拿大0.37亿、澳大利亚0.25亿、新西兰0.05亿、英国0.66亿; 欧盟,总人口5.1亿; 加上美国的亲儿子/干爹以色列0.09亿、干儿子日本1.26亿; 全部算上不到11亿人口,也就是说整个西方世界的市场没有中国市场大; 加上相互之间各种互掐,美国各种胁迫日本,日本各种不想让美国胁迫;美国各种挑拨欧盟,英美各种互相耍心眼...... 在规模优势之上,读懂单一市场,你就明白了中国为什么是无敌的存在。 单一市场是指一套法律、一套税务体系、一套商业规则、一种语言、几乎同样的市场策略可以搞定全球最大的市场; 印度是一个国家,却不是一个单一的市场。是35个联邦制区域构成,在基本宪法之外,每个邦的法律不一样; 22种宪法规定的语言外,一共121种语言被超过1万人使用; 一共有超过100个民族,最大的印度斯坦族占比也就46%; 还有超过10个主要宗教和无数的其它宗教; 还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的种姓制度,导致12亿人还不能算人。 ..... 对这就是「散装印度」。 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单一市场。 那谁傻了不去选择单一市场而去选择散装市场呢?每进入一个市场都需要额外的成本。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可以用一种产品,直接面向14亿庞大的市场和用户,而欧洲最大的德语人口仅1亿,还分散在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卢森堡....... 所有的中国企业,全部都是中国企业的最大收益者,包括在公众号上做自媒体,作品直接面对14亿人;在抖音上做视频,一种语言,一个主题,面向全球最大用户群体。而如果是日本创作者,上限已经决定了只有中国的1/12。 中国企业的出海,在天生上已经具备了巨大的优势,已经搞定了能够面对14亿人口的用户调查,技术支持、软件服务.......经过几亿用户检验的产品去服务百万计,千万级的用户,能不简单吗?一个坏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