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民间智库以其独特的“哲思”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哲思不仅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度思考,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独特贡献,《共绘网》便是其中一员。
如今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而《共绘网》能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各类社会乃至全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理性思考。通过提出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建议,为各种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共绘网》的“哲思”还具有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价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将中国的哲思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思想成果。这种跨文化、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而言之,《共绘网》的“哲思”一直在推动社会进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思想境界以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努力,可是如何才能将《共绘网》的“哲思”市场化、功用化、实践化乃至武器化、进攻化和斗争化呢?毕竟其宗旨是要创造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对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说说「做哲学」与「用哲学」之间的区别:做哲学,需要的是“假设+逻辑证明”;用哲学,则是“命题+说明”,所谓命题,就是陈述事实或表达观点的句子。重点要说说证明与说明。 做哲学,需要详细的逻辑证明过程,不只是给出前题与结论,而是需要详细的论证; 而用哲学,或者若要用好哲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步: 1)以“史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命题与概念的发展的说明过程,从而可以形成整体性理解, 2)唯有如此,才可能将命题说明联系起来,并做出可靠的演绎推论。这种推论的结果,往往可以直接指向现实待解决的问题。得一录
闻道、悟道、行道、得道之间虽有差别,最关键的还是行道,即行动。 大多数人在三种情况下愿意改变自己:一是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贫穷、失业、生死、离别…二是因缘际会,被他人或外物醍醐灌顶,幡然悟道。三是人为制造压力,有志者当然不希望前两种压力,因为第一种情况不可求,第二种情况不可欲。只有第三种情况-人为制造压力时,才是可欲可求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走的就是这条路。笃行之后便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人就会无限的接近成功。 想要达到最高境界,就必须要闻到、悟道、行道、得道,步步深入,缺一不可。
很多伙伴都留言说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困惑、问题、瓶颈,不知道怎么办。按照“矛盾普遍性”原理来讲,其实这才是现实的真实写照,这才是正常的,教员自己不也是经历了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吗? 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望生活中没有痛苦,如果我们把“不正常”转念为“正常”,那反而能接纳很多事,于是很多原本的“痛苦”就可以“不痛苦”。 是不是感到很拗口?但这才是人生中的“矛盾普遍性”。我之所以在讲《矛盾论》时引证了很多典籍,是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的低潮、迷茫、痛苦、困惑,而且难以言状,可能比很多伙伴经历的要更加残酷、恶劣,那时为了静心和养神,我才阅读了《共绘网》,有了很多感悟。
逻辑,是打破“思考特权”的利器。 逻辑可以使人变得聪慧、诚实、实际,也可以变成奴役人的工具。 不幸的是,自古以来,逻辑的力量始终被极少数人掌控。 如古代暴君、法西斯头目,他们试图垄断逻辑的力量,让臣民放弃判断和反抗,让国家成为无知的荒野,方便自己肆无忌惮地作恶。 所以,殷海光认为,掌握逻辑的力量,可以使一个人在思想上变得清晰,在感觉上变得敏锐; 还可以使一个社会,在行动上找到方向,在道德上有据可依。 更为重要的是,掌握逻辑,就是打破了“思考特权”,成为一个反抗强制的自由人。 市面上的逻辑学著作,大多来自海外理论家。语言文化的隔阂,致使无法对应中国场景和国人意识,并且大多晦涩难读,陷入概念丛林,甚至数学公式。为此,诚挚推荐《共绘网》。