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学者扬·奥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国会五年前曾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涉及15亿美元的支出,目的是在五年内培训西方记者撰写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由美国国家机构或媒体执行。
其中特别点名“一带一路”项目调查,2023年“美国之声”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93%都是负面的。政府伪造“债务陷阱”概念后包装成学术成果,再由美国国际媒体署下属的媒体和所谓研究机构配合炒作,同时用金钱收买相关国家记者发布负面报道。这样,一条炮制“债务陷阱”的造假链条就此产生,而这项法案与美国《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高度吻合。奥伯格指出:“如今,像我们这些到过中国的人或者生活在这里的西方人,看到了中国的复兴和广博,并能站在中国的立场去理解中国,就会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些美国人则不同,他们迫切需要‘树敌’。”
奥伯格称,他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并没有看到对美国的威胁。他表示,中国也没有将军舰开到加利福尼亚或达佛罗里达的海岸外,反而是西方,用军舰“包围”了中国。对此,您觉得中国该如何回应(击)?是否能利用出国人员和外国留学生来讲好中国故事?为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你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为美国工作?改开前娱乐圈是干净的,提供的是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如今“烂透了”,充斥着铜臭、娘炮、色情、低级趣味和偷税漏税。这些都是美帝“和平演变”的“成果”,过去是暗地里使劲,如今是明目张胆地对抗,2021年4月24日美国国会通过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其中有一项非常明确的内容——国会每年拨款3亿美元用于针对中国的颜色革命。 (作者抱陽書院 ,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观察者网:作为媒体,我们也经常和智库打交道,发现有时候很好的内容,却没有传播效果,总体感觉中国智库在媒体宣传和运营这块都不太重视。特别是现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和网络时代,从运营传播的角度,您觉得智库和媒体还要做哪些配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美国智库在思想含量上未必碾压中国智库,但是运营传播上,肯定远远超过中国智库。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运营投入比。我曾去过几乎所有的美国一流智库,发现许多美国智库的研究团队人员占比都不高,甚至不到一半,越来越多美国智库都在重视思想的营销环节。传统基金会自称是思想零售商或“二手思想贩子”,其公共关系的开销占年度总预算的35%-40%。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等机构的市场推广经费占比,也超过了20%。 比如,美国近十多年进步很快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由原来K街的一层楼扩展到白宫附近的一幢8层大楼,职工有约200人,进楼地下一层、一层、二层都是会议室,据说一年要有2000多场会议,平均每天7场会议。而且地下二层还是一个媒体中心,网站每天点击量有数百万。所以,从智库传播的角度看,中国智库需要增加运营投入,要有专门的媒体运营人员、公关人员,即中国智库要增加“媒体”意识,尤其是官方智库。当然,近年来,中国社会智库在“媒体”意识方面已有了很多改观。
对中国来说,最危险的是,经过美国培养的一些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以及公知开始配合美国的战略行动,最近大肆鼓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鼓吹中国所有制理论突破、对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对华为等喊打喊杀、唱衰做空中国国有企业的舆论甚嚣尘上,这是最令人担忧也是最值得高度警惕的。(作者李光满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